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就是丰田这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品牌,推出了一款叫bZ3的纯电动车,起步价直接定在了12.98万。
这个价格一出来,很多人都挺惊讶的,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丰田的车向来不便宜,更何况是一台纯电动车。
更让人觉得新鲜的是,这台车长得有点特别,你说它是轿车吧,它比一般的轿车要高一些,走烂路心里踏实;你说它是SUV吧,它又没那么笨重,看起来挺秀气。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丰田这是想干啥?
是在新能源车市场被人追急了,随便搞个车出来应付一下,还是说它其实想明白了,要给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提供一个全新的选择?
这台车到底是物有所值,还是一个看着好看的“样子货”,咱们今天就把它里里外外地好好聊清楚。
首先得说说这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这个“身材”。
现在我们买车,特别是家里只有一台车的时候,那个纠结劲儿就别提了。
买个轿车,在城里开着舒服,操控也好,但是一到周末想去郊区玩,或者回老家走个土路,就得小心翼翼的,生怕底盘给磕了。
要是买个SUV呢,视野好,通过性强,感觉去哪儿都不怕,可是在城里上下班,尤其是在老城区那种窄路里停车、掉头,那叫一个费劲,油耗(或者说电耗)也高。
丰田bZ3好像就是专门来解决这个矛盾的。
它的车身高度大概是1米5,这个尺寸就卡得特别巧妙。
它比普通轿车高了差不多一巴掌的距离,最小离地间隙有16厘米,这意味着你开着它过个减速带、下个陡坡地库,基本不用太担心托底的问题。
同时,它又比那些主流的紧凑型SUV矮了一大截,重心低了,开起来的感觉就更稳当,不会有那种开船似的忽忽悠悠的感觉。
特别是它的转弯半径,只有5.2米,这在实际开车中用处非常大,意味着在拥挤的停车场找车位,或者在双向两车道的小路上掉头,可能会比很多小轿车还利索。
而且,它那个流线型的溜背设计,不光是为了好看,还实实在在地降低了风阻,官方说风阻系数只有0.26Cd,这比很多以省油著称的轿车都做得好。
风阻低了,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在高速上跑的时候更省电。
有实测数据说,以120公里的时速巡航,它一百公里的电耗能控制在14.3度电上下,这要比那些方头方脑的同级别SUV省下差不多8%的电。
对于那些既要在城市里灵活代步,又想在节假日带着家人去野外露营的朋友来说,这种设计可以说是正好挠到了痒处。
聊完了外观和定位,咱们再来看看这台车的“内心”,也就是它的电池和电驱系统,这部分才是真正让人感到意外的地方。
过去我们总说,丰田技术实力雄厚,什么都喜欢自己研发。
但在这台bZ3上,丰田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它直接用了我们中国企业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和电机。
这个合作可以说是意义非凡,相当于一个国际上的“老牌学霸”主动向咱们中国的“新晋尖子生”来取经了。
这么做,给消费者带来了两个最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一个就是价格真的便宜了。
电池是一台电动车成本最高的部分,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技术成熟,产量又大,成本控制得非常好。
所以我们看到,bZ3续航能到630公里的高配版本,价格也就在16万以内。
你要是去看看其他品牌,用着宁德时代电池、续航差不多的车型,价格往往要贵上一两万块钱。
这省下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第二个好处,就是解决了很多人,特别是北方朋友最担心的冬天续航问题。
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在低温下的性能就比较稳定,再加上丰田给它配了一套电池温控系统,包括预加热技术,效果就更明显了。
根据测试,在零下10度的天气里,这台车的续航达成率还能有67%左右,比同级别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
在更冷的零下15度天气里,放一晚上第二天冷车启动,电池的损耗也只有8%。
这意味着,当别人的电动车在冬天续航里程大打折扣,不敢开暖风的时候,bZ3的车主心里会更有底气。
这不仅是丰田一个聪明的商业决策,更是对我们中国新能源技术实力的一次强有力的认可。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车,bZ3也不例外。
它身上那种丰田特有的“保守”或者说“执着”,也让它在某些方面显得有些跟不上潮流,甚至可以说是硬伤。
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就是它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现在的新能源车,都在拼命宣传自己有多少个雷达,自动驾驶有多厉害。
但bZ3在中低配车型上,用的还是一套比较成熟、但功能相对基础的L2级辅助驾驶方案。
这套系统的好处是稳定可靠,不容易出问题,丰田把安全放在了第一位,比如它的主动刹车功能,在晚上识别行人的成功率非常高,达到了95%,比一些新势力吹得很响的车型还要好。
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够“聪明”,比如它的自动泊车功能,反应速度就要比对手慢个一两秒,总给人一种慢半拍的感觉。
你如果想要体验更高级的激光雷达和更智能的驾驶辅助,就必须得多花钱上到顶配车型。
这种在安全上过度投入、在体验上有所保留的做法,对于追求科技感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不太能接受了。
另一个让人感觉有些“分裂”的地方,是它的车内设计。
一坐进车里,那块15.6英寸的超大竖屏确实很抢眼,操作起来也流畅,还能装不少应用软件,这感觉很现代。
但你的手一放到换挡的位置,就会发现一个被很多人吐槽的“燃气灶旋钮”式换挡机构。
这个设计不仅看着有点过时,而且在实际使用中,那个紧急制动按钮就设计在旁边,新手在手忙脚乱的时候,确实存在误触的风险。
这种超前的屏幕和复古的旋钮放在一起,总让人觉得有点时空错乱。
这种矛盾也体现在空间上,它的车身长度和纯电平台带来了非常奢侈的后排腿部空间,坐进去翘个二郎腿都绰绰有余,感觉像坐进了更高级别的车。
但为了那个好看的溜背造型,又牺牲了后排的头部空间,个子超过一米八的朋友坐进去,头发可能就要蹭到车顶了。
所以这台车就很有意思,它好像不是为所有人设计的,它用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精准地筛选着自己的用户,给那些不盲目追新、看重可靠性但又不想太中庸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刚刚好的、充满了个性的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