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车企好像对“7”这个数字特别着迷。从手机跨界造车的小米SU7,到智界S7、问界M7、理想L7……名字带“7”的新车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往外冒。这不,最近又有一台“7”字辈选手加入战场——广汽传祺推出的向往S7。一台车长近5米的中大型SUV,预售价不到23万,还号称能“一车三用”,听起来就让人好奇:这车到底有没有真本事?
一辆车能当三辆车用?
先说说最让人心动的“一车三用”功能。这车能当纯电车、插混车,还能变身增程式电动车。日常上下班用纯电模式,充一次电能跑205公里,按每天通勤30公里算,一周充一次电就够用。周末跑长途直接切换混动模式,满油满电能跑115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一口气开到上海中间不用加油充电。要是遇到充电桩排队的情况,还能用增程模式,发动机只发电不驱动,油耗低至百公里5.7升。最绝的是,它的快充速度堪比手机充电,17分钟能从30%充到80%,相当于喝杯咖啡的时间就能续上大半管“血条”。
对于喜欢露营的年轻人来说,向往S7还有个“隐藏技能”:外放电功率最高6kW。这意味着它能同时带动电磁炉、投影仪、电风扇甚至小冰箱。想象一下,在野外煮火锅、看电影,还能从车载冰箱里掏出冰镇饮料,这哪是开车出门,简直是带着移动电站去享受生活。
座舱里藏着“家庭影院”?
打开车门,向往S7的内饰更像是个“移动客厅”。前排座椅背后有个专门放手机的口袋,后排头顶挂着一块17.3英寸的吸顶大屏,分辨率3K,支持语音、遥控、触控三种操作。带孩子出门时,这块屏能切换成“童趣模式”,内置AI大模型讲故事、放动画片,甚至能玩益智小游戏。家长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车上闹腾,堪称“哄娃神器”。
更夸张的是,这车的座椅配置堪比头等舱。后排右侧座位自带电动腿托,靠背能调到137度半躺角度,还能一键联动副驾驶座椅往前挪,腾出足够空间让人伸直腿。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全配齐,连腰托都能单独调节。销售小哥现场演示时开玩笑:“坐这车跑长途,司机可能累趴下,乘客绝对睡到打呼噜。”
激光雷达藏在哪?
现在的新车不装个激光雷达,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向往S7的激光雷达藏得挺隐蔽,乍一看以为是车顶行李架,实际是个厚度只有25毫米的薄片,最远能探测200米外的障碍物。配合全车27个传感器,它能识别路上的碎石、纸箱甚至施工围挡。销售说,这车在停车场遇到直角弯会自己减速,经过学校路段会自动切换“静音模式”,连路边突然窜出的小猫小狗都能提前预警。
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自动泊车。现场体验时,车辆在狭窄车位里来回揉了三把方向就停进去了,全程不用人接管。销售还展示了“离车泊入”功能:车主下车后,用手机遥控车辆自己找车位停好。这对新手司机来说简直是福音——再也不用担心停不进车位被后面车辆“滴滴”了。
开起来像船还是像跑车?
虽然车身将近5米长,但向往S7开起来意外地灵活。两驱版百公里加速7.9秒,四驱版直接杀进5.8秒,红绿灯起步能轻松超过大部分燃油车。底盘调校由保时捷团队参与,过减速带时“砰砰”两声干脆利落,转弯时侧倾控制得比某些轿车还稳。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这车刹车时不点头,后排乘客不容易晕车。销售说是因为用了CST舒适制动系统,原理类似“分段踩刹车”,技术名词听不懂,但实际体验确实舒服。
价格战里的“搅局者”?
最后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向往S7上市限时价16.98万起,顶配四驱激光雷达版补贴后不到21万。这个价位刚好卡在比亚迪唐DM和理想L6之间,比前者多了激光雷达和智驾,比后者便宜将近10万块。有个来看车的90后奶爸算了一笔账:“22万买台五座SUV,送沪牌还能省8万购置税,相当于车价打7折。”现场不少消费者围着展车问销售:“能不能用旧车置换?”“电池终身质保吗?”看得出来,大家对性价比是真动心了。
不过向往S7也不是没槽点。比如前悬架用的麦弗逊结构,不如双叉臂高级;车载冰箱需要选装,对爱喝冰可乐的人来说有点遗憾。但话说回来,这个价位能给到激光雷达、零重力座椅、200公里纯电续航,还要啥自行车?正如一位车评人说的:“在20万价位段,向往S7可能不是单项冠军,但绝对是六边形战士。”
结尾
从手机跨界造车的小米SU7,到传统车企转型的向往S7,“7”字辈车型的扎堆出现,其实反映了一个趋势:新能源车竞争早已不是拼续航、比参数的初级阶段,而是进入了智能体验、场景创新的深水区。谁能抓住家庭用户对舒适、安全、好玩的需求,谁就能在混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至于向往S7能不能复制小米SU7的流量神话,还得看市场用销量说话。但至少,它给消费者多了个“既要又要还要”的选择——这年头,谁不喜欢性价比拉满的“全能选手”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