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

“哎,你说我这车刚买两年,每次保养都去4S店,是不是有点冤大头?”上周和朋友吃饭,聊到养车话题时,老张忍不住吐槽。但紧接着他又补了一句:“不过说真的,虽然贵点,可心里踏实啊!”老张的话让我想起一组数据——国内近七成车主明知4S店收费高,却依然坚持去店里保养。这背后的原因,远不止“花钱买安心”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为什么大多数人嘴上喊贵,身体却很诚实地选择了4S店。

---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一、规范流程,让“门外汉”也能闭眼入坑

朋友小王去年买了一辆新车,首保时被4S店的流程惊到了:“换机油前,师傅先把车怠速了15分钟,说是为了让旧油彻底流干净。放油螺丝的扭矩必须用电子扳手打到28牛·米,多一丁点都不行。”这种近乎“强迫症”的操作,让小王瞬间觉得钱花得值。

事实上,4S店的规范程度堪比“说明书式服务”。比如某德系品牌要求更换空气滤芯时必须拆下12颗螺丝,每颗螺丝的安装顺序和扭矩都有严格规定,连抹布都分成了擦内饰、擦发动机舱、擦玻璃三种颜色,防止交叉污染。反观普通修理厂,有车主吐槽:“上次在外头换空调滤芯,师傅硬掰卡扣,结果装回去时发现断了两根,最后用502粘的。”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这种差距,就像手机贴膜时选择路边摊还是官方授权店——前者可能便宜一半,但后者连贴膜的湿巾都是定制款。

---

二、“买车送保养”背后,藏着省钱小心机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买车时销售送了我5次免费小保养,折算下来每次才300块!”90后女生小林得意地说。她算过一笔账:如果自己买全合成机油加机滤,网购价也得280元,还不算工时费。而4S店的保养套餐把单次成本压到了和汽修店差不多的水平,甚至更划算。

更聪明的是,4S店把这些“引流款”玩出了电商套路。比如某日系品牌推出的“888元三次基础保养”,相当于每次296元,比路边摊还便宜50块。还有车主发现,续保时送的小保养券、刹车油券,叠加使用后实际花费比单独购买低30%。难怪有网友调侃:“你以为在薅羊毛?其实是羊自己把毛递过来了。”

---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三、原厂配件玄学,真不是智商税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闹得沸沸扬扬:某车主贪便宜在汽配城买了“原厂”刹车片,结果急刹时制动距离比原厂件多出1.2米,险些追尾。第三方检测发现,这副刹车片高温衰减临界点比原厂低50℃,相当于用普通锅炒菜和用不粘锅的区别。

4S店的原厂件就像定制西装——每个螺丝孔位都严丝合缝。某美系品牌的后视镜电机,副厂件装上去总差2毫米缝隙,下雨天漏水;而原厂件连橡胶垫片的厚度都和车架预留槽匹配。更夸张的是,有汽修老师傅透露:“有些高端车的ECU程序,外面根本刷不到最新版本,只有4S店能同步厂家数据。”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

四、保养记录=二手车硬通货

二手车贩子老李说过一句大实话:“看见‘全程4S店保养’的标签,砍价刀都能收三分。”他经手过一辆2018年的奥迪A4L,全程4S店保养的车比同里程的贵了2万,还比市场价早卖15天。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完整的保养记录就像体检报告,证明车子没被“江湖郎中”瞎折腾过。朋友大刘的凯美瑞就是个活例子——5年10万公里全程在4S店保养,卖车时多赚了2.3万,转头就请我们吃了顿海鲜大餐。用他的话说:“这哪是保养费?分明是存进二手车残值里的定期理财!

---

五、看不见的售后服务,才是隐藏王牌

明知4S店收费高,为何七成车主仍选店内保养-有驾

上个月同事老陈遇到件糟心事:在外保养后发动机异响,修理厂推三阻四,最后还得回4S店花3800元重做。反观4S店的售后,光是“电话回访+三年质保”就值回票价。有车主分享:“上次保养完发现雨刮水没加满,打电话过去直接送了一次内饰清洗。”

更贴心的是应急服务。暴雨天涉水熄火?4S店24小时拖车随叫随到;自驾游抛锚在外地?全国联保直接当地维修。这种安全感,就像住酒店时选了连锁品牌——贵是贵点,但绝不会遇到毛巾擦完马桶擦杯子的骚操作。

---

结语:

从规范流程到原厂配件,从保值神器到隐形服务,4S店的高价背后是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就像我们买手机时倾向官方旗舰店,选4S店本质上是在为“确定性”买单——确定流程靠谱、确定配件正宗、确定售后有着落。当七成车主用钱包投票时,他们买的不仅是保养服务,更是一份“出了问题有人兜底”的踏实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