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爆火原因,内行人揭秘真相,为什么它成新宠

最近汽车市场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曾几何时,一种叫做“增程式”的电动车还被不少人,甚至是一些业内专家看作是有点多余、不够先进的技术。

可谁能想到,就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种车突然就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

增程车爆火原因,内行人揭秘真相,为什么它成新宠-有驾

像是理想汽车,一个月能卖出超过三万辆,创造了新势力的销售记录;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新M7,订单多到提车都要排长队;甚至连一些之前一直坚持只做纯电动车的品牌,也开始悄悄地调整方向,准备推出自己的增程车型。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一个被评价为“过渡技术”的东西,能一下子成为市场上的新宠儿?

这背后,其实藏着的是中国汽车市场最真实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心声。

要搞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增程式电动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它就是一辆彻头彻尾由电机驱动的电动车,开起来的感受和纯电车一模一样,安静又平顺。

但它和纯电车最大的不同在于,车上除了电池和电机,还装了一个小排量的汽油发动机。

这个发动机不直接开车轮,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像一个“随车充电宝”一样,在电池电量不足的时候启动,烧油发电,给电池充电,从而让车子能继续跑。

所以,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辆“永不断电”的电动车。

正是这种“既能充电,又能加油”的特性,精准地解决了当前许多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最头疼的几个问题。

增程车爆火原因,内行人揭秘真相,为什么它成新宠-有驾

首先就是用车成本和里程焦虑的矛盾。

很多人想买纯电动车,就是看中了它用电便宜,在家里充电,一公里的花费可能还不到一毛钱,比坐公交地铁都划算。

但是,纯电车的里程焦虑也是实实在在的。

尤其是在节假日长途出行的时候,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龙,或者到了目的地发现找不到充电桩,这种“趴窝”的恐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增程车就很好地平衡了这一点。

在日常通勤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车主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车来用,享受极低的用车成本。

比如一位上海的上班族,家里安了充电桩,他的问界M7开了两个月,几乎就没怎么用油,通勤成本被压到了最低。

而当他需要出远门,或者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充电时,车里的那个“充电宝”就能派上用场,随时可以去加油站加油,彻底告别里程焦虑。

特别是在一些极端天气下,比如北方寒冷的冬天,纯电车电池性能衰减严重,而增程车主则可以毫无压力地加油赶路,这种关键时刻的可靠性,是再多花里胡哨的功能也换不来的。

其次,增程车的结构相对简单,也让消费者觉得更省心。

增程车爆火原因,内行人揭秘真相,为什么它成新宠-有驾

传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技术非常复杂,既有发动机,又有变速箱,还有电机,这几套系统要协同工作,能量流的切换和耦合控制非常精密,这也意味着潜在的故障点更多,后期的维修保养可能会更复杂、更昂贵。

而增程车的动力路径就简单多了,发动机只负责发电,电机负责驱动,中间没有复杂的机械连接,结构上更接近纯电车。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买车是件大事,都希望车子能省心耐用,增程车这种相对简单的结构,自然就赢得了一部分人的信任。

再加上在很多大城市,增程车可以上绿牌,享受免购置税、不限行的政策红利,这又实实在在地省下了一大笔钱,让它的吸引力变得更强。

从汽车制造企业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增程车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账。

当前,纯电动汽车成本最高的部分就是动力电池,一块大容量的电池,成本可能高达十万元,占了整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

这就导致纯电动车的定价普遍偏高。

而增程车因为它有发动机作为后备,所以不需要搭载那么大的电池,通常一块中等容量的电池就足够了,这一下就能省下好几万的成本。

省下来的这笔钱,车企并没有揣进自己腰包,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转化为了产品力。

他们可以用这笔预算,给车子装上更舒适的座椅、更大的屏幕、更高级的音响,甚至是车载冰箱、按摩功能等等。

增程车爆火原因,内行人揭秘真相,为什么它成新宠-有驾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增程车型在价格和纯电车差不多的情况下,配置和舒适性体验却要高出一截。

理想汽车就是把这个策略运用到极致的代表,它把车打造成一个“移动的家”,充分满足了家庭用户的需求,从而在市场上大获成功。

此外,对于车企来说,开发增程车型的速度也更快。

因为它的核心三电技术和纯电车是相通的,而作为增程器的发动机又是非常成熟的工业产品,不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成本和时间。

在一个日新月异、竞争白热化的市场里,能够更快地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就意味着抢占了先机。

像零跑汽车,在纯电版车型的基础上快速推出了增程版,价格也更有竞争力,迅速就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这种灵活和高效,正是中国汽车品牌近年来能够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围绕增程车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过。

最主要的一个批评就是它在馈电状态下,也就是电池没电、靠发动机发电行驶时,油耗会比同级别的燃油车更高。

这确实是事实,因为能量经过“油-电-驱动”的转换,必然会有损失。

增程车爆火原因,内行人揭秘真相,为什么它成新宠-有驾

但是,我们看待这个问题需要结合实际的用车场景。

根据大量的用户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增程车主,绝大部分的行驶里程都是在纯电模式下完成的,需要启动发动机长途行驶的场景非常少。

为了这极少数情况下的稍高油耗,而去否定它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带来的经济性和便利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笔账并不划算。

他们更看重的是,一年下来总的用车成本是不是降低了,出行的便利性是不是提高了。

至于“技术落后”的说法,则更需要辩证地看待。

评价一项技术的好坏,不应该仅仅看它是否“高精尖”,更要看它能否在现阶段解决实际问题。

从环保角度看,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增程车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上,远低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差距也并不大,它同样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县城和农村地区,充电桩远未普及,对于那里的消费者来说,纯电动车的使用体验会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增程车无疑是当下最现实、最可靠的选择。

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燃油时代的便利和电动时代的体验,让更多人能够没有顾虑地迈入新能源时代。

所以,增程车的火爆,并不是一次偶然,它是市场规律和用户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实用主义战胜了理想主义的生动体现。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好技术,不一定是最顶尖的,但一定是此刻最适合、最能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的技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