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能源销量:小米4400 理想8300 问界8800

上周新能源销量:比亚迪断层第一,小米汽车0.44万辆,理想0.83万辆,问界0.88万辆——这个数字一出,不少老铁直呼“意外”。毕竟上上周小米还能卖到7800台,这一周直接腰斩?而AITO问界和理想也双双下滑,唯独比亚迪稳坐5万+,五菱、吉利紧随其后。市场震荡背后,是产品力的博弈,还是消费情绪的波动?我开着刚试驾的理想L6、问界M7和小米SU7跑了三百公里山路+高速,想和大家聊聊:这三台车,到底谁更值得掏钱?

销量≠产品力,但能照见用户选择的逻辑

先说数据。根据【CNMO科技消息】公布的6月2日至6月8日销量,小米SU7卖出4400辆,排在第11位;理想汽车8300辆,位列第七;AITO问界8800辆,第五名。对比前一周,小米少了3400辆,理想少了3700辆,问界少了1400辆。乍一看像是“退潮”,但结合我最近密集试驾的感受,这更像是市场从“尝鲜”向“理性”过渡的信号。

小米SU7刚上市时万人排队、门店爆满,热度拉满。但真正提车后,用户开始发现:这车,不是人人都能“驾驭”的。它的底盘调校偏欧系运动,初上手会觉得“硬”,尤其在城市烂路上,后排乘客容易皱眉。一位刚提车的老铁跟我吐槽:“朋友坐完说,这车像‘西装暴徒’,帅是帅,就是屁股疼。”我试驾时也明显感觉到,悬架对细小颠簸的过滤偏少,但一旦拉到山路,支撑性立马显现,过弯几乎无侧倾,像贴地飞行。

这背后是小米的取向选择:要驾驶乐趣,就得牺牲一点舒适。它搭载的CDC电磁悬架和后轮转向,硬件拉满,调校却偏激进。相比之下,理想L6和问界M7走的是“全家桶”路线——舒适优先,智能补位。

理想L6:奶爸车的“天花板”?还是“套路王”?

理想这次卖了8300辆,虽然比上周少,但依然是新势力中第一梯队。L6起售价24.98万,比L7便宜6万,但核心体验没缩水:双电机四驱、空气悬架、CDC、高通骁龙8295芯片、双15.7英寸大屏——配置表看着就爽。

我试驾L6跑了一段高速,NOA导航辅助驾驶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系统能自动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甚至在施工路段提前减速绕行。但别忘了,这是L2级辅助驾驶,手必须扶着方向盘。有次我稍微松手两秒,警报立马响起,语音提示“请专注驾驶”。这设计我很认可——技术再先进,也不能替你担责。

但理想的问题也明显:增程式技术被部分人视为“过渡方案”。有人觉得它既不纯电,也不燃油,两头不靠。可我问了三位理想车主,他们都说:“没有里程焦虑,才是真自由。”尤其北方用户,冬天开纯电车,续航打五折,充电排队两小时,谁受得了?理想用增程解决了这个痛点,哪怕技术不“性感”,也戳中了真实需求。

问界M7:华为赋能,到底“赋”了啥?

问界卖了8800辆,排第五,力压特斯拉。M7改款后,外观更简洁,内饰换装15.6英寸中控+19.8英寸HUD,鸿蒙座舱的流畅度确实吊打一众车机。我打开音乐、导航、空调,多任务切换毫无卡顿,语音助手“小艺”响应快,还能识别连续指令,比如“打开车窗20%、调低空调温度、播放周杰伦”。

但最让我惊艳的,是它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测试时我故意在市区低速跟车,前车突然急刹,问界在0.3秒内完成识别并全力制动,避免了追尾。这背后是华为毫米波雷达+视觉融合方案,比单一传感器更可靠。

上周新能源销量:小米4400 理想8300 问界8800-有驾

不过,问界的驾驶感受偏“保姆风”——动力输出线性,转向轻盈,适合城市通勤,但山路推背感不如小米SU7。有车友说:“开问界像坐高铁,稳但少点激情。”这话不假。但换个角度想,多数人买车不是为了飙车,而是安全、省心地把家人送到目的地。问界赢在“无感体验”:你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一直在帮你。

小米SU7、理想L6、问界M7,怎么选?

我拉了个小表格,基于试驾感受和公开数据对比:

维度 小米SU7 理想L6 问界M7

定位 运动轿跑 家庭SUV 智能SUV

驾驶感受 激进、支撑强 舒适、稳重 平顺、轻松

智能座舱 8295芯片,流畅 双屏+副驾娱乐屏 鸿蒙生态,无缝互联

辅助驾驶 城市NOA测试中 成熟NOA 华为ADS 2.0,高阶能力

续航 纯电700km(CLTC) 增程1380km(CLTC) 增程1300km(CLTC)

适合人群 年轻、追求驾驶乐趣 有孩家庭、长途需求 科技控、华为生态用户

结论很清晰:

上周新能源销量:小米4400 理想8300 问界8800-有驾

如果你单身或小两口,喜欢开车,小米SU7是情绪价值拉满的选择;

如果你有娃、常跑长途,理想L6的舒适和无焦虑是刚需;

如果你信奉“科技改变生活”,手机是Mate60,手表是Watch,那问界M7就是生态闭环的最后一块拼图。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后悔,也有人真香

我在小米门店遇到一位90后程序员,提车一周就后悔了:“后排太挤,父母坐一次就说再也不坐了。”但他又补了一句:“可每次停好车,回头看看那溜背线条,我又觉得值了。”

一位理想L6车主是二胎妈妈,她说:“以前不敢出远门,现在开着L6,从北京到呼伦贝尔,充电加油无缝衔接,孩子在后排看电影,老公睡觉,我安心开车。”

问界车主多是企业中层,一位销售总监说:“开会前把车停好,用手机远程开空调、放音乐,上车就是舒适区。这不叫奢侈,叫效率。”

未来趋势:电动化是底色,智能化是胜负手

销量波动不可怕,可怕的是方向错了。小米靠设计和性能杀入市场,理想用家庭场景建立护城河,问界借华为技术打造智能壁垒——三条路,都没错。但接下来,谁能真正把“智能驾驶”从高速带到城市,谁就能赢得下一个五年。

目前NOA(导航辅助驾驶)还在迭代,城市道路复杂,突发状况多,系统决策压力大。但我试过问界的ADS 2.0,它能在没有高精地图的路段自动避让违停三轮车,这已经接近“类人”反应。未来三到五年,L3级自动驾驶一旦放开,市场格局可能一夜重洗。

最后聊聊理性消费

上周新能源销量:小米4400 理想8300 问界8800-有驾

我常说一句话:买车不是买手机,换不起,更要选对。小米SU7很帅,但你真的需要后轮转向吗?理想空间大,但增程器噪音你受得了吗?问界智能强,但华为生态外的用户会觉得“功能过剩”吗?

建议各位车友:

先试驾,再下单,尤其带家人一起体验;

算清使用成本:电费、保养、保险、残值;

别被营销话术带偏,什么“对标保时捷”“重新定义SUV”,听听就好;

安全永远第一,AEB、盲区监测、胎压报警,一个都不能少。

互动时间

你觉得小米销量下滑是短期波动,还是产品力不足?

如果你有30万预算,会选SU7、L6还是M7?为什么?

你最看重一辆车的什么?是驾驶感、空间,还是智能化?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我会挑10位认真留言的车友,送出我整理的《2024新能源车选购避坑指南》电子版。另外,下周我将试驾极氪007和小鹏G6,想看哪款的深度评测?留言告诉我,我来安排!

上周新能源销量:小米4400 理想8300 问界8800-有驾

(注:文中销量数据均来自【CNMO科技消息】,试驾感受为个人主观体验,仅供参考。具体配置以官方发布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