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

2018年,上海市与特斯拉达成合作协议,正式推进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地区的建设。

那时这事儿可真是轰动全国,不光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允许外资独资建汽车厂,还因为上海给了特斯拉一份超赞的条件:便宜的土地、大额贷款、税收保证,以及本土化的各种要求。

不少人都称这为“百亿豪赌”,那会儿国内网友几乎全都在骂,觉得官方这等于是给外企送钱,几乎满是责难的声音。

转眼七年过去了,今天咱们不妨静下心来,看看究竟这笔买卖是谁赚了钱。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特斯拉上海工厂在2019年开始建设,2020年国产Model 3正式开始交付,经历了一番努力拼搏。到2024年,这个工厂一年就交付了超91.6万辆车,已经占据了特斯拉全球交付总量的一半还多。

不到七年时间,这个工厂就生产出了超过三百万辆整车,其中一百万辆是卖到国外的。换句话说,上海工厂不光是中国市场的中坚力量,还成了特斯拉在全球出口的主要基地。

马斯克自己都说了,中国已经成了特斯拉最大的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销量都来自这里。

曾有人质疑,扶持外企会压制国产汽车,可事实反倒是一回事儿。特斯拉一旦走进来,反而激发了大家期待的“鲶鱼效应”。

到了2019年,虽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初步成型,但大部分整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还处在探索试水的阶段。

特斯拉在本土化生产中引入了许多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模式,不经意间就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水平。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像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率现已超过95%,签约的国内一级供应商也多达400多家,其中有超过60家已经加入了特斯拉的全球供应网络。

这其实就是双向的,你看,不是特斯拉单方面从中国获取利益,反而中国也借助特斯拉的体系,融入到了全球价值链当中。

像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拓普集团这些企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锻炼出来,变成了国际化的大牌。

看看上海自己这边的收获,签合同的时候,浦东临港出手相当大方:给特斯拉提供了低利率贷款和优惠土地。不过,也设了个硬条件:得在五年内投资不少于140亿元,每年交的税收不能少于22.3亿元,否则土地就得收回。

七年过去了,这些条件不光都实现了,还比原计划提前完成了不少。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上海工厂一年能产到接近一百万辆,这带来的税收和上下游的产值远远超过了当初的投入。

而且,临港也因为特斯拉入驻,整个区域变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的集聚地。

以前这个新片区还算偏僻荒凉,现在已经聚集了不少零部件企业、物流公司,还有人才基地,大家都纷纷跟着来了。

可以说,靠着特斯拉,上海在国内新能源产业的格局里稳稳占据了领头羊的位置。

这场“百亿豪赌”到底算不算太冒险了?其实,里面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上海政府采用的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策略。

你看,给地、给贷款这些操作,看着挺慷慨大方,其实背后有个关键点,就是得有明确的对赌条款。要是特斯拉达不到预设的目标,合同马上作废,土地和贷款都能收回来。

跟以前政府对本土车企那种“输血式”补助不一样,现在这种操作不是直接送钱让企业死撑,而是用对赌的方式,确保企业如果达不到目标,条件一变,补助就没了。

像特斯拉这种操作可是算得明明白白的,凭实实在在的投资换来了产能、税收增长,还带动了产业升级。

不仅没变成“冤大头”,反倒成了赚得最多那一拨。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这七年下来,咱们到底挣了多少钱?这些事儿得从几个角度来聊聊。

第一块是直接的经济利润,上海靠特斯拉搞到了持续稳定的税收,也带动了不少上下游产业的就业和投资,临港片区以前没啥热闹,现在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地方。

第二个方面是产业链的回报,中国的零部件公司通过与特斯拉合作,打入了全球供应网络,这可算是最有价值的一环了。

以前在燃油车时代,整个零部件的标准主要由德国和日本的企业把控,中国厂商想插手进去,真是挺难的。

到了新能源这块儿,我们借助特斯拉“推动”大家一起升级换代,把市场规模搞得更大,然后国内的供应商反而还超越了西方的企业。

第三点就是技术和管理的溢出效应,特斯拉把自动化程度高、效率也很棒的生产系统直接带到上海,国内的车企一瞧,觉得落后一步就可能被甩在后头,于是纷纷加快追赶的步伐。

这也让咱们国产车企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在短短几年里远远超过了过去十几年的节奏。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更重要的是,中国利用特斯拉的助力,提升了自己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之前我们更多是当个代工厂,但新能源领域不一样了。中国市场规模大,供应链完整,而上海则被称作“全球最大的出口中心”。

这就说明,很多海外市场的电动车,实际上都是“中国产”的。

里面不仅包括特斯拉,还涵盖比亚迪、吉利这些国产品牌,我们跟外国车企既是对手,也是合作共存的伙伴。

特斯拉的拿下,充分展现了上海以及整个中国的产业整合水平,这点别人是真的模仿不来的。

七年过去了,特斯拉不光把汽车厂安在上海,到了2025年还新建了一座储能厂,专门生产大规模的电化学储能系统,真是发展得挺快的。

这次投资和七年前搞整车厂差不多,又一次展现了“特斯拉速度”,不到一年时间就搞定建成投产。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为什么他们还是选择了上海呢?一来,上海早就证明了自己的营商环境棒棒的,办事效率那是没得说,再者啊,整个长三角的零部件产业链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偶尔也就只得靠上海了。

不管是未来的整车还是储能设备,中国都将成为特斯拉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

未来,特斯拉在上海还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不管是4680电池还是储能厂,他们都把中国市场当成跳板,把产品推向了全球。

中国的零配件企业也会趁此机会继续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自己的话语权和定价能力。

七年后再回顾上海与特斯拉的千万巨额投资:我们的盈利是多少-有驾

要是说七年前咱们担心会被“卡脖子”,那如今反过来,新能源供应链成了咱们把别人的脖子卡住的好机会,这就是七年来最大的转变。

这场“百亿豪赌”,上海没吃亏,国家也没亏钱,不光是赚了资金,还赢得了时间、市场份额以及技术的话语权。

回头看看,七年前特斯拉一入场,虽然让中国车企受了一些打击,但也促使他们成长为世界级的企业。如今的成就,已经超出了最初的预想,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