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在10月18日公布了一份《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里面说国内所有公司运作正常,员工的薪资和福利都没有受到影响。看似普通的一份内部公告,却在全球汽车行业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要理解这封内部信为何如此重要,需看清其背后的两重深意。
第一,这算得上是一份法律层面的“主权声明”。公开信里特别强调,安世中国是按照中国法律独立运作的企业,其所有的决策权都由中国的法定代表人掌控。这份信中最明确的保障就是:员工有权拒绝执行任何没有经过中国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令——哪怕这些指令是从Outlook、Teams等荷兰总部的系统发来的。说白了,这实际上是在法律和实际操作上,为可能被“切断联系”的中国业务搭起了一道防火墙。
这部分算是对运营方面的“宣言”。信里特别强调,员工的薪资福利由安世中国内部发放,不再依赖荷兰总部。这也算是在回应之前关于“荷兰那边要暂停发中国员工薪资”的传闻,说明中国这块已经彻底做好了独立运转的准备,能确保员工的权益不受影响,业务也能顺利继续。
这封内部信一出,基本可以看作是由地缘政治引起的半导体供应链危机,从暗地里的角力变成了公开的对峙局面。
危机时间线:
到了九月末,荷兰政府下了个指令,说要冻结安世半导体一年的所有资产和知识产权,还限制闻泰科技股东的权益。
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发表声明,希望荷兰方面能坚持契约精神;当天,员工们也收到了荷兰总部发来的法律邮件。
10月17日,安世中国告知客户他们的系统权限将暂停,工资也可能会停发;当天,荷兰的经济事务大臣表现出谈判的态度和信号。
10月18日,安世中国发出全员信,说明国内的运营一切都挺正常,没有问题。
这封内部信之所以瞬间牵动全球汽车巨头的神经,是因为它证实了最坏的猜想: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已经断裂。
安世半导体被称为“汽车神经”,因为它是全球主要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之一,就像汽车里的“神经末梢”一样,掌控着那些基础又关键的功能。包括宝马、大众、福特在内的好多国际一线车企,都离不开它的产品。
断供带来的连锁反应可想而知:荷兰采取行动后,中方也跟着出手实施了出口管制。这下可麻烦了,安世半导体有70%的产能都在中国,一旦管制生效,其产品就不能出口,整个全球的供应链顿时出现断裂,供应量也会剧烈减少。
车企的库存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大众汽车的采购总监说了,芯片库存现在只够撑三周;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也警示说,要是这个争议不停止,欧洲汽车产业链至少会断三个月,可能造成的损失还得突破200亿欧元。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地缘政治撕裂了全球化的供应链。
据荷兰法院的档案显示,背后推动这一行动的,实际上是受到美国直接施加的压力。
中方采取了对安世半导体设置出口限制、调整稀土出口额度等一连串组合措施,正中半导体产业链的要害部分。
压力一下子反过来了:全球汽车行业那边的集体担忧,很快就变成了对荷兰政府巨大的压力,促使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在10月17日站出来说,他希望跟中国进行谈判。
安世中国的一封内部通知,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全球产业链的脆弱和紧密相连。它揭示了一个无情的现实:在如今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关键环节的政治性断裂,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引起巨大震荡。这封全体员工的信,既是中国企业的冷静自救,也是对全球产业伙伴的一次郑重提醒:供应链的稳固,离不开合作共赢的基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