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9日汽车早新闻

2025年5月9日汽车早新闻-有驾

2025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汽车商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38.2亿美元,环比增长32.1%,但同比微降0.2%。其中,进口金额为36.7亿美元,环比增长3.8%,但同比下降30.4%;出口金额则达到201.5亿美元,环比增长38.9%,同比增长8.4%。这一数据表明,中国汽车商品出口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而进口市场则面临较大压力。

与此同时,乘联分会公布的4月销售数据显示,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9.1万辆,同比增长17%,但环比下降8%。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91.8万辆,同比增长9%。新能源车市场表现尤为亮眼,4月零售92.2万辆,同比增长37%,市场渗透率达到52.3%。累计来看,新能源车零售334.2万辆,同比增长37%。这表明,尽管整体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新能源车仍保持较高增长水平,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

然而,全球汽车市场并非一片坦途。丰田汽车公司5月8日发布预测称,受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影响,2025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净利润将同比减少34.9%。丰田表示,仅4月和5月两个月,关税政策就可能使其损失1800亿日元(约合12.5亿美元)的销售额。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给企业运营带来额外压力。这一情况反映出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复杂的贸易环境和成本挑战。

在北美市场,沃尔沃汽车因后视摄像头图像可能无法显示的问题,宣布召回41.3万辆汽车,涉及2021-2025年款的多款车型。此次召回凸显了汽车智能化趋势下,电子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美国电动车制造商Lucid公布一季度交付3109辆汽车,营收2.35亿美元,并维持全年近2万辆的产量预期。这表明,尽管市场竞争激烈,新兴电动车企业仍在稳步推进产能扩张。

欧洲市场方面,宝马集团一季度财报显示,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4%,总营收下滑7.8%,净利润减少26.4%。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降至6.9%,低于上年同期的8.8%。这一业绩反映出豪华车市场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在中国市场,多家车企正积极调整战略以应对行业变革。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实施轮值总裁制度,由原COO戴庆担任首任轮值总裁,旨在提升管理效能和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此外,智己汽车宣布新款L6预售订单已达2.4万辆,显示出市场对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旺盛需求。

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宣布其天行系列商用动力电池成为国内首批通过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检测的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上汽通用五菱透露,其固态电池研发进展顺利,预计2027年实现量产上车,这标志着中国车企在下一代电池技术上的布局正在加速。

理想汽车则针对“李想年薪6.39亿元”的传闻作出澄清,表示其实际薪酬为266万元,而6.39亿元是公司按照美股会计准则必须记账的股权激励费用。这一回应旨在消除外界对高管薪酬的误解,维护企业形象。

综合来看,2025年全球汽车市场呈现复杂态势。中国汽车出口持续增长,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但进口市场表现疲软。国际车企则面临贸易政策、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市场策略调整将成为车企应对变局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