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咱先别聊别的,就说个数字:6.28万。
听着耳熟?
没错,就是极狐,那个以前眼高于顶,出门不聊个华为联名都觉得掉价儿的极狐,现在把一台叫T1的新车,用这个价直接砸到了咱们脸上。
这感觉,就像你常去的那家米其林三星,突然开始卖起了路边摊的盒饭,15块管饱,还加送一瓶可乐。
你懵不懵?
反正我是懵了。
这事儿透着一股子魔幻现实主义。
你得记着,极狐之前是什么人设?
那是车圈里的“高知精英”,动不动就阿尔法S、阿尔法T,秀肌肉、秀智能驾驶,一副“尔等凡人不懂我”的孤高。
结果呢?
销量啪啪打脸,清脆响亮。
在比亚迪、特斯拉那帮猛人面前,极狐的存在感,基本跟KTV里给你切水果的服务员差不多,你知道他来过,但你记不住他长啥样。
所以这台极狐T1,你压根不能把它当成一台普通的车来看。
这是一封血书,是极狐站在悬崖边上,对着整个市场的一声咆哮,翻译过来就俩字:“救我!”
它像一个混迹于高端酒会的绅士,突然扯掉了领结,穿着大裤衩子就蹲到了马路牙子上,掏出一包红塔山递给你,说:“哥们,抽一根?交个朋友。”
咱们就来品品这根“红塔山”什么味儿。
车长过4米3,比海鸥、缤果那帮小不点儿明显大了一圈,这叫什么?
这叫降维打击。
后排能正经坐个成年人,后备箱也能塞下俩行李箱,这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电机95千瓦,电池33度电,你说这数据不够看?
别逗了,对于每天在城市里过着两点一线生活的打工人来说,这配置简直是量身定做。
晚上回家充电,跟给手机充电没区别,谁没事儿天天琢磨着那五六百公里的续航?
那是诗和远方,咱们要的是眼前的苟且。
当然,便宜嘛,总得付出点“代价”。
这车的设计,很多地方突出一个糙。
比如那个傻大黑粗的前脸充电口,简直就是设计师在跟你明说:“兄弟,为了省钱,美观这事儿咱就先放一放。”
还有那个扭力梁后悬架,一听就跟“高级”俩字不沾边。
可话又说回来,你花6万块,还想要个五连杆独立悬挂?
别做梦了,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车企也一样。
极狐的聪明之处就在这儿。
它把钱,全省在了那些你平时不太在意,或者说根本感觉不出来的地方。
但在你每天睁眼就要看、伸手就要摸的地方,它一点没小气。
15.6英寸的中控大屏,安排上!
CarPlay和华为HiCar,必须有!
倒车影像、定速巡航、四个安全气囊,一个都不能少!
甚至,连方向盘都给你拿皮子包上了。
这操作骚不骚?
这叫精准洞察。
它太清楚买这个价位车的用户,图的根本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性能和操控,而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
一个能遮风挡雨的铁壳子,一个能让老婆孩子坐得舒服的空间,一个夏天不热冬天不冷的空调,这就够了。
至于那根扭力梁,颠不颠?
谁在乎啊,反正堵在环路上,大家时速都一样。
这一下就把一个尖锐的问题抛了出来:咱们老百姓,真的人人都需要那么“顶”的配置吗?
过去几年,车企们跟疯了似的堆料,电池越大越光荣,屏幕越多越牛X,好像每台车不出厂就得是个“移动的家”。
结果呢?
老百姓用钱包投了票。
满大街跑得欢的,还是宏光MINI EV、海鸥、缤果这些亲民的小家伙。
极狐,总算是被市场毒打醒了。
与其在高端局里被各路神仙按在地上摩擦,不如干脆掀了桌子,不玩了,直接下场跟群众打成一片。
活下去,比那点可怜的“品牌调性”重要多了。
这话听着有点悲壮,但却是赤裸裸的真理。
肯定有人会说,这是“消费降级”,是“low”了。
别急着下结论。
任何不结合价格谈产品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给你7万块,你非要去配一台能玩赛博朋克2077顶配画质的电脑,这现实吗?
极狐T1不是奔着当艺术品去的,它的使命,就是当一个合格的工具,一个让更多年轻人能够得着、买得起的代步工具。
你想想看,在一个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4万出头的时代,一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想买台车有多难?
这6万多的极狐T1,可能就意味着他不用再在冬天里瑟瑟发抖地等公交,意味着他可以在周末带着女朋友去郊区吃顿农家菜,而不是只能在出租屋里点外卖。
这难道不是一种最朴素的幸福吗?
极狐这一刀,砍向了自己,也砍向了整个行业。
它用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扯掉了新能源汽车虚高的价格水分,也给那些还在云端飘着的同行们提了个醒:别总跟消费者谈情怀,先谈谈价格。
至于极狐能不能靠这台“搏命车”翻盘,现在谁也说不准。
但至少,它让这场游戏变得更有看头了。
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