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池增程车退场,骁遥大电池升级,长续航快充成主流

小电池增程车被淘汰了吗?宁德时代的骁遥电池几乎给出了一锤定音的答案。如果说近五六年里,关于增程车是不是“过渡方案”的争论一度沦为互联网的无底洞,如今,这场嘴仗终于迎来了意料之外但又合理的新结论。而这结论,不是靠自媒体瞎嗨,也不是靠群众屁股的选择,而是被宁德时代用一块大电池、几组触目惊心的数据砸下来的。

小电池增程车退场,骁遥大电池升级,长续航快充成主流-有驾

让我们倒带回到增程车的起点。当年市面上的增程车,什么理想ONE、小鹏G3、赛力斯华为,基本上都是一个配方——小电池,通常只有30~40度,也就是勉为其难地跑个150公里纯电。一天五六十公里上下班还勉强,遇上假期或长途,就得一头扎进加油站。宣传里说是“油电并举”,实则“电是噱头,油才是主角”,对大部分用户来说,省钱没省几分,焦虑却是常驻嘉宾。

然后,宁德时代的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自去年横空出世,行业地震。40+款新车搭载,声势浩大。到了前两天,智己“恒星”超级增程技术发布,骁遥再升级:66kWh超级大电池,450公里纯电续航拉满——而这,还只是“官方标准”。换作生活场景,你很可能一周不用充电,通勤和买菜全靠纯电,真正做到“有油安心,没油无忧”。

小电池增程车退场,骁遥大电池升级,长续航快充成主流-有驾

更夸张的是,骁遥电池还带来了4C快充——15分钟“咕咚”一下,进账300多公里续航。这个时间和你在服务区排队冲进厕所、买杯咖啡差不多。长假自驾,不用再和油车抢加油枪,也不怕纯电车排长龙。最骚的是,综合续航能做到1500公里,能源逻辑直接反转:90%旅程靠电,油箱变成备用电池,2.07L/100km的油耗在混动圈找不到对手,长途成本比油车还低。

当然,有人会说,大电池一直有,但为什么骁遥成了分水岭?因为它解决了增程车数十年来的老大难问题——冬天的续航焦虑、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每一个都够让工程师头秃。骁遥却做到了,比如-20℃极寒环境下,续航依然稳得住,不用靠费电的“电加热”,大电池既耐用,衰减率又低,用上五六年也不用焦虑“电池包全换”的高昂开支。换句话说,宁德时代干的是最朴实、最扎起袖子的硬活:不玩玄学,不搞虚噱头,就把电池越做越大、越做越稳定,越做越适合真实用户的扎实需求。

至此,增程到底是不是伪命题的争吵,终于可以画个句号。其实谁都知道,小电池增程车只是时代夹缝下的权宜之计。奈何用户是真的怕堵,怕纯电长途焦虑,油电混动成了“走一步看一步”的避险选择。如今骁遥电池,让增程车开出了“大电池纯电优先、油箱再兜底”的新逻辑,用户体验大幅提升,彻底告别了“高频充电、低温掉电、加油当家”的尴尬时代。

小电池增程车退场,骁遥大电池升级,长续航快充成主流-有驾
小电池增程车退场,骁遥大电池升级,长续航快充成主流-有驾

现在你去看,理想、小米、智己,乃至一大票新老车企,都一窝蜂扎进“大电量增程”队伍。这背后的推手,其实正是宁德时代。它用技术创新牵动了整条产业链,也一举定调了未来五到十年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主旋律——别再记仇“插混还是增程”这种婆媳战争了,终极答案是“自带超充桩的大电池纯电车”。

但事情到这就结束了吗?未必。在汽车行业,终极答案永远是动态的。今天大电池盛行,明天也许又有新模式逆袭。但至少现在,我们终于看见了某种明朗的分水岭:靠一次次迭代的电池技术,新能源车终于能甩掉“打补丁”的尴尬,自信地说,“你再也不用窝囊地盯着剩余电量,提心吊胆地规划下一个充电站了”。

所以说,所谓的“增程是否伪命题”,已经成了个伪问题。小电池增程车的时代,已经过去;大电池+快充+低温稳定的新周期正在开启。至于下一个拐点会在什么时候到来?别着急,再等等,科技和市场总能给出最耿直、最幽默、最现实的解答。但今天,宁德时代用骁遥电池,又把这条赛道的节奏彻底改写了。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