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轩逸车主老张突然换车,新车一箱油跑1200公里,我跟着去加油站蹲守了三周才发现门道
仪表盘上的数字停在927公里。
油表指针刚过中线,老张扭头看我:“猜猜我上次加油是哪天?”
我盯着那块屏幕看了十几秒,脑子有点转不过弯。这台秦PLUS从外面看就是辆普通家轿,没加装什么奇怪的设备,也没改装痕迹。可这续航数字,实在有点离谱。
“二十三天前。”老张点了根烟,“就加了半箱,三百块不到。”
这话要是别人说,我可能当场就怼回去了。但老张这人开车十几年,从来不吹牛。上个月他把那台轩逸处理掉的时候,群里还有人说他脑子进水,好好的省油车不开,非要折腾。
现在看来,门道在这儿。
约着试驾那天,我特意选了上下班高峰期的路线。市区拥堵,红绿灯多,最能看出一台车的真实水平。老张开得不紧不慢,油门也没刻意轻踩,就是正常通勤的节奏。
第一个路口等红灯的时候,我注意到发动机没声音。不是熄火,而是完全靠电机在驱动。绿灯亮起,车子滑出去的动作很轻,像是被推着走的感觉。
“市区基本都是电机在干活。”老张说话的时候眼睛盯着前方,“发动机只有上高架或者急加速才会介入。你听,现在就是纯电。”
车厢里确实安静得过分。路面传来的胎噪都能听得一清二楚,但动力系统那边几乎没动静。我瞄了眼中控屏,瞬时油耗显示0.0L。
跑了二十来公里,表显油耗稳定在0.9L左右晃。这要是搁在我那台车上,堵成这样怎么着也得七八个油。老张的车,硬是把数字压在了一个油以内。
“你这电池够用吗?”我问了句实际的。
老张笑了:“够用。纯电能跑一百多公里,我每天来回五十公里出头,基本不怎么烧油。周末出去玩跑长途,油电混着来,也不虚。”
后来他给我算了笔明账。以前那台轩逸,每个月固定三次加油,每次三百出头,一年下来一万多。现在这车,一个月两次都用不满,一年能省大几千。
“关键是心态不一样了。”老张弹了弹烟灰,“以前每次看见油价涨,就觉得肉疼。现在一箱油能撑快一个月,涨不涨的无所谓了。”
我坐在副驾,看着窗外那些排队加油的车。队伍挺长,估计又是油价波动的缘故。老张的车从加油站门口经过,没拐进去,直接开回了小区。
车机那套东西我也摸了个遍。那块能旋转的大屏刚开始觉得挺花哨,用起来倒是挺顺。说句“开天窗”,不到一秒就执行了。导航也比我车上那套反应快,路线规划看着靠谱。
空间没啥好挑剔的。后排坐三个人脚能放平,不用挤在中间凸起上。后备厢塞了两箱水、一堆杂物,还能再装不少东西。老张说上次全家出去玩,婴儿车、行李箱全塞进去了,没感觉憋屈。
动力方面,红绿灯起步确实比一般家轿窜得快。老张说这车零到百大概七秒多,在市区里超车变道都挺利索。我试着踩了几脚油门,推背感来得挺直接,不像有些混动车那么绵软。
底盘偏硬朗,过减速带的时候能感觉到冲击。老张说这点他也注意到了,但权衡下来,能接受。毕竟这个价位,拿到这套动力系统和续航能力,其他方面就别太计较了。
聊到电池,老张倒没表现出什么焦虑。他说去年冬天零下十几度,续航掉了百分之十几,能接受。夏天开空调也没觉得特别费电,跟宣传的差距不大。
“你打算开几年?”我问他。
“至少五年吧。”老张掐灭烟头,“电池终身保,不用担心衰减的事。再说了,这车能省下来的油钱,几年下来也不是小数目。”
我没再多问。每个人对车的需求不一样,老张看重经济性和实用性,这车确实符合他的预期。至于值不值,这事儿本来就没标准答案。
回去之后,我翻了翻银行账单,今年加油花了一万三千多。如果换成老张那台车,大概能省出大半。这笔账摆在那儿,确实有点动心。
上周又听说小区里老李也订了同款。问他原因,老李说得挺直白:“算过账了,省下的钱够我每年多出去玩两次。”
老张现在偶尔会在群里发张油耗截图。不多说话,就静静地贴张图。那个0.8L的数字,每次都能引起一轮讨论。
我看着自己车上那根逐渐下降的油表指针,心里多少有了些想法。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账也是自己算的。能省一点是一点,没什么丢人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