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年底冲销量,库存压力大,明年新技术还会降价

夜里九点,4S店的灯依然亮着。经理在微信群里发红包让销售们加油,门口试驾车道上停满了库存车,老板说后院都快变成停车场了,再不清理要养鸡。销售小李夹着手机追着我跑:“哥,今晚试驾送加油卡,还能再减五千,考虑下呗?”我笑着推辞,心想着刚下单的朋友表哥估计此刻正对着车标皱眉——毕竟他买车不到一周,新车价格就又掉了一万五。说起来,他的气还没消,表弟差点掀翻方向盘,三天没搭理人。

但凡在车市摸爬滚打的人,都得习惯这种刺激。今年车市就像一场无休止的狼人杀,谁是“大冤种”,只能看谁最后揭牌。你既要会抓证据,也要会自我安慰。上个月还有个车友,昨天来找我诉苦:买车才两个月,厂家倒了,4S店关门,现在连保养都找不到地方做,还得开着新车去维修铺和老车型一起排队。

把这些断断续续的画面拼在一起,明年车市的“洗牌”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这行总被问:“怎么买车合适?哪些品牌稳?还有没有补贴?”可惜没人能给100%准确答案,尤其是最近这一两年,原本可靠的牌子说塌就塌,转头新技术又掀翻一批昨天还红得发紫的品牌。科技升级速度比小李朋友圈里新车分享还勤快,今天传某品牌破产,明天隔壁厂子就出个什么电池快充,充十分钟能跑四百公里。去年续航五百是神话,今年是下限。什么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华为都快把顶配雷达藏到二十万的中端车里去,开起来比老司机还稳。

买车,早就是技术和市场“双盲盒”了。有人冲着补贴去,一看价格,合适就下订,谁料补贴政策一变,地方政府说取消就取消,新车残值堪比房市下行。三十万刚买到手,明年二十万能拿下同等配置,再加件科技大礼包。吃亏又能怪谁?唯有一声“冤枉钱”打水漂,想卖车都赔进去。

其实,大多数消费者买车没有那么多选项。一是刚需——得开,就眼疾手快十二月底入场。那时候经销商比我还着急,销量考核临头,优惠能榨出来多少都是现金。不要被赠品和“政策补贴”迷花眼,嘴巴狠一点,问清楚现金最大优惠,不行再去隔壁店问。行业“潜规则”:年底冲量全靠现金,所谓“送油卡”“送装饰”都是精神安慰。真金白银水才深。

二是追科技配置的理想主义者,不妨明年二季度再看。到时激光雷达、自动驾驶都快烂大街——二十万以下的车带辅助驾驶,跑长途掏空门牙也不怕。技术升级本身就是竞争的催化剂,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都是先暴涨后暴跌,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真香”。

三是低风险稳妥阵营,老牌凯美瑞、雅阁这些老款车永远不会和你玩“品牌消失”。维修点多,保养还便宜,新款上市前老款肯定打骨折价。坏就坏在,有时候维修工都比销售清楚降价时间节点。想体验新技术可以先去租车,许多平台有自动驾驶测试车,不用担心“买了开不到两年,老板跑路”。

“车市洗牌”听上去很吓人,其实不过是残酷商业周期的又一次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剩下的才是死扛下来的硬骨头。电动车厂如雨后春笋,品牌能否撑到明年?算法、芯片、雷达、补贴、库存……每一项都能左右最后一杯奶茶归谁喝。如果你还在犹豫买不买,大可以冷静几个月。让那些库存车堆成山,让经理在群里继续发红包,等市场内卷到底、技术烂熟、人心归定后再下单——你又不会因为“慢半拍”就丧失人格尊严,反而可能多省下小两万,不如拿去过年买几箱车厘子,更实在。

也不必全信故事,理性做决定。买车和炒股一样,本质还是搏“信息差”。只不过车市的变量更多,信息壁垒更实在,连品牌资历都变得岌岌可危。不论你选新能源还是油车,心理上做好“明年可能再跌”准备,就不会雨夜狂奔了。

行业里的人,一边看着库存一天天长草,一边翻着厂家维稳通知。有人苦熬到年底冲销量/冲消耗,还有人等着明年新技术落地大降价。究竟是“买得早省心”还是“买得晚省钱”?这问题比“生命的意义”更难给答案。偶尔我也和朋友调侃:“如果你真着急用车,现在入场没错,但记得年底蹲门口,砍价狠点,别让销售看出来你的心软。”至于新技术,有能力就去租,没能力就等,大多科技都是面子工程,能用到的毕竟是少数。

最后,只能送上店里老板的名言:“市场好的时候,是销售的舞台;市场不好的时候,是库存的坟场。”

车市年底冲销量,库存压力大,明年新技术还会降价-有驾
车市年底冲销量,库存压力大,明年新技术还会降价-有驾

所以,你是准备年底冲一波?还是耐心等明年新技术、低价、补贴、政策全落定?你准备好的,是自己的理性,还是钱包的胆量?欢迎评论区说说你的打算。我,只负责帮你看证据,至于选牌还是搏命,毕竟是你自己的人生。

需要的话,我也可以陪你去试驾,听你砍价,毕竟无聊的时候,总得找点黑色幽默。而汽车行业的幽默感,是——谁都怕成为那个“出门就跌价”的冤大头。

车市年底冲销量,库存压力大,明年新技术还会降价-有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