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

燃油车卷土重来?9月销量榜出炉:33款破万,博越L亚军,CR-V第17

最近刷车圈,一份榜单直接把所有人看懵了。2025年9月汽车销量榜出炉,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这本来挺正常,但仔细一看,轩逸稳坐冠军宝座,博越L拿了亚军,本田CR-V排第17。评论区瞬间炸锅,有人惊呼"新能源不是要统治世界吗",有人质疑"燃油车这是诈尸了"。

要知道,就在2024年底,一堆专家还在预测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要冲到60%,结果现在9月销量榜一出,燃油车硬是扛住了纯电的冲击波。那问题来了,这到底是燃油车的回光返照,还是市场真的在给新能源踩刹车?


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33款破万里藏了啥秘密?

为啥燃油车不怂了?

先把9月榜单的核心数据摆出来看看。2025年9月,全国燃油车市场单月销量破万的车型达到33款,比纯电车型多出11款。轩逸以33323辆的销量稳居榜首,博越L紧随其后拿下28090辆成为亚军,速腾、朗逸、凯美瑞等车型销量也都突破了2万辆。

本田CR-V虽然排在第17位,但月销也超过了万辆门槛。榜单一出来,很多人当时就蒙了,不是说好了新能源要碾压燃油车吗,怎么燃油车阵营还这么能打?

当时很多人觉得燃油车必死,新能源品牌天天喊着油电同价,结果9月数据一出来,打脸。燃油车不仅没死,反而在某些细分市场活得还挺滋润。为啥会这样?

扒开数据看,主要集中在三个没想到。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一是价格战打到头,消费者开始算真实成本。新能源车这两年价格是降了,比如比亚迪海豹、特斯拉Model 3都降到20万内,但用户发现一个坑,二手车残值崩盘。一辆开3年的纯电车,残值只剩新车价的40%到50%,燃油车能保持60%左右。

再加上电池衰减、充电桩覆盖不均、冬天续航缩水,算下来5年总持有成本不一定比燃油车便宜多少。博越L这种车聪明就聪明在,燃油版起售价9.99万,混动版也就13万出头,油耗能控制在6升左右,对比纯电车买车便宜养车心累,反而显得更实在。

二是混动技术偷家成功,抢走纯电用户。2025年最大的变量不是纯电,而是插混和增程。比亚迪DM-i、理想增程、吉利雷神混动把油耗干到百公里4到5升,纯电续航还能跑100到200公里,等于城市用电、长途烧油,彻底解决里程焦虑。

CR-V的i-MMD混动也是这个思路,市区油耗5升出头,高速也不虚。用户一算账,买纯电车要担心充电、续航、保值,买燃油车又觉得油耗高不够潮,插混正好卡在中间,既能享受绿牌,又不用天天找桩,销量自然就起来了。

三是下沉市场还在给燃油车投票。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确实高,北上广深都超50%了,但三四五线城市和县城,燃油车依然是主流。原因很简单,充电桩少,县城可能整个城就几个公共桩,用户习惯难改,加油5分钟搞定,充电得等半小时,售后服务网点不足,新能源品牌在小城市还没铺开。

博越L、长安CS75 PLUS这些车能冲榜,就是靠着下沉市场的基本盘,10万级价格、空间够大、售后网点多,老百姓闭着眼睛都敢买。


当时很多人觉得新能源一统天下是必然趋势,结果市场狠狠上了一课。用户要的不是趋势,是好用。9月这份榜单就是最好的证明,燃油车没有怂,只是在找自己的活法。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博越L凭啥能当亚军?

吉利这次又憋了什么大招?

可能有人好奇,博越L这车凭啥能在一堆卷王里杀到亚军?

难道就靠便宜?

其实吉利这次玩的是降维打击,用合资车的配置打自主车的价格,用混动的油耗打燃油车的焦虑。

先看产品力。博越L有燃油版和混动版两条产品线,燃油版9.99万起,混动版13.57万起。燃油版搭载1.5T发动机,油耗7升左右,虽然不算特别省,但胜在皮实耐用。混动版用的是吉利雷神智擎Hi·P混动系统,综合油耗能干到5.5升,纯电续航100公里,相当于城市通勤基本不烧油,长途跑高速也不用找充电桩。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空间,轴距2845毫米,后排腿部空间比CR-V还宽敞,后备箱能塞下3个行李箱加婴儿车,对标合资SUV毫不逊色。

再看价格策略。博越L燃油顶配不到14万,混动顶配也就16万出头,把本田CR-V、丰田RAV4按在地上摩擦。配置,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12.3英寸中控大屏、无线充电、全景天窗,这些在合资车上得加钱选装的豪华配置,博越L给你塞满。

用户一对比,同样15万预算,买合资燃油SUV只能上丐版,买博越L混动能上顶配,傻子都知道选谁。

背后的技术底气也不能忽视。吉利这几年在混动技术上砸了上百亿研发费,雷神混动系统的热效率做到43.32%,比丰田THS高1个百分点,电机响应速度0.2秒,起步加速比纯燃油车快一倍。油电切换做得丝滑,低速用电、高速用油,用户开起来完全无感,不像某些假混动切换时还顿挫。

说白了,博越L能火,就是把混动技术平民化这事儿给做透了。不玩虚的,用配置和价格说话。9月销量28090辆,比很多合资车都高,这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吉利这次真的是用实力证明,自主品牌不是只会打价格战,技术该硬的时候照样硬得起来。

燃油车回魂背后,到底谁在踩刹车?


现在核心问题来了,为啥2025年了,燃油车还能在销量榜上占半壁江山?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这到底是市场理性回归,还是新能源后劲不足?

从产业层面看,新能源这两年确实遇到三个成长的烦恼。

一是基础设施没跟上用户增速。2024年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突破2400万辆,但公共充电桩只有200多万个,车桩比约10比1。高速服务区的快充桩经常排队2小时,节假日高速充电一桩难求的新闻年年上热搜,这劝退了一大批想买纯电但怕麻烦的用户。

相比之下,燃油车全国加油站密度高、加油快,天然占据便利性优势。

二是电池技术还没实现质变。虽然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都在进步,但续航焦虑、冬季衰减、充电时间长这些痛点还没彻底解决。比如一辆标称续航600公里的纯电车,冬天开暖风实际只能跑400公里,高速120公里巡航可能只剩350公里,用户心里自然没底。

反观插混车,加满油充满电能跑1000公里以上,长途出行完全不慌。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三是消费心理在去极端化。前两年新能源太火,很多人是跟风买、冲动买,结果发现纯电车不适合自己,比如没固定车位装充电桩、经常跑长途。现在用户变聪明了,不再迷信纯电就是未来,而是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选择。

城市代步买纯电、家里有两辆车买一辆纯电、经常跑长途就选混动或燃油。这种理性消费反而让燃油车和混动车找到了生存空间。

从层面看,国家对新能源的补贴2022年就停了,各地的绿牌也在收紧,比如上海、深圳开始限制插混上绿牌。没了红利,新能源车只能靠产品力硬刚,而燃油车企也不傻,降价、堆配置、推混动,用守擂的姿态死磕。

说实话,燃油车这次回魂不是偶然,而是新能源在狂飙突进后,市场自发的一次纠偏。技术没到天花板,就别急着宣布对手死刑。9月销量榜就是最好的证明,用户用脚投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车,而不是最潮的车。

网友吵翻了!

燃油车到底还能活多久?


9月销量榜一出,评论区成了战场,咱挑几个高频问题聊聊。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问题1,燃油车卷土重来,新能源是不是要凉了?

答案是凉不了,但会分化。一二线城市新能源渗透率还会涨,充电方便、限行支持。三四线城市燃油车和混动车会长期并存。未来5年大概率是三分天下,纯电占40%、混动占30%、燃油占30%,谁也吃不掉谁。

问题2,现在买燃油车,5年后会不会卖不出去?

答案是短期3到5年不用担心。燃油车二手市场很成熟,保值率比纯电车稳。但10年以后就说不准了,如果充电桩普及、电池技术突破、油价持续高位,燃油车确实会加速退出。建议买的话选混动,进可攻,享受低油耗,退可守,不担心充电。

问题3,博越L这种混动车,到底算不算真新能源?

答案是从技术角度看,插混、增程都属于过渡方案,最终目标还是纯电。但从用户角度看,混动解决了纯电的痛点,体验比燃油车好、比纯电车省心,就是好产品。别管它叫啥,好用就行。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问题4,CR-V排第17是不是说明合资车不行了?

答案是合资车确实压力大,但没到不行的地步。CR-V能进前20,说明品牌力、品质还在。问题是合资车降维打击的空间越来越小,自主品牌配置高、价格低,合资只能靠信仰溢价,这对年轻用户吸引力在减弱。未来合资要么降价硬刚,要么靠混动技术守高端市场。

燃油车没卷土重来,而是市场在重新洗牌!

从2025年9月销量榜就能看出,这不是燃油车的绝地反击,而是汽车市场在经历一次理性回归。新能源继续高歌猛进,但燃油车和混动车也找到了自己的活法。博越L能当亚军,CR-V能进前20,不是因为用户倒退了,而是大家开始用脚投票,城市代步选纯电、家用全能选混动、预算有限选燃油,各取所需。

说白了,汽车市场从来不是零和游戏。技术路线可以多元、用户需求可以分层,只要产品力够硬、价格够实在,管你是燃油还是电动,都有机会吃肉。33款燃油车破万,不是燃油车的胜利,而是市场多元化的胜利。

未来几年,纯电、混动、燃油三分天下的格局会长期存在,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更懂用户、更舍得在技术上下血本。


最后灵魂拷问,如果现在给你15万预算买SUV,你选博越L混动、CR-V燃油,还是比亚迪宋PLUS纯电?

33款燃油车型单月销量破万,燃油车卷土重来?-有驾

评论区见真章!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