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江苏扬州发生了一件挺新鲜的事儿,一个名叫“江苏青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联合体”的组织正式成立了。
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长,有点官方,但咱们要是把它掰开来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关系到一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和我们普通人将来开什么样的车都有点关系。
这事说白了,就是一群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企业家,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决定不再各干各的,而是要抱团取暖,合起伙来干一番大事业,目标就是要把扬州打造成一个在全国都叫得响的“汽车名城”。
那么,这个听起来有点绕口的“联合体”,到底是个啥呢?
它跟我们平时听说的商会、协会有什么不一样?
其实,区别还真不小。
这可不是简单地把一群做生意的人凑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交换一下名片就完事了。
这个联合体的组织方式,更像是在精心组建一支目标明确的“特种部队”。
首先,牵头的是谁呢?
是行业里最厉害的那些“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
所谓“链主”,顾名思义,就是它在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上,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它一动,上下游的一大串企业都得跟着动,就像一支队伍里的队长,负责指明方向、发号施令。
光有队长还不够,打仗还得有高科技武器和充足的后勤保障。
所以,这个联合体里,还把本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都请了进来。
这些大学和研究所就是队伍里的“技术专家”,他们手里掌握着最前沿的科学技术,能把那些还停留在纸面上、实验室里的新想法、新专利,变成实实在在能用在汽车上的新功能、新材料。
当然,搞研发、买设备、扩大生产,样样都离不开钱。
于是,金融机构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他们扮演的角色就是“后勤部长”,确保这支队伍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不会因为缺钱而耽误了大事。
把这些角色串在一起看,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配置非常齐全的团队:有行业大佬带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商人冲锋陷阵,有顶尖的科研力量做技术支撑,还有雄厚的资本做后盾。
这样一个组合,它的目标显然不仅仅是做几笔生意,而是要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地区汽车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说得这么热闹,这个联合体具体要怎么运作,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呢?
这才是关键。
咱们可以听听一位身在其中的企业负责人,创合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沈剑是怎么说的。
他的话非常实在,他说,在过去,一个企业自己去闯市场,就像一个单打独斗的侠客,虽然可能身怀绝技,但面对整个市场的风浪,力量终究是有限的。
特别是搞研发创新,成本压力非常大。
比如说,一家公司想开发一种新的、更轻便、更坚固的汽车材料,得自己建实验室、买昂贵的设备、请顶尖的专家,这一套流程下来,钱花得像流水一样,而且研发周期长,风险也高,万一最后没成功,这笔巨大的投入可能就打了水漂。
这就是很多中小企业想创新却又不敢放手去创新的根本原因。
现在有了这个联合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玩法,叫做“集合性研发”。
联合体会定期把成员企业的需求收集起来,比如A公司说我需要一种能让电动车续航里程增加百分之二十的电池技术,B公司说我正好在研究这个,但缺一些关键数据,这时候,联合体里的某所大学可能就会说,我们实验室正好有一个相关的理论模型,可以一起合作来验证。
大家把各自的资源、技术、需求都摆到桌面上,就不再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大的项目组,共同投入,共同研发。
这样一来,研发的成本被分摊了,风险也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却大大增加了。
研发出来的成果,大家可以共享,这不仅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实实在在地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除此之外,联合体还鼓励一种“内循环”的合作模式。
也就是说,联合体内部的企业,可以优先互相采购产品,共享市场信息,合作开发项目。
比如,生产汽车座椅的企业,可以优先采购联合体内另一家企业生产的新型皮革材料;生产车灯的企业,可以和联合体内的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更智能的照明系统。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互利共赢的生态圈,大家互相拉动,共同成长。
这个圈子还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优秀企业加入进来,最终形成一个覆盖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再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享资源,共同把蛋糕做大。
我们再往深一层看,为什么这件事会发生在扬州?
为什么扬州要下这么大一盘棋?
这背后,是这座城市清晰的自我定位和发展的雄心。
扬州,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是一座风景如画、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但如今,扬州正在努力为自己打造一张全新的、极具分量的名片——“汽车名城”。
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产业基础做支撑的。
目前,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是扬州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群之一,整个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一千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说明扬州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相关企业、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
然而,在今天这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光有规模还远远不够。
未来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是产业链稳定性和效率的竞争。
谁能更快地掌握新技术,谁能更高效地组织生产,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洗牌中站稳脚跟。
扬州成立这个青商创新联合体,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为自己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安装上了一个强劲的“创新引擎”。
它要解决的,正是从“扬州制造”向“扬州创造”升级过程中的核心难题。
通过把最有活力的青年企业家们组织起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整合全社会最优质的资源,扬州正在探索一条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路。
这不仅对扬州意义重大,对我们国家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它告诉我们,未来的发展,靠的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奋斗,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作战和集体智慧的迸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