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暴涨却还亏22亿,北汽蓝谷到底踩了哪些坑?
01 华为这块金字招牌,真没想象中那么万能
前阵子,编辑部聊天,有小伙伴感叹:你看别人和华为合作,感觉就要起飞。北汽蓝谷和华为绑得这么紧,车卖出去一波又一波,咋还是年年亏钱?
我查了下数据,北汽蓝谷今年上半年卖了6.7万辆车。直接比去年涨了近140%。单说极狐品牌,5.6万辆,增长两倍多。营收涨得更狠,飙到95.17亿元,同样翻番还多。
但净利润还是负的。亏23.08亿。你没看错,真是亏。每年都亏。2020到2024,每年都是几十亿几十亿地往下掉,加一起320亿的窟窿。说实话,这换成谁都难受。
可能有人会问,销量起来了,难道还救不活?说人话就是,这钱到底亏哪了?
02 产品多、补贴大,单车卖一辆赔点钱
咱拿极狐举例。它家车型一堆,阿尔法T5、阿尔法T6、阿尔法S5、S6、考拉什么的,价格跨度大。便宜的9万多,贵的能上30万。这还没算各种补贴,终端优惠狠狠砍价。就像超市批发,量是上来了,但利润薄,甚至倒挂。
去年一辆车平均卖9.5万,今年涨到14.2万。好像单价回暖了?其实重点在销量结构变了。享界高端车拉了一把均价。
但极狐多数是走量路线,靠规模摊销成本。低价高配后,毛利率直接拉负。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是负的。第一季度-7.5%,第二季度也还是负的。
有一次我在店里闲逛,旁边一对父子纠结是选极狐还是等享界。小伙子一句话挺戳心:“这么便宜,厂家还能挣着钱吗?”我心里想,这真是赔本赚吆喝。
03 享界拉高端,价格下调救销量
享界是和华为合力推的高端系列。S9刚出时,40万起步。得,有点贵。高端用户尝试多,买单的少。
结果今年四月上新了增程版,价格跳水到30.98万。数据是不会骗人的。销量马上就上来了,六月交了4154辆。半年报里没具体说享界总卖了多少。我扒了下懂车帝的数据,9703辆。剩下的都是极狐负责上量。
有个反向的声音,说‘高端翻身靠华为技术加持就够了’。但我看,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价格到位+产品力到线。
不过体验店多起来也是一刀双刃剑。极狐和享界的门店开得欢,极狐320家,享界567家。渠道铺大了,压货风险、运营成本,也都在跑表。
04 网约车也疯狂,BEIJING品牌打底盘
你以为北汽蓝谷就做极狐和享界?其实还有BEIJING品牌,专供网约车市场。EU5和EU5 PLUS双轮驱动,卖网约车司机们特别多。官方说,为把销量拉高,价格策略一刀切,提前让客户下单,纯靠走量博生存。
当年我一个朋友开网约,专挑EU5。他说这车皮实便宜,养车成本低,省心。
但这种纯靠低价堆出来的市场,不见得能变成长远利润。就跟电商平台大促,销量很美丽,账面没钱进兜。
05 研发在烧钱,但技术也不是砸钱就灵
有时候看北汽蓝谷的财报,我会有种“看谁熬得住”的既视感。研发费一年比一年高,上半年10.7亿元。去年全年17.6亿。五年间,研发费增长快一倍。
技术上,极光电池、800V高压、5C超充都陆续上了车。厂家说自研。体验过,确实迭代快,极狐新车表现还行吧。
但烧钱归烧钱,技术不是谁花钱多谁牛。市面上卷到谁都得死拼价格,卷配置,消费者也变精了。再加高销售费用、扩渠道,钱就这样花没了。
06 最多有一线生机,亏损压力还是顶在那
有人问,销量这么高,未来是不是就能扭亏为盈?我得说,现实没那么轻松。
公司说下半年靠新品推出来带动毛利率向好,研发也要降本增效。说得都对。可惜负22亿不是小号差距,五年320亿的亏空压在那,难啊。
打个比方,这就像一辆满载的拖拉机,速度提起来了,但刚好前面还有山坡,油门踩到底都还未必翻得过去。
07 买不买极狐/享界,咋选?
最后聊实用点。极狐、享界的产品力有提升。配置用料够良心,体验还能打。价格几乎就是刀法试炼场。
但真想买,还是得搞清楚自己是要高端形象还是要实在皮实。高端就选增程享界,新技术多,样子抢眼。踏实点的,极狐和北京EU5能开。
只是,这一轮大洗牌里,谁活下来、谁出局,现在真说不好。大家掏钱前,心理预期要摆正:一手好牌,也有可能打歪。
踩过的这些坑,咱也不想再踩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