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的卷帘门拉起,阳光懒洋洋地斜射进来,落在那辆灰色蒙迪欧的车标上,反射出一道微光。旁边的销售员敲着算盘,一边嘀咕着:“怎么这月,还是没起色?”手机上的表格冷冰冰,3623台的销量数字横亘眼前,仿佛是拆解了的人偶,所有部件都在,却再难拼回过去的荣光。
这个场面,一定让很多人心生疑窦。金九银十,往年各家车企都在疯狂备货、冲量,地板价满天飞,仿佛新车只差白送。可今年的蒙迪欧偏偏反其道而行,9月销量直接来了个“自由落体”,环比暴跌35.12%,比公交车早高峰掉头的速度还惊人。试问,若你是长安福特的销售负责人,此刻该怎么和总部解释这份成绩单?“市场波动吗?”还是“同行太卷”?
事件本身十分简单,却难解。在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向好、同比环比齐涨的档口——全国乘用车9月零售224.4万辆,同比涨6.4%,环比涨11.2%,就连空调厂商看了都要羡慕。可是,主打中型家轿市场,定位曾经极有分量的蒙迪欧,却踩了一脚急刹车。
如果把销售数据比成心电图,蒙迪欧9月前后的曲线像极了某些都市青年的情绪:8月转瞬一夜暴富,9月又跌成阴雨连绵。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的正常波动,也有人说,这是一场关于品牌力的慢性失血。但从我的角度看,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证据链”在诉说:价格不是万能钥匙,老牌选手的光环也在褪色。
先别急着喊冤,“以价换量”这根法宝,蒙迪欧早就使过了。在某些地区,终端成交价跌破14万,有的地方甚至报出12万出头的裸车价,高性价比标签已经拉到行业下限。但结果证明,“地板价”不是救命稻草,反倒像三伏天贴膏药,把病灶盖住却未见疗效。
销量大滑坡的“凶手”,其实四面埋伏。本该是中型轿车里的门面担当,如今却被各路英雄围攻:日系的凯美瑞、雅阁、大众迈腾,合资品牌里的优等生谁不是身价大涨?再加上美系同行别克、雪佛兰也想分一杯羹。而今年最劲爆的,还是闯进瓜分战场的新势力:新能源崛起,比亚迪汉DM-i、深蓝SL03、极氪001,一个个都在说自己是“未来”,用科技和政策刷屏。
有个段子,讲美国警匪片里常见桥段:老警探端着咖啡苦笑——“案子多,能谈判的越来越少。”放到中国轿车市场,传统燃油车的老字号,如今谈判的筹码也越来越少。乘联会的数据直接上脸:9月自主品牌零售份额已达66.9%,合资品牌整体被夹在中间难受,福特尤其头疼。
再往深里看,这其实是“品牌力微妙但致命的下滑”:蒙迪欧曾几何时也是一代标杆,如今美系品牌在中国的话语权却一路缩水。今年美系整体还靠上汽通用苦苦支撑,而福特,已经在边缘试探了。从某种意义讲,蒙迪欧9月的数据,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听不少车主调侃,开蒙迪欧的一大乐趣,就是有人认成多年前的“野马”,有人却问你新买的“国产车”哪来的。熟悉的车型,陌生的感觉,像是班里的老同学混了个脸熟,“但是请问你谁?”消费者不认品牌了,补贴再多都是一场错位恋爱。
我们来假设下,如果你是销售端那只小白鼠,面对数字骤变,第一反应是自我检讨,还是跪地求市场?有同事说要怪行情,有人想怪新能源,最多的其实还是无力吐槽——“老板,你降价吧,反正利润都快抹平了。”
黑色幽默有时候是行业最后的自尊。做车的、卖车的、修车的,哪一个没被北京环路外的行情玩过?蒙迪欧现在这境况,真像教科书里讲的“产品定位和品牌溢价的双重失焦,说多了都是泪”。遇上新能源补贴政策收缩,无人能逃,也只能自嘲:合资车还以为自己是C位,其实市场早换剧本了。
当然,保持冷静还是必要的。单月销量逆势下滑,不代表全盘皆输。8月蒙迪欧不是还环比上涨了一把吗?这点“心电图”波动,勉强算作市场常态。真要一锤定音,恐怕还得持续观察。国产新能源、日系油混和德系大哥们谁跌谁涨,多半也要翻云覆雨十多轮。
最后,无论是收购裁员,还是降价促销,对老牌燃油车来说,最难决断的不是“放弃谁”,而是“保留什么”。蒙迪欧要想逆袭,光靠便宜和情怀远远不够;毕竟,市场上的情怀都快烂大街了。
回头想想,这场“9月大考”对长安福特和蒙迪欧而言,到底是一次警告,还是又一个正常起伏?在这个智能电动化、品牌年轻化的时代,蒙迪欧这样的老将,是继续打“价格战”,还是另觅突破——比如,转身投入智能驾驶和互联科技的怀抱?
也许,将来的人们会穿梭在没有油味的城市街头,看到那尾老蒙迪欧渐行渐远。你会记得这个逐渐黯淡的车标吗?或者说,在竞逐速度和创新的赛场上,我们到底最怕失去什么,又能接受怎样的转变?
车到山前未必有路,山外的“新势力”,其实没有回头路。你觉得呢?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