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杀入印尼镍矿心脏,打穿日系50年固盘,泥巴路上正改写全球电动车格局
印尼司机一年要踩刹车3.2万次,家门口还是烂泥路,钱包也不鼓,八成居民每月花销不到2800元人民币,这样的市场,按理说对车企吸引力不算大。可偏偏一批中国车企,成队往这儿扎,跑来不是只卖车,而是盯上了更硬的东西——镍矿。
在电动车行业,镍已经成了真正的硬通货,谁能长期拿到稳定、便宜的镍,谁就能压住电池成本,车价可谈、利润也更踏实。印尼镍储量全球前列,矿不光多,品位也好,中国企业看得很细:车可以先少卖点,但矿一定要先锁住。
时间线往前拨,早在2015年,五菱就带着一整条供应链跑到印尼,本以为能靠一套中国市场验证过的玩法迅速起势,真落地才知道节奏完全不同。当地人关心的不是大屏、不是什么智能座舱,而是摩托车在雨天泥路上别打滑,汽车要能扛得住颠簸还能装东西。行业里不少人那会儿判断,这地方短期难出量,性价比不高。
外界看到的是销量榜,但中国企业看的,是更长的链路。宁德时代在印尼投建电池工厂,计划明年投产,比亚迪、奇瑞这些车企之后就能直接用本地电池。成本账一摊开,整车成本有机会砍下约20%,这对还在拼命卷价格的新能源车来说,是实打实的优势。
做电动车,电池是大头,电池里金贵的是镍。为了把这块算清楚,中国企业在上游下足了功夫。青山控股把RKEF技术带进印尼,把镍铁冶炼成本压到当地难以忽视;华友钴业的HPAL项目上马后,电池级镍的潜在产量被直接抬高了一档。到2024年,印尼镍矿出口中,有六成以上被中国企业吃进产业链。
这样一来,场景就有点意思了:欧洲车主买一辆电动车,掀开发动机舱看不到中国车标,但电池里很可能同时夹着“中国技术”和“印尼镍”。台前台后的角色,被悄悄换了。
在印尼本地,老大哥一直是日本车。丰田、本田、三菱这些品牌,在当地统治了近50年,市占率长期维持在七成左右,路上十辆车里能看到八辆日系不夸张。日企布局早,供应链闭环也扎得紧,零部件、销售渠道基本牢牢抓在自己人手里。
对印尼本地企业来说,这种封闭打法带来的是长期失落感。车是卖得出去,产业却很难往本地渗透。不少零部件厂只能在外围转一圈,连产业链边缘都够不着,本地想发展汽车工业,只能靠边等机会。
中国车企进场,选择了另一种路线。小鹏、奇瑞不急着自己全包,把整车交给本地的HIM公司代工组装,让印尼人真正参与进去;五菱拉上本地的金光金融推出分期购车,让收入不高的家庭能先用上车再慢慢还钱;比亚迪则跑去给加油站塞充电桩,光是快充桩就布了120个,直接把电车使用门槛往下一压。
到2024年10月,吉利又和印尼企业合作建电池回收厂,把“绿色回收”这一块提前占位。对政府来说,这是实打实的长期承诺:不是只把矿挖走,而是带着电池制造+回收一起做,把整套新产业链留在本地。
融资这块,中国企业玩得也不轻。五菱的汽车贷款盘活了不少本地家庭的消费能力,宁德时代拉着印尼投资局一起设立了20亿美元规模的电动汽车基金。钱从哪来、投向哪去、怎么带动本地项目,一整套都是围着新能源车转。
在结算货币上,变化正在发生。镍矿、电池、整车的部分交易开始尝试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步的意义已经超出单一企业层面。SWIFT的统计显示,到2024年8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占比逼近6%,稳在第二位。假如印尼未来把大部分镍和电动车出口都习惯性用人民币计价,那等于在东南亚搞出了一个围绕镍和电动汽车的“小体系”。
对印尼来说,目标写得很直:2030年要做到60万辆电动车产量,同时把国家打造成全球右舵车基地之一。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一头要握住镍矿往电池转化的技术,另一头要把车卖到全球右舵车市场,否则产能就是数字堆砌。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个节奏对得上。上游有镍资源和成熟工艺,中间有大规模的电池制造,下游是新能源整车以及日益密集的充电设施。把这些环节搬一部分到印尼,既让本地拿到工业升级的机会,也让中国车企拉出一条更长更稳的供应链。
再把视角拉回到那条泥巴路。今天在雅加达,堵车、雨水、烂路仍然是日常,很多家庭依旧习惯先买摩托再考虑汽车,电动车的接受度也在缓慢爬坡。但路边多出的快充桩、贷款买来的五菱小车、本地工人走进镍冶炼和电池工厂,拼在一起就能看出一点新故事的轮廓。
这一局,中国车企表面在和丰田、本田抢用户,实质上是把战线拉长到镍矿、电池、金融和货币结算。日企在销量榜上还稳坐前三,中国品牌的车身影现在路上仍不算密集,却已经在产业链深处扎下钉子。
等到印尼电动车年产量接近60万辆那一天,无论街上跑的是哪个车标,电池里有多少来自“中国技术+印尼镍”,账本会写得很清楚。那时看的就不是单一品牌卖了几万辆车,而是谁在资源端和规则端占了主动。
现在看,那些在印尼烂泥路上跑测试车、在雨里架充电桩、和本地企业一点点打磨合作细节的中国人,做的事很琐碎,却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表面是给印尼修路、建厂、铺充电桩,本质是在给全球电动车产业重排顺序。谁能咬着牙熬过这一段泥泞期,后面快车道上,说话声音会更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