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财报增长,销量利润齐升,体系进化成关键

这年头看企业发布财报,无非就是看几个数字:营收、利润、销量,大家都习惯了听一通“XX季度创历史新高”之类的自夸。可问题来了,数据漂亮,到底是运气使然,还是底子足够厚?这事其实搁谁身上都值得琢磨一琢磨。而放眼当下这个价格战没完没了、营销套路翻新不断的车市,长城汽车能在第二季度交出 “营收523.16亿元、净利润45.86亿元、销量31.20万辆” 的成绩单,属实是把好日子过出了新花样。咱们就该多问一句:长城到底是靠什么赢的?

老实说,很多人还是习惯性把销量、利润大涨归咎于哪个爆款车型突然火了。什么哈弗猛龙、坦克300,哪个一波操作带动了潮流,哪个广告砸得猛,哪个车主拍了炫酷短视频。可这种爆款驱动,其实是一种短视,只能让大家在数据面前过把瘾,真要看长远,还得问一个扎心的问题:一款火了两个月的车,能否支撑一个品牌十年二十年?

长城财报增长,销量利润齐升,体系进化成关键-有驾
长城财报增长,销量利润齐升,体系进化成关键-有驾
长城财报增长,销量利润齐升,体系进化成关键-有驾

长城不是靠爆款刺激,它靠的是体系进化。什么意思?你看,别人家一遇市场风头不对,各种降价、加配置、打广告跟不要钱似得,希望有个爆款能带飞全年业绩。可长城偏偏不这么玩。人家甚至有点逆市场操作的意思:“不降价、不花里胡哨、不靠穷营销”,但每个季度还能持续往上冲。这不是一场谁更拼的短跑,而是一场事关底气的马拉松。

说到马拉松,你就会发现长城汽车这几年越来越像个跑全程的老手。行业都在恶性竞争、搞价格战、打快节奏,长城却一直属于敢于“慢一点”甚至反向发力的那个玩家。他们从产品、技术到品牌的每一环都在做“体系能力”的升级。啥是体系能力呢?简单说,就是你有一整套动作,不靠运气,也不等“爆款”,每个环节都能保持相对领先,用户买得更多不是因为你突然来场促销,而是因为你本身够值。

拿高山和坦克500这两个“带头大哥”来说吧。高山一上市那阵,有人还在嘲讽:“又是想学人家埃尔法的套路,估计没啥真功夫。”结果不到半年,高山靠着Hi4性能版、NOA辅助驾驶、智慧座舱一套组合拳,把MPV市场天花板顶到了新高度。用户真的是冲着配置火力买的吗?一部分是,但更关键的是,这车把智能、性能、续航、安全这些大事全都考虑到了,不是只会堆料,是真刀真枪跑全场景。

反观坦克500,更绝。谁见过一台越野车能野外劈山,市区保姆,还能冰箱、彩电、大沙发让全家舒服?别人家越野,就等于“男人的玩具”,长城直接定义了“全家人的理想型”。这就是体系进化的力量——不仅懂技术,也懂场景,更懂用户。

那主力产品呢?哈弗猛龙、大狗这些车,其实就是长城的“压舱石”。猛龙的油耗、续航、四驱体验到位,不用华丽辞藻包装,靠的是扎扎实实的硬本事,让用户真正在乎的那些事全都做到极致。有时候,你喊再多口号都没用,用户真正愿意掏钱买单,是因为产品力让人觉得“花得值”。这才是所谓的 “反向卷” ——别人都在卷价格、卷营销,长城却选择卷实力、卷底层逻辑。

说到低价策略,长城也很少正面回应价格战。人家都在抢“价廉物美”,长城则做“质优价值”,不是让你买得便宜,而是让你买得舒坦。你回头看看每年单车平均指导价的变化,2025年上半年长城都能把指导价拉到17.54万元,还比去年同期涨了2.1%。这说明人家根本不怕涨价,甚至涨了还卖得更好。你说牛不牛?这就是品牌被市场认同的最好背书。

其实,车企最怕的不是销量下滑,而是用户心里觉得“你只值低价”。只要市场认可了高质高价,企业才能有底气去玩长期主义,敢于投入研发、敢于深度服务,这样体系进化才有用武之地。真正的长期竞争力,根本不是谁能靠爆款挣快钱,而是谁能稳稳当当地把用户群体做扎实做高端。

那为什么长城能做到?说白了,还是因为三个“长板”发力,撑起了今天的护城河:科技、越野、全球化。

先说科技。长城从来不是只会嘴上喊AI、智能这类风口概念的车企。你去看看Coffee OS 3智慧空间、Coffee Pilot Ultra智能驾驶、九州超算中心这些底层硬件与算法,全都在上规模量产,不是光听一两个型号牛逼,是真正往全场景覆盖在做。这种推进不是营销套话,是干到行业一梯队的硬实力。

再说越野。中国能把越野做成完整产品链的车企,真不多,长城基本是唯一一个。别人家做越野,多半是搞个硬派造型、装配点粗犷零部件,拍拍广告就拉倒。长城则把柴油、汽油、混动、插电混动全动力谱系、坦克到炮的全品类矩阵,场景细到泥地、沙地、雪地、城市都有设定。技术壁垒做得重,产品线铺得广,是真心把越野“变成日常能力”来做。

最后全球化。别人做出海,有时只是“把国内热销车搬到海外碰碰运气”。长城从供应链、制造到销售、服务全流程国际化,甚至在巴西建工厂,做本地化运营、本地化服务,全套本地团队。这背后可是政策、文化、用户信任三道关卡都得过,对自主品牌来说简直是一场深水挑战。别家多是试水,长城已经在泡深水区。

所以我仔细想过,其实现在中国车市最大的危险,是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谁降得多、谁卷得狠”那点短期收益上,没有想“怎么卷出产业未来”。长城恰恰抓住了这个机会,没一味拼价格,而是让“普惠技术”以合理成本下沉到更多用户手里。你说猛龙、枭龙MAX这些车,都是平台化产物,弄个更实用、更智能的体验,不是花式给你一两项华丽功能,而是把整套价值做成便民套餐。

那么问题来了:消费者真的会因为省点小钱就放弃品质吗?市场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2025年上半年,长城汽车的销量和指导价双提升,说明消费者认了这个长期价值。说明大家其实早就看穿了“赔本赚吆喝”的假繁荣,更愿意为品质买单。

我的理解是,长城现在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新周期。以前大家拼的是把销量做大,现在拼的是把利润做出来,把品牌做得硬气,把结构做得健康。长城没有一味去抢流量,没有只靠单点爆款打通市场,而是通过硬核的三大长板,让每个环节都能持续发力。这不是一场流量闪现,而是模式升级。就好像你以前看谁能玩出新花样,现在得看谁能把体系做强做久。

长城财报增长,销量利润齐升,体系进化成关键-有驾

别忘了,汽车这行最狠的地方是进化速度。谁能每年都升级一点,不靠一时的数据冲刺,而是始终保持体系能力提升,这样的企业才有真正的未来。用不着每次都惊艳业界,也不需要每一次都把利润做到极致,但必须保证你的基本盘越来越牢,护城河越来越宽。

最后想一句话送给看车市的朋友,也是给长城多年来的坚持做个总结:“爆款能刺激一时,体系才决定长期。”长城汽车的赢,不只是季度数据的漂亮,而是那种穿越多个周期都能保持进化、自我迭代的底气。这底气从不是靠一句话营销出来的,是深耕每一个环节、长期主义的坚定回报。这一点,看得懂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