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丰田能够屹立不倒,可实际情况不过是苦苦支撑。
以今年第三季度的数据为例,丰田的销售量为455.6万辆,同比下滑4%。
单看这个下滑幅度,相较于大众和通用而言,似乎显得微不足道。
不过先别过早乐观,因为另一方面,丰田的净利润却出现了55%的暴跌,用损失惨重来形容毫不为过。
这一状况着实令人诧异,丰田明明维持住了销量,为何利润却难以保住?
向一位业内人士请教后得知,他指出丰田看似良好的销量表现,不过是回光返照,其存在的问题早已根深蒂固。
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该业内人士强调,丰田的良好销量只是表面繁荣。
毕竟,评判销量优劣,关键要看核心市场的表现。
前文提到丰田销量仅下滑4%,在一众车企中还算表现尚可。
然而其核心市场早已失守。
以中国市场为例,丰田第三季度销量为45.6万辆,同比下滑9.7%;反观比亚迪,销量达到113.5万辆,实现了37.7%的增长。
丰田不仅在销量上落败,还在持续降价促销。
例如,卡罗拉售价降至7万,凯美瑞跌到13万,就连汉兰达也降到了21万。
正因如此,即便销量尚未大幅下滑,利润却必然大幅缩水。
当然,肯定有人会用老一套观点为丰田辩解。
无非是说丰田只是在中国市场销量不佳,但其全球销量依旧可观。
不过对于这种说法,根本无需过多反驳——因为丰田的海外市场同样不容乐观。
同样以第三季度为例,丰田在美国市场销量下滑10.4%,在日本市场下降5.13%。
能有这样的销量表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贸易保护政策,使得国产车难以进入这些市场。
一旦没有贸易保护,丰田的处境会更加艰难。
就像在东南亚市场,国产车早已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当主流市场难以立足时,丰田也只能像铃木一样,转向印度市场寻求发展。
其次,丰田推出的新车表现不尽人意。
本质上是能力不足却又态度傲慢。
虽然卡罗拉和凯美瑞进行了降价,但也只是迫于市场压力的无奈之举。
不能说毫无诚意,但丰田今年的市场策略确实有些脱离实际。
比如,国产普拉多定价高达50万,世极SUV更是卖到200万。
价格比仰望U8还高,但其产品性能又如何呢?
当王传福得知其纯电续航仅有57km时,都忍不住露出笑意,甚至走出潇洒的步伐。
毕竟在2024年,就连BBA的燃油车都难以维持市场地位。
而丰田还试图依靠燃油车冲击高端市场,无疑是死路一条。
不仅如此,在经济型家用车领域,丰田也不再用心。
比如亚洲龙所谓的五大优势,早已沦为笑柄。
就连今年推出的第九代凯美瑞,也在产品配置上“挤牙膏”。
入门级2.0L的动力本就较弱,还取消了插电混动版本,这种操作着实令人费解。
所以,老款凯美瑞无需大肆宣传,就能成为中型车销量冠军;而新款凯美瑞即便大力推广,不降价就鲜有人问津。
更糟糕的是,即便降价促销,吸引的也只是那些保守型消费者。
然而,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汽车市场正式进入电动化时代!
由此可见,留给丰田保守型消费者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
最后,丰田过于保守,即便转型也难以改变现状。
虽然很多人不认同这一观点,并为丰田辩护。
例如有人称丰田并非保守,反而很激进,只是在氢能源领域的押注失败了。
据丰田章男公开透露,公司在氢能源汽车研发上投入了数千亿资金,并拥有全行业70%的相关专利。
也就是说,一旦氢能源汽车发展起来,仅靠收取专利费,丰田就能获利颇丰。
但尴尬的是,市场并不买账,大家都将发展重心转向了纯电动汽车。
因此,之前的大量投入都付诸东流,自然令人沮丧。
也正因如此,丰田章男对电动汽车的批评,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但仅凭这一点就认为丰田不保守,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丰田存在一个致命问题,导致即便转型成功,也难以改变颓势。
这一问题就是惯性思维。
无论是研发电动汽车还是氢能源汽车,丰田都沿用“燃油车思维”——只注重降低能耗。
例如丰田Mriai,即便采用氢能源,其动力仅为135kw,售价却高达74.8万。
这样的性能水平,只能满足日常家用,根本无法跻身高端市场。
那么高端市场的竞争要素是什么?国产车早已给出答案。
不仅要有强劲的性能和出色的赛道表现,还要有长续航能力;不仅要关注能耗,还要在智能驾驶方面实现端到端的技术突破。
然而,这些方面丰田都难以企及。
所以,即便纯电动转型成功,或者氢能源汽车发展起来,丰田依旧缺乏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产品力不足是根本问题,销量下滑正是能力欠缺的体现。
别看丰田家大业大,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但实际上不过是徒有其表。
毕竟,丰田现有的资源优势,仅适用于燃油车领域,在新能源领域难以发挥作用。
照此趋势发展,丰田很快就会和铃木一样陷入困境,想要重回巅峰,难度极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