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车子开得好好的,突然在高速上"罢工",或者过减速带时底盘发出"咯吱咯吱"的怪声?我邻居张叔去年就吃了这样的亏。他的爱车刚过10万公里,平时只换机油机滤,结果在自驾游途中正时皮带突然断裂,发动机大修花了八千多。其实很多老司机都不知道,当里程表跳到六位数时,车辆就像人到中年要体检一样,这四个关键部位必须重点关照。
第一个要检查的部位藏在发动机舱里,但决定着整个动力系统的生死。很多人保养时只盯着机油颜色,却忽略了连接曲轴和凸轮轴的"生命线"。某汽修店老板跟我说过,他们每个月都能接到两三辆因为这个小零件报废的发动机。这里说的就是正时皮带,它就像人体的大动脉,一旦断裂就会让气门和活塞"打架"。上个月我同事小李的日产轩逸就因为这个原因,发动机直接大修。现在多数车型的皮带寿命都在8-10万公里,检查时如果看到表面有龟裂或起毛边,别犹豫赶紧换。要是你的车用的是正时链条,也要注意附件皮带的状态,这东西要是断了虽然不会伤发动机,但会让你当场抛锚。
顺着发动机往下看,第二个重点在底盘位置。那些橡胶材质的缓冲件,平时默默承受着路面的冲击,就像汽车的"减震鞋垫"。我表弟开的二手车,过减速带时总感觉方向盘在"跳舞",后来才发现是控制臂胶套老化。这种橡胶件老化后不会立即出问题,但会像蛀牙一样慢慢腐蚀车辆健康。有次我在修理厂见到辆跑了12万公里的CR-V,师傅指着完全断裂的防尘套说:"这车要是再晚来两天,球笼里的润滑油全漏光,换整个传动轴就得花两千多。"检查这些胶套其实很简单,保养时让师傅用撬棍撬动各个支臂,听听有没有异响,看看橡胶有没有裂纹。
第三个必查项目关系到每次踩刹车的安全感。多数人知道要换刹车片,却忽视了那个被磨得发亮的金属圆盘。我驾校教练说过个真实案例:有辆跑了11万公里的车,车主觉得刹车"软",结果在盘山公路下坡时刹车突然失灵,最后靠擦撞山体才停下来。拆开一看,刹车盘已经薄得像张CD,摩擦产生的热量直接烧毁了刹车片。现在很多修理厂都有专门的测量工具,当刹车盘厚度低于厂家标准值,或者边缘出现明显台阶时,就该果断更换。记住,通常换三次刹车片就要换一次刹车盘,这和穿鞋磨鞋底是一个道理。
最后一个重点藏在四个轮子中间,却决定着全家人的平安。很多人盯着轮胎花纹深度,却不知道橡胶也会"过期"。去年五一假期,我亲眼看到高速上爆胎的SUV在地上划出20多米火星。后来交警说那辆车虽然才跑8万公里,但轮胎出厂已经7年,侧面全是细裂纹。现在轮胎寿命通常是6年或10万公里,先到者为准。有个简单判断方法:找到轮胎侧面的三角标记,顺着标记摸到沟槽里的凸起块,当花纹磨损到这个位置就必须更换。如果发现轮胎有鼓包、偏磨或者补胎超过三次,别心疼钱,这可是保命的投资。
记得上个月给爱车做十万公里大保时,维修师傅拿着手电筒仔细检查了这四个部位,最后换了皮带和两个轮胎。现在开着车心里特别踏实,过减速带时底盘不再"吱呀"乱响,刹车时的信心就像穿上了登山靴。其实养车和养生一样,关键时候的预防性维护,能省下大把修车钱和糟心事。下次保养时,记得主动跟师傅提这四个检查项,毕竟安全上路才是回家最近的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