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国产化率飙到95%了?这消息一出,舆论场里简直锣鼓喧天,恨不得宣告中国科技已经登峰造极。毕竟,特斯拉可是新能源汽车界的扛把子,它嚷嚷着自己九成多的零件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听着确实让人扬眉吐气。
不过,且慢,咱们先缓缓。95%这数字固然亮眼,可那剩余的5%才是真·烫手山芋。好比精装修的豪宅,硬装到位,看着金碧辉煌,但水电、涂料、卫浴这些细节要是拉胯,住进去照样闹心。
这5%里,最扎眼的莫过于芯片。自动驾驶的算力担当、车载计算的中枢神经,还有那些功率半导体,个个都是掐住咽喉的关键。为啥非得仰人鼻息?说白了,咱们自家攒的,性能还欠点火候。大家都晓得华为和比亚迪在奋起直追,但这可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需要时间沉淀,需要真金白银的砸进去,更需要捅破那层窗户纸。
除了芯片,还有电池的核心物料,精密传动和驱动总成。锂电池,咱不是号称独步天下么?怎么还有高端原料被老外拿捏着?这就好比你掌勺国宴,食材都是万里挑一,但独缺一味点睛之笔的酱料,味道就是差那么一丢丢。高能量密度的电极、高端隔膜的涂覆工艺、电机的高端永磁材料、高精度的轴承,这些玩意,确实是洋货更胜一筹。这说明啥?说明我们在材料科学的底层研究上,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连胶粘剂也成了“绊脚石”。高端胶粘剂,还得仰仗汉高或者3M。这玩意儿,平时神隐幕后,但汽车制造可离不开它。就像盖楼用的水泥,质量不过硬,楼板迟早开裂。
在软件层面,车载操作系统、OTA升级系统,以及智驾相关的核心代码,这些压箱底的绝活,漂亮国肯定不会轻易松手。毕竟,现如今这国际局势,心照不宣。想彻底实现国产替代,恐怕是难于上青天。这就好比玩吃鸡,对方锁定了你的账号权限,你怎么秀操作?
这么捋一遍,汽车相关的零部件,确实还有一些核心和尖端的领域被老外拿捏着。不过,平心而论,也犯不着妄自菲薄。毕竟,这些都是高精尖领域,国产替代方案并非一片空白,只是在性能指标上还有待精进。就像你用国产旗舰机,虽然夜景模式可能干不过苹果,但也足够应付日常所需。
现在国内的供应商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这么大一块蛋糕,这么丰厚的利润,谁不想切一块?但话又说回来,技术突围不是变魔术,需要咬牙坚持,需要厚积薄发,更需要打破常规的创新。
当我们习惯性地把症结归咎于“技不如人”时,是否忽略了长期以来我们在基础科研上的投入不足?过于看重短期回报,急于求成,反而忽视了那些需要长期耕耘的领域。
所以,特斯拉国产化率冲破95%,固然可喜可贺,但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既是中国科技奋起的信号,也是警醒我们,还有诸多碉堡需要攻克。要啃下这些硬骨头,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更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和脚踏实地的钻研。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