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让许多混动车主感到困惑的现象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不少人发现,自己那台在市区里百公里油耗低至两三升的“省油神器”,一旦开上高速公路,油耗数字就开始不听话地往上涨,甚至能飙到五六升,直逼一些同级别的传统燃油车。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车主们心里直打鼓:说好的混动省油,难道只是一场“城市限定”的美梦?
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我们今天就来把这个事儿聊个明明白白。
这个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许多主流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上。
就拿现在市面上非常火爆的比亚迪秦L DM-i来说,很多车主反馈在城市路况下,即便是在电量不足的亏电状态,油耗也能轻松维持在百公里3升以内,这个数据确实非常亮眼,让人感觉钱花得特别值。
可是,当他们兴致勃勃地驾车进行长途旅行,驶入高速公路后,仪表盘上的油耗显示却开始“变脸”,一路攀升到5升多。
这个数字虽然单看也不算特别高,但和市区里的表现一对比,落差感就非常强烈了。
更有车主表示,自己开着宋DM-i在高速上以120公里的时速匀速行驶,油耗竟然达到了5.8升,这比他以前开的燃油SUV还要高一点点。
一时间,“混动车高速不省油”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让不少准备购车的消费者也犹豫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车重。
没错,插电式混动车因为额外搭载了电池组和电动机等部件,通常要比同级别的燃油车重上三百斤左右,这相当于车里随时多坐了两个成年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驱动更重的车身肯定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部分增加的油耗是客观存在的。
但经过专业人士的测算,这增加的三百多斤重量,反映到百公里油耗上,大概也就是增加1升左右。
显然,这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什么油耗会从3升飙升到5升多,真正的关键因素,其实藏在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发动机的“脾气”里。
我们首先要明白,混动车在市区为什么能成为“节能标兵”。
它的整套系统简直就是为了应对城市里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而生的。
当遇到红灯或者堵车时,燃油车还在怠速运转、默默烧油,而混动车的发动机会很聪明地直接熄火休息,完全零油耗。
当绿灯亮起需要起步时,它会优先使用电动机驱动,整个过程既安静又省油,完美避开了燃油车最耗油的起步阶段。
更妙的是,在刹车和减速的时候,燃油车浪费掉的动能,混动车能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像充电宝一样把这些能量转化成电能储存回电池里。
这一来一回,把燃油经济性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一旦场景切换到路况单一、需要持续高速行驶的高速公路上,混动车的这些优势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在高速巡航状态下,车辆需要一个持续稳定的大功率输出来克服风阻和路面阻力。
这时候,那台在市区里经常“划水摸鱼”的发动机就必须站出来,成为驱动车辆的主力。
问题就出在这台发动机上。
为了追求极致的燃油效率,目前市面上很多主流的混动系统,比如比亚迪的DM-i,搭载的都是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其本身的最大功率并不高。
比如那台1.5L发动机,最大功率只有81千瓦。
让这样一颗“心脏”去带动一台接近两吨重的车,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长时间飞奔,就好像让一个擅长长跑但力量一般的运动员去参加举重比赛,它会非常吃力。
发动机长时间在高转速、高负荷的区间工作,其运行效率自然会下降,油耗也就不可避免地水涨船高了。
更深层次的技术原因在于,这类为混动系统设计的发动机,大多采用了一种叫做“阿特金森循环”的技术。
通俗地讲,这是一种“牺牲动力换取燃油经济性”的技术路线,它在发动机中低负荷运转时效率极高,是天生的“省油好手”。
但在需要持续大功率输出的高速工况下,它动力偏弱的特性就暴露无遗,反而不如传统奥托循环的发动机来得从容。
这就好比一个人穿着拖鞋散步很舒服,但要让他穿着拖鞋去跑百米冲刺,那肯定既费劲又跑不快。
面对这个行业性的技术特点,我们的中国汽车品牌并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积极地通过技术升级来寻找解决方案。
这恰恰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强大的创新活力。
一种思路是“用更强的动力来解决”。
比如比亚迪后续推出的DM-p高性能混动平台,就换装了动力更强的2.0T涡轮增压发动机。
有了更强大的动力储备,在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就能工作得更轻松、更从容,油耗问题自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整车成本和售价的提升。
另一种思路则更为巧妙,长城汽车的柠檬混动DHT系统,创新地在混动结构中加入了一个两挡变速器。
这就像给发动机增加了一个“高速挡”,在高速行驶时,可以让发动机匹配到一个更经济的转速区间,避免了声嘶力竭的嘶吼。
根据测试,这项技术能有效将高速油耗降低15%左右,同样,更复杂的结构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那么对于普通车主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混动车不值得买了呢?
其实也不必如此焦虑。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用车场景。
如果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里通勤代步,偶尔跑一两次长途高速,那么插电混动车带来的巨大燃油节省和纯电行驶的静谧体验,是燃油车无法比拟的,它依然是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其次,掌握一些驾驶技巧也能有效控制高速油耗。
比如,在跑长途之前,尽量把电池充满,让车辆在初始阶段和需要急加速时,能更多地依赖电力辅助,减轻发动机的负担。
再者,保持一个平稳的驾驶习惯,避免大脚油门和急刹车。
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小技巧是,在法规允许的条件下,将巡航速度从120公里/小时适当降低到100至110公里/小时,通常能让百公里油耗下降0.5升甚至更多,效果非常明显。
总而言之,混动车在高速上油耗升高,并不是车辆出了问题,也不是厂家虚假宣传,而是由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性决定的。
它就像一个偏科生,在城市路况这个考场里能拿满分,但在高速路况这个科目上表现就相对普通。
我们作为消费者,在购车时需要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以比亚迪、长城等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在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努力补齐这块短板,这正是中国汽车产业不断向上发展的真实写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