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车市的潮汐,真是阴晴不定。前几个月,上汽集团的账面数字,总算让人舒了口气。头四个月,总销量蹿升一成有余,盘点下来,卖了132万台。可别光看数字,里头门道多着呢。
说白了,这汽车圈儿,卷得都快冒烟儿了。电车后浪推前浪,油车老炮儿们被挤兑得够呛。上汽能在这当口支棱起来,真有点儿意思。
数据挺漂亮,掰开揉碎了看,多亏了上汽通用五菱和上汽乘用车这两杆枪。特别是五菱,仗着宏光MINIEV和缤果,在微型电动车这块儿,硬是蹚出一条道儿来。宏光MINIEV一个月卖了2.8万台,搁哪儿都算能打的。
五菱这事儿,也变相说明,老百姓对代步工具的需求,一直都在那儿摆着。之前没得挑,现在有了更接地气、更方便的选择,自然就用脚投票了呗。
不过这儿也有个门槛,五菱卖得多,但利润不见得有多厚。毕竟走的是亲民路线,赚的是辛苦钱。这对上汽集团整体的盈利盘子,能添多少砖,还得两说。
上汽乘用车也还成,荣威和MG在零售端都有进项。可自家娃里头,智己就有点掉链子了。前四个月加一块儿卖了1万多台,比去年同期还跌了两成。这对于一个被捧上天的高端品牌,显然是磕碜了点儿。
智己的困境,也映射出高端电车市场的绞肉机本质。对手扎堆,产品也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牌子还没打响,想出头,难于上青天。
再瞅瞅合资这块儿,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销量算是稳住了,可总归是扛着压力。这背后,既有大环境的掣肘,也有自身产品迭代慢、电车转型乏力的锅。
合资品牌不好混,这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曾经的销量顶流,现在也得面对自主品牌的崛起和电车大潮的洗礼。
上汽集团给自己撂下话,2025年整车销量要超过450万台。从头四个月的成绩单看,完成了小三成。这进度,说不上慢悠悠,可压力还是在的。
要拿下这个目标,还得看自家娃们给不给力。所以,上汽集团也是铆足了劲儿推新品。智己L6开始预售,荣威D6正式站台,五菱星光2025款和宝骏享境也来了。
这些新车,能不能真正撩拨到消费者的心弦,还得看后续的市场反馈。但起码,上汽集团在积极寻路,努力跟上这瞬息万变的车市。
上汽集团还在拉帮结伙,和华为合伙捣鼓了个新牌子,叫尚界。余承东甚至放话,尚界头款车上市后会“卖爆”。这话说的,有点儿凡尔赛那味儿。
上汽集团一季度业绩有点起色,净利润涨了一成多。这背后,既有销量抬头的功劳,也有内部动刀子的效果。
上汽集团在深耕内部变革,组建“大乘用车板块”,力求把资源用到刀刃上。这说明,上汽集团也在复盘过去的问题,想变得更敏捷、更有效率。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车企的销量攀升归功于市场回暖时,是不是忽略了企业自身革新和战略调整的重要性?
上汽集团的故事,其实也给咱们提了个醒儿。在这个变幻莫测的年头,只有不断拥抱变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而对于咱消费者来说,选择多了,是好事。但也得擦亮眼,挑真正适合自己的。毕竟,买车不是刮彩票,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