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庆典,就读懂了燃油车的黄昏

最近刷手机,总能看到一些老牌巨头,摆出一副“爷还能战”的姿态,搞一些看起来特别热闹的活动。

读懂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庆典,就读懂了燃油车的黄昏-有驾

感觉就像你那个平时只转养生链接的二舅,突然在家庭聚会上秀了一段霹雳舞,动作对不对另说,那种努力跟上时代又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既心酸又好笑。

读懂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庆典,就读懂了燃油车的黄昏-有驾
读懂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庆典,就读懂了燃油车的黄昏-有驾

一汽大众最近搞的那个“3000万辆整车下线”庆典,就是这种感觉的顶配版。又是抽奖送新车一年使用权,又是感恩用户三十四年,场面搞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但你把这层喜庆的包装纸撕开,会发现里面包着的不是庆祝的蛋糕,而是一份巨大的焦虑清单。

这场所谓的“胜利游行”,更像是一场精心伪装的“诺曼底登陆”,大众不是在庆祝功成名就,而是在新能源品牌围剿下,发起的一场自救式抢滩。

我们得先搞明白一个基本盘: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十几年前了。

那时候,买车看什么?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谁在这方面技术牛,谁就能躺着把钱挣了。“德味儿”、“高级感”、“操控稳”,这几个词往外一扔,消费者就跟被施了魔法一样,乖乖掏钱。大众,就是那个年代最大的魔法师。

但现在呢?时代变了,大人。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逻辑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上车第一件事,不是听发动机的声浪,是看中控屏够不够大,车机卡不卡,语音助手傻不傻,能不能OTA升级。

汽车正在从一个“机械产品”,变成一个“智能终端”。

这就好比一个功夫宗师,一身硬桥硬马的内功,结果发现时代变了,现在大家比的不是谁拳头硬,而是谁的激光枪更炫、AI瞄准更准。你马步扎得再稳,也顶不住人家一发入魂。

大众就是那个功夫宗师。你说它没实力吗?当然有。3000万辆的积累,是供应链、是生产工艺、是渠道网络,这是它巨大的护城河。但问题是,敌人已经开始玩空战了,你还在护城河里练游泳,这就很尴尬。

所以你看这次活动,拿出来的奖品是速腾、迈腾、探岳这些燃油车明星。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车,才是大众现在最想卖、也是压力最大的基本盘。

新能源车渗透率都快干到50%了,意味着每卖出两台车,就有一台是电车。燃油车的蛋糕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而大众的利润,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这些燃油车的“老哥几个”。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生产线和经销商库存,一边是喜新厌旧、天天盯着新势力的消费者。大众能不急吗?

急了就得搞事情。

这个抽奖送车一年的活动,本质上就是KTV里最大声唱歌的那个中年人。他不是因为自己唱得多好听,而是因为他生怕大家在切歌的时候,忘了他还坐在这个包厢里。

用一年免费使用权,换取巨大的网络曝光,让大家重新把目光聚焦到它的燃油车上,这笔账算得非常精明。它在用一个极低的成本,去对冲品牌在新能源时代的声量赤字。这是一种典型的防守反击,一次“喂到嘴里”的营销,试图提醒市场:别光看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动爹,我这儿的传统手艺,量大管饱还可靠。

更有意思的是,大众还搬出了一张温情牌——“大众老友记”。

这个操作就更值得玩味了。什么“升值、服务、欢聚、关爱、陪伴”,听起来特别美好。但商业世界里,所有温情脉脉的背后,都藏着冷冰冰的商业计算。

读懂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庆典,就读懂了燃油车的黄昏-有驾

打“老友记”这张牌,是想干嘛?

稳住存量。

那超2000万的大众车主,是它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它转型期最不能丢失的压舱石。新用户拉不动,那就得把老用户伺候好。让他们觉得,买大众不仅是买了一台车,更是加入了一个有归属感的俱乐部。以后换车的时候,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是不是还能再考虑一下大众?

这套路熟悉吗?

太熟悉了。

这就是典型的“用过去的功劳簿,续未来的命”。

但问题是,这张牌也是双刃剑。你越是强调“老友”,就越是固化了自己“老”的形象。就像一家餐厅,天天宣传自己是“三十年老店,口味不变”,听起来是品质保证,但对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来说,翻译过来就是“又老又没新意”。

你觉得,一个天天在B站看“电车一万种玩法”的00后,会被“老友记”的温情故事打动吗?他可能只会觉得,这是我爸那辈人才会玩的东西。

所以你看,大众的处境非常拧巴。

它想拥抱变革,但又不敢放弃过去的荣光。它想讨好年轻人,但手里最有力的牌,却是讲给中年人听的故事。它就像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绅士,被一群穿着潮牌的街头小子拉进了说唱Battle,一开口却是字正腔圆的美声唱法。

这能赢吗?

很难。

真的很难。

汽车工业的转型,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它是一场革命,是一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大众这种体量的巨轮想要调头,惯性实在太大了。内部的流程、KPI的设定、供应链的博弈,每一环都是巨大的阻力。

所以,大众现在能做的,就是一边用燃油车的利润给自己输血,一边拼命在新能源领域追赶。这个过程注定是痛苦且漫长的。也许,它需要一些真正的“瞎积薄发”,在某个意想不到的点上突然开窍。但更可能的是,它必须学会“快种快收”,抛弃掉过去那种稳扎稳打的节奏,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试错,去迭代。

总而言之,一汽大众的3000万辆庆典,是一面镜子。

它照出了一家传统车企的辉煌与荣光,也照出了它在时代浪潮下的挣扎与彷徨。它想用一场盛大的烟火,来掩盖身后的滔天巨浪,但所有人都知道,烟火总会熄灭,而浪潮,只会越来越高。

至于那些幸运抽到一年使用权的车主,当然是值得恭喜的。

但对于大众本身而言,这场狂欢之后,真正要思考的问题是:

当一年之后,这30辆车被收回时,那30位体验过大众最新产品的用户,下一辆车,还会选择大众吗?

这个问题,比3000万辆这个数字本身,要重要得多。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