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可真是热闹非凡,每个月出的销量榜单,都跟看连续剧大结局似的,让人又惊又喜。
就拿前不久刚出炉的这份中大型轿车销量榜单来说吧,里面的数字和排名,简直是把很多人过去对汽车的认知给彻底颠覆了。
以前咱们一聊到这个级别的车,脑子里蹦出来的肯定是奔驰、宝马、奥迪这老三样,它们就像是班里的“学霸”,地位稳如泰山。
可现在呢?
一个卖手机起家的“新同学”小米,一进考场就直接考了个全校第一,而且还是把第二名甩开一大截的那种,你说这事儿邪门不邪门?
而一些曾经的优等生,现在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咱们今天就一块儿,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张榜单背后的门道。
首先,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肯定就是小米SU7了。
榜单上那个数字,24410辆,真是有点吓人。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排在第二名的奥迪A6L,卖了10778辆,算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了,但小米SU7的销量是它两倍还多。
甚至你把奥迪A6L和宝马5系(9480辆)这两个德国老牌劲旅的销量加在一块,都还比不过小米一个。
这就不是简单地超车了,这简直是开着火箭从你头顶上飞过去了。
很多人肯定会犯嘀咕,凭什么呀?
小米一个从来没造过车的公司,怎么就能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地掏出二三十万去买它呢?
这事儿咱们得换个角度看。
过去咱们买车,讲究的是什么?
是发动机的轰鸣声,是变速箱的平顺性,是那个车标背后一百多年的历史故事。
奥迪的四个圈、奔驰的三叉星,开出去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但现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买车的想法已经完全变了。
小米赢就赢在,它压根没按传统车厂的套路出牌。
它玩的是一套“生态”的打法。
你想啊,一个年轻人,他可能用的是小米手机,戴着小米手环,家里看着小米电视,用着小米的电饭煲和空气净化器。
他的整个生活,已经被小米的产品包围了。
现在小米出了台车,这台车能和他的手机、手表无缝连接,你一上车,手机里的音乐、导航自动就切换到车机大屏幕上,动动嘴就能控制一切。
这种体验,是那些传统豪华品牌给不了的。
所以,小米卖的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长了轮子的大号智能手机”,是你数字生活的一个延伸。
再加上雷军本人亲自下场,像个朋友一样跟大家聊天、介绍产品,这种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消费者的距离。
所以说,小米SU7的成功,其实是新时代的消费观念,战胜了旧时代的品牌光环。
有人欢喜,自然就有人忧愁。
当小米在山顶庆祝的时候,山腰和山脚下可就挤满了焦虑的身影。
首当其冲的就是比亚迪汉。
曾几何时,比亚迪汉可是咱们国产轿车的骄傲,是唯一能和奔驰E级、宝马5系掰手腕的国产力量。
但在这份榜单里,汉的销量已经掉到了一万台以下,只排在第五名。
这并不是说汉的产品不行了,它的技术、品质依然在线,问题是,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了,竞争对手一个比一个“卷”。
这就好比在一个赛道上跑步,你跑得不慢,但别人突然换上了喷气背包,那你自然就落后了。
当小米、享界这些新势力带着最新的智能驾驶、更炫酷的智能座舱冲进来的时候,汉在“科技感”和“新鲜感”上就显得有点跟不上了。
消费者都是喜新厌旧的,有更智能、更好玩的新选择,老牌英雄自然会面临压力。
而那几位德国“老大哥”——奔驰、宝马、奥迪,日子同样不好过。
奥迪A6L虽然保住了第二,但和第一名的差距大得让人有点绝望。
奔驰E级卖了7700辆,这个成绩放在过去当然不错,但在小米这个“怪物”面前,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他们面临的困境是,过去引以为傲的“豪华感”,正在被重新定义。
以前大家觉得,豪华就是真皮座椅、实木内饰、厚重的关门声。
但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豪华是一块超大的高清屏幕,是一个能陪你聊天解闷的智能语音助手,是能自己找车位、自己停进去的自动泊车功能。
在这一点上,传统车企的转型速度,显然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节奏。
他们的品牌号召力还在,但吸引力确实在被这些新势力一点点地蚕食。
当然,榜单里也不全是坏消息,也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中国品牌。
比如那个叫“银河星耀8”的,一下子冲到了第三名,销量也突破了一万台,这就非常厉害了。
这说明,只要产品做得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咱们国产品牌完全有能力在中高端市场和合资、豪华品牌一较高下,这绝对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
还有像长安启源A07和风云A9L,销量都在四千多台,虽然没有那么耀眼,但也说明它们已经在这个残酷的市场里站稳了脚跟,找到了喜欢自己的那部分用户。
不过,有黑马就有失意者。
比如那个顶着华为强大技术光环的享界S9,上市前被寄予厚望,大家都以为又是一个“王炸”,结果销量掉到了两千台以下,确实有点低于预期。
这也给所有车企提了个醒,技术合作固然重要,华为的光环也能带来巨大的关注度,但最终决定消费者掏不掏钱的,还是产品本身的价格、定位和综合体验,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是万能的灵丹妙药。
再往榜单后面看,那就更是一片惨烈了,简直就是一场“生存大挑战”。
曾经也算是明星车型的蔚来ET7、极狐阿尔法S等,销量都比较低迷,说明在高端电动车这个小圈子里,竞争已经白热化,容不下太多玩家了。
而排在最后的那些车型,比如凯迪拉克CT6,一个老牌美式豪华品牌的旗舰轿车,一个月竟然只卖了94辆,这几乎可以说是被市场边缘化了。
还有那个智己L7,更是只有9辆的销量,基本上快要从大家的视野里消失了。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其实是一个个残酷的现实: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产品多如牛毛的时代,一款车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没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或者定价策略出了问题,就很快会被人遗忘。
市场不会给任何人犯错的机会,这场汽车行业的变革,淘汰赛的哨声,已经吹响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