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咱们还老念叨国产车性价比多高,合资车价格虚高,可你瞅瞅现在这光景,真是变天了。广汽丰田铂智 3X 愣是比宋 PLUS EV 便宜两万,东风日产 N7 一出来,直接给小鹏 MONA 来了记闷棍,就连别克 GL8 陆尚的价格,都开始跟传祺 E8 硬碰硬了。合资车卖得比国产车还便宜,这事儿搁两年前说出去,谁不得瞪大眼睛说句 "不可能"?
合资车这波反击来得够猛,价格战算是正式拉开架势了。你看广汽丰田铂智 3X,520 公里续航的版本才 12.98 万起,比亚迪同级别车型得 14.98 万,这两万块的差价摆在那儿,诱惑力真不小。
这价格一公布,才一个小时,大定就破万了,可见大家有多买账。日产 N7 也不是善茬,11.99 万到 14.99 万的价格区间,轴距都到 2915 毫米了,妥妥的中大型轿车身段。拿它跟小鹏 M03 比,同样带智驾的版本,N7 不光便宜 1.5 万,空间还大了一个级别,这不就是明摆着要跟小鹏较劲嘛。别克 GL8 陆尚也来凑热闹,24.99 万到 28.99 万的价格,连比亚迪夏都比它稍贵点。
丰田现在玩得更溜,搞了个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让研发和销售拧成一股绳,听说铂智 7 上市后,价格肯定比小鹏 P7 + 实惠,还搭了华为鸿蒙座舱,这配置确实够硬核。
那为啥合资车突然变得这么 "良心" 了?这里面原因不少。首先是本土化研发提速了,像丰田的首席工程师制度,大众搞的中国专属平台,都是为了降低成本,反应也能更快,中国工程师更懂咱们的需求,造出来的车自然更对路。
再者说,零部件采购也本土化了,电池、电机、芯片这些核心部件,咱们国内供应链优势明显,合资车跟国产车用一样的供应商,成本自然就下来了。还有就是生存压力逼的,这两年合资车市场份额连着下滑,再不出狠招真要被边缘化了,就像有人说的,"温水煮青蛙" 的日子过不下去,只能跳出来拼一把。另外平台共享也帮着省了不少钱,大众 ID.ERA 用的 EA211 增程器,长安马自达、福特借用 SDA 架构,开发成本降了不少,车价自然能往下压。
今年下半年,合资车估计还得放大招。大众那三款概念车就挺值得关注,ID.EVO 盯着蔚来 ES8,ID.ERA 走增程路线,能不能干过深蓝 S09 不好说,ID.AURA 融合了小鹏技术,就是冲着国产品牌来的。
更关键的是第四季度要上市的帕萨特 PHEV,用上了上汽 DMH 系统,要是价格能跟比亚迪汉 DM-i 拉平,那可有的看了。本田也没闲着,广汽本田 P7 上市后,东风本田 S7 马上跟上,价格降到 19.99 万起,650 公里的续航,比 Model Y 还便宜,这竞争力可不弱。别克更狠,直接放话 12 个月内要推出 6 款 "至境" 车型,还会用 6C 磷酸铁锂电池,充电 10 分钟就能补能 350 公里,这充电速度,谁看了不眼馋?
不过价格反转只是第一步,合资车想赢还有不少坎儿要过,最大的难题就是年轻人的认知。现在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大多是 "喜新厌旧" 的主儿,看国产品牌和那些新势力,就是比看老牌合资车顺眼。合资车得赶紧改改形象,别再让人觉得是 "老气横秋的爹味品牌",得变成懂年轻人的潮牌才行,这认知上的仗,可比价格战难打多了。
说实话,合资车肯放下身段拼性价比,对咱们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市场竞争越激烈,咱们选择就越多,能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这不挺好嘛。
不过大伙儿也别急着下结论说合资车价格优势就定了,还得看终端实际价格、用车体验,售后服务、智能化这些能不能跟上。
你问我该买啥车?我觉得还是看需求,不管国产还是合资,只要性价比高、用着舒服,就是好车。现在有些合资车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像铂智 3X、日产 N7,真心值得多留意留意。你觉得合资车靠降价能翻身吗?欢迎来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