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

凌晨两点,测试路段上的深蓝S09 Ultra又跑了两百公里,工程师靠着冷掉的咖啡跟座椅摇出的腰痛,在后台刷着最新的数据包。一边是无数条跟踪日志,一边是现场天气状况,两者每秒都在拉扯着那根“安全线”。路灯下的车影时隐时现,没人谈理想,只在乎这次AI有没有识别出路边的纸箱,是障碍物还是风吹来的垃圾袋。十二家车企的工程师们,都在同样的时刻熬夜,他们的战场不是发布会上的PPT,而是每一次数据跑通的瞬间。

“如果我是车主,会不会直接把方向盘交给机器,蒙着头在高速上睡一觉?”这个问题,在牌照名单公布之后变得扎心。工信部正式放出了第一批L3自动驾驶准入名单,全球首次由官方把自动驾驶的责任和资格盖章认定。十二家企业、四十二款车型,仿佛一夜之间,智慧驾驶进入了“准许上路”的新纪元。但看得再仔细点,会发现:牌照不过是进场券,离真正“放手开车”,还隔着几道大山。

长安系视牌照如“刷副本”:一口气十七张,全家老小搬上台。深蓝、阿维塔,几乎全员入局,靠的不是花里胡哨的预告,而是每天“累死工程师”的路测。你车跑一天,后台吃下上千GB的数据,就像CSI捡证据——跑得越多,系统“懂的”越多,这方法既踏实又折磨人。可即使如此,每一道系统更新,都像在骰子上下注,不出bug已是万幸。黑色幽默在于:谁的数据多,谁怕凌晨出事的数据不够用。大厂的工程师,最怕的是“跑漏了”一秒钟的录像,出了问题,技术之外,全靠运气。

赛力斯和华为则更像是在做“团购”:同一套系统,搭三辆车,更新一刀切。问界M9、M8、M7,本质上是三胞胎,华为手里攒了个大招,一键OTA。按理说,这样技术整合能早点落地,但实际用起来,用户得等那颗“万能升级”的按钮什么时候舍得推,仿佛所有智能驾驶都变成了手机刷系统。比亚迪、宝马、奔驰这些国际老品牌,名单里只有孤零零的一张,极氪两张,下落全无,消费者看得发愁:到底是真技术还是“凑数”?毕竟,谁都知道,写在名单上的,不一定落地,最怕挂上名号却迟迟不敢开张。比亚迪的仰望和汉EV还混在一起,仿佛“掺水”拿牌,不是嫌技术不够,而是态度让人不敢信。

说到蔚来,只能用一个词:尴尬。折腾了好几年NAD系统,吹得天花乱坠,结果用户等到现在,ET5和ES6到底能不能升级,完全没下文。是怕法律风险?是怕系统出bug?没人敢说。车主每天在论坛上等消息,仿佛等女朋友的回短信,等到心里发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9年特斯拉吹FSD,到2021年还是“遥遥无期”,历史总在轮回,换谁都是“画大饼,没刀切”。

说到底,L3不能叫自动驾驶,顶多叫“半自动”,高速上能用,下雨、下雪、城区统统作废。很多车型压根没有激光雷达,全靠摄像头瞎忙活,出了事,谁来背锅,保险公司和交警都两眼一抹黑。作为“旁观者”看这场技术风暴,拿到名单什么都不是,真正能用,得看车企能不能推的出新、地方敢不敢让你跑——最关键,是一旦出了事,能不能把责任定死在某个人或某个系统上。目前中国的保险和责任认定,等同于悬在半空,大家心里都打鼓。

德国是L3准入“老前辈”:三年下来,出了事故八成还是车主全责。系统一提醒,车主没接管,“你自己活该”,车企拍拍屁股说警告已发,责任清晰得像“踢皮球”。中国要是不把人和机器的责任界限细化清楚,这准入名单最多是“免责名单”,用户花钱买到的不是安心,是一纸承诺——说白了,“你不认错我就安全”。太多企业指望通过技术躲责任,可消费者要的不光是“躲”,而是“面对”。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专业角度看,未来三年是高端车型的专属游戏,三十万以上的车会先集齐激光雷达和冗余系统,厂家有钱有资源,能慢慢打磨,做不好还能改。小众车企想分杯羹,价格和技术门槛拦得死死的。等到2027年,市区法规和保险标准完善,才有可能让十几万的车搞一波普及。到2029年,全国已统一监管、赔付方式、责任归属,那时候L3才算是“进了寻常百姓家”。这路还长,工程师的腰估计早就“废了”。

L3自动驾驶名单公布,工程师深夜测试,车企技术各显实力-有驾

如果非要挑明牌,建议盯紧问界M9、阿维塔11、深蓝S09 Ultra,激光雷达有,系统够新,功能落地快。但别瞎买那些名单里的“祖传老车型”,等得起的可以继续关注广汽、新蔚来织网的第二批名单。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如果2026年能开放试点,才算是“自动驾驶真相浮出水面”。

说到底,这个大名单里没有奇迹,只有现实。不管厂家怎么吹,用户怎么等,只有愿意花钱堆系统、敢认责任的企业,才能给大家安全感。工程师的夜晚和用户的白天,都盼着下一次更新能少一点侥幸,多一点底气。名单不过是门票,真正的比赛在数据之后、责任之前。也许终有一日,自动驾驶能“自信上路”,但你愿意那天陪它一起试错吗?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