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咱聊点刺激的。
就朝鲜那个叫“火星-17”的大块头,最近照片一出来,嚯,真家伙,跟电线杆子成精了似的。
有人就说了,这玩意儿射程一万五,比咱家的“东风快递”还牛,能耐了啊?
每次看到这种论调,我就想笑。
这就像比谁家孩子个儿高,就断定谁将来准能打NBA一样,太天真了。
导弹这玩意儿,可不是论斤卖的。
你别看“火星-17”个头傻大黑粗,它烧的还是液体燃料。
啥概念?
临发射前,得跟老式拖拉机一样,吭哧吭哧灌半天油。
这要是真打起来,人家卫星在你头顶上直播呢,等你加满油,黄花菜都凉了。
咱们的东风-41,玩的是固体燃料,那叫一个利索,跟咱们现在点外卖一样,一键下单,即时出发,打了就跑,你上哪儿找去?
这叫机动性,生存能力,懂不?
再说了,光跑得远有啥用,打不准不还是白搭。
东风-41能带十来个“分身”,每个小弹头都有自己的GPS,能自己找目标,误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技术叫分导式多弹头,咱们玩得炉火纯青。
朝鲜那边呢?
刚摸到门槛,还在“一生二,二生三”的哲学阶段挣扎,精度和数量,压根不是一个次元的。
所以啊,别被那大块头唬住了,那玩意儿战略威慑的成分,远大于实战价值。
就是个摆出来给美国看的“肌肉秀”,秀完了还得赶紧收回去,生怕磕了碰了。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提咱们和朝鲜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了。
想当年,咱们的先辈可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用命给他们换来了今天。
这份情谊,按理说比山高比海深。
可后来呢?
九十年代咱们跟韩国建交,那边立马就觉得天塌了,感觉被大哥从背后捅了一刀。
那之后,咱们给的粮食、石油,在他们眼里都成了“补偿款”,好像咱们欠他似的。
这种心态,就让这“血盟”俩字,显得有点尴尬。
他们发展核武器,嘴上喊着是对付美帝,可那核试验场,就搁在咱们东北边境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
这不是把刀架在咱们脖子上吗?
万一哪天操作失误,或者来个地震什么的,那核泄漏的粉尘,一阵西北风就直接吹到咱家后院了。
这事儿,咱们能不糟心?
所以,咱们反对朝鲜拥核,不光是为了国际道义,更是为了咱们自己家门口的安宁。
咱不能让邻居在咱家院墙底下玩火,还一玩就是个大的。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
美国天天在你家门口搞军演,航母开过来溜达,换谁谁不哆嗦?
朝鲜又小又穷,常规军力跟美韩联军比,那就是鸡蛋碰石头。
所以,他们只能勒紧裤腰带,把全国的资源都砸在核武器上,想搞个“不对称威慑”。
逻辑很简单:我打不过你,但我能跟你同归于尽,你怕不怕?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光脚不怕穿鞋的”战略,充满了悲情和无奈。
咱们夹在中间,那叫一个难受。
一边是曾经的“同志加兄弟”,一边是国际社会的责任和自家门口的安全。
所以咱们才搞出了个“六方会谈”,后来又提“双暂停”,就是想把这俩快要打起来的莽夫都拉开,坐下来好好说话。
朝鲜你别射导弹了,美韩你也别军演了,大家都冷静冷静。
可美国呢,老想把这事儿当成一张牌来牵制咱们,没啥诚意。
说到底,朝鲜那几枚导弹,真飞不到咱们头上。
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最后的依靠。
他们时不时地出来蹦跶一下,无非是想刷刷存在感,换点谈判的筹码,顺便从国际社会那儿要点援助。
真要动起手来,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们自己。
所以啊,大家也别太焦虑。
咱们的“东风快递”24小时值班,家底厚实着呢。
朝鲜半岛这盘棋,复杂得很,但咱们有足够的定力和智慧去应对。
既要防止半岛生战生乱,又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无核化。
至于中朝关系,早就过了那个“蜜月期”,现在更多的是一种基于现实利益的务实关系。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别总想着回到过去,往前看才是正经事。
至于那个“火星-17”,就让它安安静静地待在阅兵车上吧,那才是它最安全,也是最该待的地方。
毕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靠自己亲手去拼,但也不能拿身家性命开玩笑,对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