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与马自达底盘差异,真有一说吗?
那天在修理厂等换机油,隔壁工位一个老哥正跟师傅聊,说他朋友非要拉着比“大众底盘和马自达底盘谁更好”。师傅抹了把手上的油,笑了一声:“你这问题就跟问文科生和理科生谁聪明一样。”
其实啊,“底盘”不是一块铁板子那么简单,它是燃油系统、传动、转向、行驶、制动这些东西的组合。要真掰开揉碎去比,大众和马自达每个系统都得单独拎出来,还得定车型,不然就是空对空。你让工程师来,他也未必愿意给个死结论——太主观了。
我有个开迈腾的邻居老李,他常年跑西南山区,说德系车那种厚重感特别适合山路,多弯多坡不虚。而欧洲本土环境也是这样窄路砖道多,所以他们造车习惯就是追求操控扎实。但这种“普遍性优势”并不是每台车都能神到极致,只是大部分不差罢了。法系、英系也类似,各有调调。
反过来看北美那边,道宽直长,以前美系悬挂软得像沙发,就是为了直线舒服。这些年吸收欧式风格,也慢慢硬起来了。而日本情况又不同,本土道路窄、人多,代步为主,用不上极限操控,所以日系家用大多数走舒适路线。不过马自达算是异类,他们在普通家轿里依然强调驾驶乐趣,这点倒挺倔强的。
阿特兹就是例子。我第一次试它是在沿海一段新修省道,那种轻盈感很明显,不像迈腾那样厚重,但方向指哪打哪儿,而且回馈力柔顺,不突兀。有意思的是销售当时顺嘴提到,他们为了配重,把发动机往后挪成前中置布局,这么干牺牲了一些舱内空间;A柱压低后视野稍受影响,但换来的是更灵活的姿态。这种取舍,在现在这个大家都盯着空间表格看的年代,其实挺冒险的。
我还记得一次帮朋友送阿克赛拉去做保养,那技师边拆护板边嘟囔:“这后排空间啊,是被拿去喂操控去了。”确实,从外形看它们车头长得快赶上纵置后驱了。但对于日常城市通勤这种设定带来的好处更多体现在转向精准度,还有变速箱逻辑——踩下去速度和转速几乎同步爬升,没有先吼再走的拖沓感,这是很多同级别CVT或者调校偏舒缓AT做不到的地方。
不过动力储备上,阿特兹还是弱点。如果你习惯德系涡轮那股推背劲儿,它可能显得温吞。但平心而论,大多数人不会天天跑赛道,也探不到所谓“极限”的那个点。所以有人说两者各有所长,并不完全错。我自己开过原装锐志绕城高速入弯时,就发现虽然它是后驱,但悬挂软侧倾大,还没迈腾稳;可锐志改起来潜力巨大,这是另一回事了,有点半成品留给玩家自己打磨味道在里面。
至于大众这边,他们并没有刻意宣传操控,可骨子里的均衡性摆在那里,该稳的时候稳,该灵活的时候也不会笨手笨脚。不少老司机会形容欧式底盘“脚下踏实”,而日系即便努力模仿,也总觉得隔着层什么东西——可能只是心理暗示吧,就像有人喝茶一定要紫砂壶才觉得香一个道理。
后来那个修理厂聊天的大哥回头找我,说他想明白了:别纠结谁更好,你喜欢轻巧细腻就选马自达,要全面均衡就挑大众。他最后买的是二手阿特兹,因为颜色合眼缘,还附送了一套冬胎……听他说第一场雪开的特别爽,我只记住一句话:“动力小归小,下雪天敢踩。”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