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去年以来,我盯着那些涨得快到飞起的电动车,特别是在南方的一些城市。那段时间,销售额就像坐火箭一样,翻了个底朝天。但今年好像突然变了个样,甚至看不到那种疯狂的热情。8月销量增长放缓到7.5%,比前几个月的两位数都低了不少。
开车路上,有个熟人随口说:你看比亚迪都开始烦躁了,今年目标都砍掉了。我点点头,心想他们这一块压得挺紧,业绩压力变大。其实我心里早就感觉到,补贴退了,嘴炮战也少了,市场自然收紧。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笔记,发现吉利那辆新车的销量同比猛增95%,这在整个环境下挺怪的。难不成,市场在变?还是有人在抢份额?这增长背后那点爆发式娃娃气我不太信,像是趁着前面热度还未完全散去的余温在吸粉。
咱们接着对比两个品牌,我曾经试过同价位的车:一个是传统的合资品牌,另一个是纯新势力。这两辆车驾驶感、内饰用料就别提了,差别相对明显。每次开那新兴的车,感觉就像打游戏:屏幕很大但操控槽点不少。一个朋友曾说:支持的那款,刹车反应像在捣鼓老式机械算盘,其实我也觉得真是这样,反应慢了点。
这让我想起供应链的事。简单比喻,让我觉得像是你给厨师一堆坏掉的食材,他还能做出好饭?供应链卡得死死的,零件供应不及时,生产线就跟打了鸡血的手臂一样软绵绵,哪个车厂能做出高品质车?估算一下,每辆新车的成本可能在15万到20万间(这段先按下不表),利润压得很紧。
说到这个,我还好奇:为什么大厂干脆不涨价?难道市场心理还没崩?其实我觉得,他们很清楚,涨了价,销量可能就彻底掉下去了。再说,渠道里那帮卖货们,状态也不一样。一线销售跟我抱怨:现在客户都怕买新车,迟疑好多了。这其实反映了市场信心还在微妙的震荡中。
突然想到,我身边有人说:油电权还要降,补贴没了,谁还给你撑场子?别的不说,就这么看,去年还觉得油电平衡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今年却似乎越来越近了。你觉得?我是不是没考虑过这一波新政带来的潜在后果?(没细想过,也许真是某种新策略,毕竟市场总要有点逼着转的信号。)
而且,我一直觉得,未来几个月,出口也是个缩影。8月出口增速从25%降到20.2%,这是个明显的放缓。出口的趋势在告诉我:别光盯着国内,好像海外市场的热度也在降温。最近听到维修工说:海外客源减少了不少,很多订单转到其他东南亚国家了。真不猜,这是不是全球经济都在放缓的信号?或者只是个表象,背后隐藏着新一轮的竞争布局。
说到这,我心里有个奇怪的预感:行业格局在悄然变化,可能会出现一两个反转点。谁能率先把车内智能真正搞明白,可能就占了新风口?我也经常幻想:价格战会不会卷土重来?补贴退了,反倒让一些厂商开始谋划下一步。你觉得,未来的市场还会像以前那样疯狂,还是慢慢变得理性、碎片化?
前面说那些销量我都还没怎么分析——情况比看上去复杂多了。理想的销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就是我想问:为什么增程车型需求减弱?难道市场真的更喜欢纯电?还是技术门槛飞升了?但我也不太相信:毕竟,油箱多一两公里的差距,消费者还是会在意。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市场这事儿就像一盘流动的沙子,拼图拼得再完美,里面的碎片总会变动。我肯定一点:市场在变,产业在变。只变得多快,咱们只能用估算和感觉在猜。
对了,那个销售说补贴没了,销售滑坡了,我就琢磨:补贴退,谁在主动补差价?厂商还是渠道?这背后可能藏着一场新战役。或许,那些埋头苦干的小厂,会在下个阶段掉队,剩下的只有头部玩家。
我怀疑:这种趋势会持续多久?什么时候,市场会再嗅到那股疯狂的味道?或者,是我太偏激,毕竟行业里流动的每一滴油、每一块芯片,都是未来的伏笔。
说到这里,我发现自己好像忘了点什么,或者还藏着些未述说的小秘密。你有没有想过:真正改变这个行业的,是那些我们忽略的小细节?一台车里那块表盘,不经意间的抖动,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一切都还在动?
是不是,下一次我坐车时,能真的碰到那种心跳加速的瞬间呢?或者,只是一场幻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