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

说起别克这个牌子,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过去。

那时候,家里要是能开上一辆别克君越或者GL8,那绝对是件有面子的事,代表着一种稳重和成功。

在那个燃油车唱主角的时代,别克凭借着宽敞的空间、舒适的乘坐感受和扎实的用料,在国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江山。

然而,时代变了,当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而来,尤其是国内的新势力品牌一个个崛起,像别克这样的传统合资品牌似乎一下子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销量出现了波动,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大家都在问,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别克”去哪了?

是不是老了,跑不动了?

就在大家以为它会继续沉寂下去的时候,别克突然搞了个大动作,推出了一个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子品牌,叫做“至境”,并且发布了第一款车,至境L7。

更有意思的是,这款新车选择的技术路线,是当下非常热门的增程式技术。

这就让人有点好奇了,要知道,别克背后的通用汽车,早在十几年前就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增程式汽车,雪佛兰沃蓝达。

这感觉就像是自己发明了一道菜的菜谱,结果自己没开饭店,反倒是被别人拿着菜谱开遍了大街小巷,生意火爆。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现在,这位“鼻祖”看着别人靠这门手艺赚得盆满钵满,终于决定亲自下场,尝一尝自己当年种下的果子,到底是什么滋味。

可是,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别克现在才入局,真的还有机会吗?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别克这次到底改变了什么。

这次的回归,绝不是简单地把燃油车改成电车那么简单,而是一次从根子上的彻底变革。

其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把产品开发和决策的权力,真正交给了更了解中国市场的本土团队。

过去,像别克这样的合资品牌,很多时候都是“听总部的”。

一款车要不要生产,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往往是远在美国的董事会说了算。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他们看着全球的报表和数据来做决定,但这种模式在变化速度极快的中国市场,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这就好比让一个习惯了吃牛排汉堡的人,来决定中国家庭的晚餐菜单,总会觉得有点不对味。

上汽通用的一位副总经理就提到过一件真事,他前不久去美国总部开会,专门给高管们做了一个关于中国市场竞争情况的报告。

当他讲到国内车企发布会互相“开炮”,价格战打得多么激烈时,美国的董事们都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完全没想到中国市场的竞争氛围已经和美国完全不同。

正是这次深入的交流,让双方都意识到,必须得放权了,必须信任真正扎根在这个市场里的人。

因为只有中国的团队,才最清楚现在的消费者晚上睡不着,到底是在担心续航里程,还是在发愁小区里安不了充电桩。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至境L7,它的很多设计和功能,都是基于中国团队对本土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而来的,是一辆真正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车。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有了决策权之后,就得拿出真本事了。

至境L7主打的这套“真龙”增程系统,就是奔着解决目前增程车主们最头疼的两个问题去的。

第一个问题,很多人形容是“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就是说,车子在电池满电的时候,开起来非常安静、顺滑,和纯电车没什么两样。

可一旦电量用得差不多了,增程器,也就是那台小排量发动机开始工作发电时,车子开起来就感觉没那么有劲了,驾驶体验大打折扣。

第二个问题,就是噪音和振动。

增程器一启动,车里就能明显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之前那种电动车的高级感和静谧感一下子就没了。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别克这次就是要解决这两个痛点。

他们给至境L7配了一块不小的电池,纯电续航能达到302公里。

这个数字意味着,对于绝大多数在城市里上下班代步的人来说,可能充一次电就能开一个星期,平时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用,根本用不着那台增程器。

而1420公里的综合续航,又让长途出行变得毫无压力,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为了解决噪音问题,别克更是下了血本,用了很厚的双层隔音玻璃,还有专门定制的车门密封条,力求把车内的噪音控制在极低的水平,据说能达到图书馆一样的安静程度。

这背后,体现的还是别克百年来在造车工艺上的积累,那种对舒适和安静的追求,已经刻在了品牌的骨子里。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当然,在今天的市场,光有舒适和安静是远远不够的,智能化水平同样重要。

过去几年,“合资车不懂智能”几乎成了一个公认的标签。

很多传统品牌推出的电动车之所以卖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们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体验,跟新势力品牌相比差距太大了。

别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致命的短板。

这一次,他们没有选择自己从零开始,而是找来了国内顶尖的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进行深度合作,而且这个合作早在四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为了补齐这块短板,别克可以说是诚意满满,给至境L7配备了高通最新一代、算力超强的座舱芯片,比市面上很多主流车型用的还要先进。

为了证明自己的智能驾驶不是花架子,别克在发布会上还进行了一场“现场直播考试”。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他们让几台车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挑战各种高难度的自动泊车场景,比如停进宽度非常极限的垂直车位。

这种公开测试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就会非常尴尬,但最终车辆都顺利完成了挑战。

这一举动,无疑是想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消费者:别克在智能化方面,已经追上来了,不再是那个“偏科生”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市场。

至境L7选择进入的20万到30万价格区间,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最惨烈的地方。

这里面有像小米SU7、极氪007这样的流量明星,也有特斯拉Model 3这样的行业标杆,还有理想L6、问界M7这些销量巨头。

乍一看,别克选择在这里入场,似乎前景不容乐观。

增程“先驱”别克,也要尝一尝增程的红利-有驾

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别克的策略其实非常巧妙。

没错,这个价位的车型很多,增程式SUV也很多,但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这个价格区间里,主打豪华舒适的增程式“轿车”,是不是几乎找不到?

别克正是看准了这样一个市场的空白点。

它想要吸引的,可能不是那些追求极致科技感的年轻发烧友,而是另一群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内心深处依然信赖合资品牌多年积累下来的品质和安全感,但同时又对纯电动车的续航和充电问题心存顾虑。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至境L7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它既能让你在日常通勤中享受到纯电驱动带来的安静和平顺,又能在节假日长途出游时,用增程器彻底打消你的里程焦虑,同时还提供了不输给新势力的智能化体验。

这可以说是一次非常精准的市场定位。

别克这次的尝试,不仅仅是为了卖出一款新车,更是这个百年品牌在新能源时代如何转身、如何适应中国市场的一次重要探索。

它的成败,或许将为其他还在转型中挣扎的传统合资品牌,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样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