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的镁光灯下,我握着半杯凉透的星巴克生咖,望着展台上七台不同配色的银河星耀8。
电子大屏上「13.98万起」的预售标价在视网膜上灼烧,后排观众席突然爆发的掌声惊得我咬扁了吸管——这价格放在五年前,连辆正经的A级车都买不到。
此刻的定价策略像枚深水炸弹,炸出了汽车圈的集体焦虑。 当工程师在PPT里展示着激光雷达点云图和Orin-X双芯片架构时,台下有同行掏出手机计算器快速敲击:光这两项就超过1.2万元,更别说那套能识别300种泊车场景的千里浩瀚智驾系统。
某新势力品牌的产品总监在朋友圈发了个捂脸表情,配文「这届友商不讲武德」。
混动市场的天平正在发生诡异倾斜。 星耀8的入门款配置表里赫然列着「全场景NOA」和「透明底盘」,而这些功能在竞品车型上需要加价两万选装。
预售开启当天涌入的2.3万张订单中,有38%选择了最便宜的Pro版,这个数据让走高端路线的品牌惊出一身冷汗。
杭州某网约车公司连夜调整采购计划,把原本的帝豪EV订单全换成了星耀8——每公里0.18元的能耗成本,比烧汽油的卡罗拉双擎还省五毛。
但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正在讲述另一个故事。 拆解供应商的物料清单可以发现,那套能实现6秒破百的雷神混动系统,成本占比达到整车BOM的27%。
当媒体老师还在惊叹「50万级体验」时,财务分析师已经算出这款车的毛利率比吉利去年畅销的星瑞L低了4.2个百分点。 更耐人寻味的是,星耀8的轴距与濒临停产的银河E8完全一致,连电池模组安装孔位都分毫不差。
豪华体验与平民价格的碰撞催生出魔幻现实。 有位盲订车主在论坛晒出选装清单:麂皮顶棚、电动遮阳帘、座椅按摩三个配置加价1.2万,相当于车价的8.6%。
这个比例放在豪华品牌上微不足道,但对于把「性价比」刻进DNA的吉利来说,就像在沙县小吃里卖鹅肝酱——既违和又让人忍不住想尝鲜。
市场部的朋友,展厅里最受欢迎的选装件是价值2999元的「流光星雨」灯语套件。 年轻人愿意为可以编程的贯穿式头灯买单,却对价值5980元的「城市NOA包」兴趣缺缺。
这种消费偏好撕开了智能汽车时代的荒诞:愿意为能发抖音的灯光特效付费,却觉得自动驾驶应该免费赠送。
经销商体系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北方某四线城市的4S店,因为星耀8的上市把销售目标调高了150%,但库存里的领克09却开始积灰。
销售顾问培训手册上新增了话术:「星耀8的轴距比汉DM-i长5厘米」「后排座椅倾斜角度堪比迈巴赫」。 而在高端商场里的极氪展厅,销售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强调「我们和银河不是同个生产线」。
行业协会的闭门会上,有专家指着星耀8的参数表质问:「全系标配8155芯片是在倒逼行业提速,还是在摧毁价格体系? 」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但已知的是,某合资品牌紧急叫停了即将上市的中型混动轿车,研发团队被要求重新核算BOM成本。
车机系统的开放生态成了意想不到的胜负手。 星耀8允许用户自行开发小程序,某程序员上传的「露营模式」安装包三天内被下载了八万次。
这个能联动氛围灯、空调和车载KTV的功能,让车友群里的讨论从「馈电油耗」转向了「怎么用中控屏玩王者荣耀」。 当科技博主拆解系统时发现,底层架构里居然藏着三个未启用的激光雷达接口。
在二手车市场,评估师们正在为星耀8的保值率犯愁。 新车价格击穿认知底线的情况下,三年车龄的残值预测模型完全失灵。
某二手车商把刚到店的准新汉DM-i挂上「直降两万」的标签,转头在直播间里说:「现在买混动就像买显卡,永远有更香的下个月发布。 」
碰撞实验室流出的照片显示,星耀8的笼式车身用了和沃尔沃同源的硼钢材料。 这个细节被眼尖的网友挖出来后,安全工程师不得不在官微评论区解释:「我们不会因为定价压缩安全成本。 」但这条回复下最高赞的提问是:「所以利润到底从哪抠出来的?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