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一说起咱们自己国家造的汽车,很多人心里头可能还存着个老疙瘩,那就是发动机。

这些年,国产车的外观设计是越来越漂亮,内饰也越来越有科技感,但一聊到最核心的“三大件”,尤其是那个被称作汽车“心脏”的发动机,不少人还是会习惯性地摇摇头,觉得跟那些国际大牌比,总归是差了点火候。

这个想法,就好像一个刻在脑子里的烙印,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去掉。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有驾

不过,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可能会彻底颠覆很多人的这种传统印象。

这事儿还得从咱们的邻国日本说起,他们的一家专业机构,干了一件咱们普通消费者想干但没条件干的事——把一台咱们的国产豪华车给拆了,而且是拆得底朝天,想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这台被“公开处刑”的车,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旗H9。

而负责动手的,是日本一家叫Fomalhaut Techno Solutions的专业拆解分析公司。

这家公司的日常工作,就是把全球市面上最热门、最有代表性的产品,不管是手机还是汽车,买回来进行“庖丁解牛”式的拆解,然后分析它的零部件构成、技术含量和成本。

可以说,他们是业内的“火眼金睛”。

这次他们对红旗H9下手,估计也是带着几分好奇和审视,想看看这台敢于对标奔驰E级、宝马5系的中国旗舰,究竟有几斤几两。

结果,当他们打开引擎盖,把那台代号为CA4GC20TD-32的2.0T发动机抬下来,一层层剥开之后,出具的分析报告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再是审视,而是实实在在的惊讶。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有驾

首先让这群见惯了各种先进发动机的日本工程师们感到意外的,是一个核心指标:热效率。

报告显示,这台由一汽自主研发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超过了39%。

可能很多人对“热效率”这个词没什么概念,咱们用大白话解释一下。

这就好比你烧开水,你烧的煤气有一部分能量把水烧开了,另一部分能量就散发到空气里浪费掉了。

热效率,就是指有多少燃料的能量,真正转化成了驱动车轮前进的有效动力。

这个百分比越高,就意味着发动机越省油,动力利用得越充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热效率超过38%甚至39%,那可是丰田、本田这些日系技术巨头的“独门绝技”,是他们拿出来在全世界炫耀的资本。

丰田引以为傲的Dynamic Force发动机,也就是最新凯美瑞、RAV4上用的那款,自然吸气版的最高热效率是40%。

而现在,咱们一台量产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能稳稳地站上39%这个台阶,这已经清楚地表明,在内燃机最核心的能效领域,我们已经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可以和顶尖选手并肩而立的“同行者”。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有驾

如果说热效率这个最终结果已经足够惊艳,那么实现这个结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更是让日本工程师们看得津津有味。

报告里特别提到了一个数据,这台发动机的高压燃油直喷系统的压力,达到了350巴(Bar)。

这又是个什么水平呢?

咱们再打个比方。

就好像咱们用的喷雾瓶,有的喷出来是水珠,有的喷出来是细腻的雾。

这350巴的压力,就能把汽油打成特别特别细的油雾,细到什么程度呢?

比人的头发丝还要细好几倍。

油雾越细,就越容易和空气充分混合,点火之后燃烧得就越快、越完全。

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动力响应更快,油耗更低,同时尾气排放也更清洁。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有驾

要知道,几年前主流的水平还在200-250巴左右,能做到350巴,这背后需要的是更高精度的喷油嘴、性能更强大的高压油泵以及更复杂的电子控制程序,这可不是简单加个压就能解决的,是硬碰硬的技术实力的体现。

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台发动机里还藏着一个“彩蛋”——米勒循环技术。

这个技术名词听起来很专业,但它可是日系混合动力车型,比如丰田普锐斯、本田雅阁混动等车型的省油“法宝”。

它的工作原理很巧妙,简单来说,就是让发动机在压缩行程时,进气门晚一点关闭,故意“吐”一小部分混合气回去。

听着像是浪费,但实际上是“四两拨千斤”,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发动机内部的运转阻力,尤其是在中低负载的工况下,能非常有效地降低油耗。

过去,这种技术往往和自然吸气发动机搭配,用在混动车上追求极致的燃油经济性。

而红旗的工程师们,则创造性地将它与高压涡轮增压技术结合起来,在一台豪华燃油车上实现了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精妙平衡。

这种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技术应用思路,本身就展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和成熟。

当然,惊喜还不止于此。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有驾

全可变的排量机油泵,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实际需要,智能调节机油的供应量,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智能化的热管理系统,能让发动机在冷启动后迅速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冬天也能更快地吹出暖风。

这些过去常常被认为是德系、日系品牌引以为傲的“看家本领”,如今在一台国产豪华车的发动机上实现了“大团圆”。

然而,技术上的并驾齐驱或许只是让日本同行感到惊讶,真正让他们感到压力的,可能还是另一件事。

他们在报告中敏锐地指出,红旗在堆砌了如此多先进技术、实现了如此高性能指标的同时,其零部件的成本控制却做得相当出色。

这一点,比单纯的技术突破意义更为深远。

它说明我们的进步,已经不再是某个单一企业的“单点开花”,而是整个国家汽车工业产业链的“全面崛起”。

从上游能够提供高强度、耐高温特种金属材料的冶金工业,到中游能够实现高精度铸造、锻压和机械加工的制造企业,再到下游能够自主研发设计发动机电控单元(ECU)、各种精密传感器的电子科技公司,整个链条都已经紧密地协同起来了。

这就像一个顶级大厨,他不仅能构思出绝妙的菜谱,更关键的是,他能在自家的厨房里,用自己种植和生产的、物美价廉的食材,把这道顶级大餐完美地烹饪出来。

这种从设计到制造,再到成本控制的全方位能力,才是最让竞争对手感到脊背发凉的核心竞争力。

日企拆解红旗车震惊,中国高端发动机突破,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有驾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这份报告并非全是溢美之词。

它也指出了我们尚存的差距。

比如,与这台优秀的发动机相匹配的7速双离合变速箱,在城市低速走走停停的路况下,换挡的平顺性和逻辑性,与世界顶级的德国采埃孚8AT变速箱相比,细细体会之下,还是能感觉到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说明我们在传动系统的匹配和调校这些需要大量经验积累的“软实力”方面,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另外,一台发动机真正的“大考”,是长期的可靠性,这需要未来几年、几十万公里甚至上百万车主的真实使用来最终检验。

即便如此,这次来自“旁观者”甚至是“对手”的专业拆解,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进步。

它告诉我们,那些关于“国产发动机不行”的陈旧观念,真的可以放进历史的故纸堆了。

当一些人还在凭着过去的印象争论不休时,别人已经把我们的旗舰产品拆解得明明白白,并得出了我们早已实现技术突破的结论。

在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时代,我们依然没有放弃在传统内燃机这个技术高地上的持续攀登,并且啃下了这块最硬的骨头。

这份厚实的燃油车家底,不仅不是包袱,反而是我们整个国家工业实力和技术底蕴的最好证明。

过去,总是我们拆别人的车,研究别人的技术;现在,轮到别人把我们的车请进实验室,一板一眼地研究我们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