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

最近,咱们国家工信部发布的一条新规定,在开车的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这事儿关系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开或者准备买的电动汽车。

简单来说,就是对电动车里一个叫“单踏板模式”的功能,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有驾

这个规定一出来,很多人都说,这下好了,既帮了那些造电动车的厂家,也让咱们这些开了多年油车的老司机心里踏实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咱们得先从这个“单踏板模式”说起。

顾名思义,就是开车的时候,主要就靠一个踏板来控制车速。

这个踏板,就是我们以前开油车时脚下那个踩了就跑的“油门”,在电动车里,它叫“加速踏板”。

在单踏板模式下,这个踏板变得特别“能干”,你踩下去,车子加速,这跟以前一样。

但神奇的地方在于,当你把脚抬起来,哪怕只是松一点点,车子就会有很明显的减速效果,就像你踩了刹车一样。

如果你把脚完全抬开,有些车甚至能直接给你刹到停下来。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有驾

这个功能刚出来的时候,喜欢的人觉得简直是天才设计。

你想啊,尤其是在城里开车,走走停停是家常便饭,用了这个模式,右脚就不用在加速踏板和刹车踏板之间来回倒腾了,一个踏板全搞定,省心又省力。

而且,它减速的时候,还能把多余的能量回收起来,变成电存回电池里,能让车子跑得更远一点,这叫“动能回收”。

对于一些很快就适应了的驾驶员,或者刚学开车就接触电动车的新手来说,这确实是个挺不错的体验。

但是,对于另一大群人,尤其是我们这些开惯了燃油车,驾龄动不动就十年、二十年的“老司机”来说,这个模式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觉得有点别扭和危险了。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开了这么多年的车,身体已经形成了一种牢固的“肌肉记忆”。

这个记忆就是:右脚管加油,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把右脚从油门上挪开,往右边一放,踩下去的就是刹车,这是保命的动作,是下意识的、不过脑子的。

可是在单踏板模式下,这个根深蒂固的习惯就可能带来大问题。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有驾

平时开车,你可能已经习惯了通过松开加速踏板来减速,脚大部分时间都悬在加速踏板上。

可一旦遇到突发状况,比如前面突然窜出个行人,或者前车一个急刹。

这时候人一紧张,大脑发出的指令是“快刹车!”,身体的本能反应立刻启动,右脚猛地一踩!

结果踩下去的是什么?

不是刹车,而是那个你脚一直待在上面的加速踏板。

这一下可就坏了。

电动车的加速本来就快,这一脚深踩下去,车子不但没停,反而像离弦的箭一样往前冲。

驾驶员在极度惊慌中,脑子可能都是懵的,他明明感觉自己做了“踩刹车”的动作,可车子为什么不听使唤,反而往前窜呢?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有驾

等反应过来,往往已经来不及了,事故就这么发生了。

这也就解释了过去几年,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的,一些关于某些品牌电动车“刹车失灵”的事件。

很多车主都坚称,自己在事故发生前,清清楚楚地踩了刹车踏板,但车辆就是不减速。

这些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车主站到车顶上去维权,让相关车企的形象受到了很大影响。

但后来,经过第三方的鉴定机构检测,以及车辆后台数据显示,绝大多数这类事故的真相,都是在关键时刻,驾驶员误把加速踏板当成了刹车踏板,并且踩得非常深。

你看,这就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

一边是驾驶员坚信自己的操作,另一边是冰冷的数据记录。

其实,这背后就是“单踏板模式”这种新的驾驶逻辑,与传统驾驶习惯之间的冲突。

越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肌肉记忆越牢固,反而越难适应这种新模式,也就越容易在紧急关头出错。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有驾

汽车是卖给所有人的,不能只考虑新手的感受,更要照顾到占大多数的、有长期燃油车驾驶经验的用户。

安全,永远是汽车设计的第一原则。

正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工信部这次出手了。

新发布的国家标准里,明确提出了对单踏板模式的要求。

核心内容就是,车企设计的单踏板模式,在默认状态下,不能让驾驶员只通过松开加速踏板这一个动作,就把车子完全刹停。

换句话说,你可以用这个功能减速,动能回收也继续有,但当车速降到很低,需要彻底停稳的时候,最后那一下,必须由驾驶员亲自动脚,去踩那个独立的、专门的刹车踏板来完成。

这个规定,可以说是打到了问题的七寸上。

它没有完全否定单踏板模式,保留了它方便、节能的一面。

工信部新规出台!电动车企松口气,老司机也受益,行业迎来转机-有驾

但它用一条强制性的规定,给安全上了一道最重要的保险。

它强制要求驾驶员在停车的最后一步,必须完成“脚从加速踏板移到刹车踏板”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虽然小,但它恰恰是重新唤醒和巩固了我们几十年来养成的最基本的安全驾驶习惯。

这样一来,即便真的遇到紧急情况,我们的身体本能也会驱使我们去踩那个唯一正确的刹车踏板,从而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操作的发生。

对于汽车厂家来说,短期看,可能要调整软件,动能回收的效率可能会稍微降低一点点,理论上的续航里程可能会减少个几公里。

但从长远来看,这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因为类似的“刹车失灵”乌龙事件会大大减少,厂家就不用再没完没了地去应对舆论的质疑和车主的纠纷,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产品和技术的真正创新上,品牌的信誉和用户的信任度也会因此得到保护和提升。

对于我们广大的驾驶员来说,尤其是那些正准备从油车换到电车的朋友们,心里那块石头也总算可以落地了。

我们不用再去别扭地改变自己几十年的驾驶习惯,不用再担心在紧急关头会因为不适应而犯下致命的错误。

这让大家在享受电动车带来的安静、平顺和低成本的同时,也能拥有一份踏踏实实的安全感。

所以说,工信部的这条新规,看似是在管束,实际上是在保护,它用一种非常务实和人性化的方式,解决了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让我们的道路交通环境变得更加安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