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买纯电车的三大理由!无线充电技术已成熟,你还不知道?

最近,关于到底该不该买纯电动车的讨论,几乎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不少朋友心里都揣着一本账,一边是传统燃油车开了几十年的习惯和安全感,另一边是纯电动车扑面而来的科技感和对未来的许诺。

大家普遍的顾虑,说来说去还是那几个老问题:续航里程够不够用?

冬天会不会趴窝?

现在买纯电车的三大理由!无线充电技术已成熟,你还不知道?-有驾

充电方不方便?

万一跑长途,在高速上找不到充电桩怎么办?

这些疑问就像一堵墙,挡住了很多人迈向纯电时代的脚步。

但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一聊,这堵墙,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薄得多,甚至很多地方已经被悄悄推倒了。

因为,我们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固有印象。

当我们还在为小区里能不能安一个私人充电桩而和物业反复沟通时,一个更具颠覆性的技术其实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

很多人可能觉得,汽车能一边开一边充电,这完全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

但现实是,这项技术不仅已经走出实验室,而且已经开始在我国的实际道路上进行测试了。

就在广东,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已经铺设了动态无线充电系统。

简单来说,就是在路面下埋设充电线圈,车辆行驶在上面,就能像手机放在无线充电板上一样,实现行驶中的能量补充。

甚至在城市里,一些公交线路也开始试点,利用公交车等红灯的几十秒时间,进行快速的无线补电。

这项技术一旦大规模铺开,将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车的里程焦虑问题,让“无限续航”成为可能。

预计到2025年,我们就能看到更大范围的实测落地。

这背后展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突破,更是国家在能源战略和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长远而宏大的布局。

当然,未来虽然美好,我们更要看眼下。

抛开前沿的无线充电不谈,就说现在已经普及的充电技术,其发展速度也足以让人惊叹。

过去大家总说“充电一小时,排队三小时”,但现在情况已经大为改观。

以宁德时代推出的新一代“神行”电池为例,它所依托的800V高压快充技术,已经能做到充电10分钟,补充400公里的续航。

现在买纯电车的三大理由!无线充电技术已成熟,你还不知道?-有驾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你在高速服务区停下车,去趟卫生间,买瓶水,回来的时候,车子增加的续航里程就足够你从北京开到石家庄了。

过去我们总拿燃油车“加油五分钟”的便利性来说事,但现在,高峰期去加油站排队的时间,恐怕也不止十分钟吧。

与此同时,充电桩的建设速度也在飞速提升。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发布的数据,仅在2023年上半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就增长了近百分之四十。

如今节假日再上高速,你会发现服务区里一排排的充电桩整齐划一,空闲的桩位远比想象中要多,那种“充电焦虑”正在被肉眼可见的便利所取代。

聊完了技术和便利性,我们再来算一笔最实在的经济账,毕竟过日子,精打细算才是硬道理。

很多人觉得电动车售价高,但买车只是第一步,后续的使用成本才是决定一辆车是否划算的关键。

我们来举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一位普通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通勤总共30公里。

如果他开的是一辆比较省油的燃油车,百公里油耗算8升,按现在的油价,一公里的成本大概在6毛5左右,一天下来交通费就是将近20块钱。

但如果他换成纯电动车,并且在家里安装了充电桩,利用晚上的谷时电价充电,一度电的成本可能只要三四毛钱。

现在的纯电车百公里电耗普遍在15度左右,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还不到8分钱。

同样是30公里的通勤路,一天的成本从近20元骤降到2块多钱。

一个月下来,能省下五百多元的油费,一年就是六千多。

这笔省下来的钱,足够全家来一次短途旅行了。

除了油电差价,保养成本的差距也同样巨大。

混合动力车型听起来似乎是两全其美,但它复杂的结构也带来了双倍的保养烦恼。

它的动力系统由发动机和电动机两部分组成,这意味着保养时,你既要像燃油车一样更换机油、机滤,检查发动机状况,又要像纯电车一样关注电池和电机的健康。

保养项目多,工时费和材料费自然水涨船高。

现在买纯电车的三大理由!无线充电技术已成熟,你还不知道?-有驾

而纯电动车的结构就简单得多,核心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没有了发动机复杂的机械结构,常规保养基本上就是检查一下电路系统和电池状态,费用比燃油车低得多。

更何况,现在购买纯电动车,国家的新能源购置税减免政策还在延续,这一下又能省下万八千块,这笔钱用来安装一个家用充电桩绰绰有余。

当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纯电动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北方的朋友最关心的冬季续航问题。

由于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化学活性会降低,续航里程打折扣是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

但这也要看折扣打完还剩多少。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纯电动车,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大多在600公里级别。

即便在严寒的冬季,实际续航打个七折,也还有超过420公里的续航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以城市通勤为主、周末偶尔去周边游玩的用户来说,这样的续航水平,支撑一周的使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我们不妨反过来想一想,燃油车的油箱见底了,难道心里就不慌吗?

本质上,这更多的是一个从“找加油站”到“规划充电”的用车习惯的转变。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种被一些人视为“完美解决方案”的增程式电动车。

它号称“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

但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很多车主却反映它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存在。

增程式汽车通常电池容量较小,纯电续航里程很短,日常行驶中,发动机需要频繁启动来为电池充电。

这个过程不仅带来了额外的噪音和振动,破坏了电动车原有的静谧感,更重要的是,它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不高。

燃油先转化为电能,再由电能驱动车辆,这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导致它在馈电状态下,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油耗甚至会超过同级别的燃油车。

车主花了一份钱,却要维护两套系统,最终既没有享受到纯电的经济性,也没有得到燃油车的便捷性,体验感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其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一辆车95%以上的使用场景,就是在城市和周边的铺装路面上行驶。

在这样的前提下,纯电动车在用车成本、驾驶体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技术在飞速进步,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问题,正在被一项项创新所化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