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库公路561公里全程开空调,6个人加满行李,到库车还剩437公里续航——这台5米2的国产插混,在服务区12分钟能回血300公里,可能正在让50万级燃油车主重新算账
服务区充电桩前,我掐着表看了12分钟。
液晶屏上的数字从28%跳到76%,续航从107公里涨到398公里。旁边一台纯电SUV还在排队,车主靠在护栏上刷手机,看样子至少还得等半小时。我拔枪、上车、发动,整个过程跟加油差不多利索。
这是上个月从乌鲁木齐到库车那趟自驾,车里坐了6个人,后备箱塞满了露营装备,空调一路22度没停过。出发时油箱满的,电池90%,到地方一算账——561公里山路,翻了1200米海拔差,综合油耗5.8升,电耗13.2度。
开了二十多年车,这是头一回在长途旅行里不为续航焦虑。
370公里纯电,两周充一次电就够了
北京的朋友老张,上下班单程28公里。他那台车充满电能跑370公里纯电,算下来一个礼拜五天班,来回280公里,周末偶尔出去转转,半个月充一次电刚刚好。
这数字放插混圈子里算什么水平?理想L9是215公里,问界M9大概230公里出头。多出来的一百多公里,意味着城市通勤基本不用烧油。老张算过一笔账,一个月电费不到200块,要是开燃油车,油钱至少得800。
电池容量63度,用的是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包做成了CTC结构,把模组省了,空间利用率上去了,第三排坐姿也没被牺牲掉。
关键是充电速度。800伏高压平台,峰值功率430千瓦,电流615安。充电枪比普通国标的细了一圈,女生也能单手插拔。20%到80%的电量,实测下来11分48秒。要知道,很多纯电车到了70%以后功率就掉下来了,这车80%的时候还能保持250千瓦。
工程师说秘密在液冷系统,双进双出,温差控制在3度以内。电池不过热,功率自然掉不下来。
5米2的块头,转弯半径比卡罗拉还小
停车场里遇到过一次,旁边那台车正倒车入库,来来回回打了三把方向。我看着他折腾,心想这要是开着5米2的大车,估计得更费劲。
结果人家一把就进去了。
后来才知道,后轮能转向,最大角度16度,转弯半径5米4。要知道,卡罗拉的转弯半径都要5米7。这么大的车身,掉头的时候一把就过去,确实有点出乎意料。
悬架用的是三腔空气悬挂,配合CDC和EDC,0.5秒就能完成调整。过减速带的时候,车身垂向加速度能从3.2个G降到1.3个G。坐后排的人,头顶跟车顶的距离波动不超过3毫米。
更夸张的是,前摄像头配合高精地图,能提前15米识别路面颠簸。悬架先泄压再补油,整个过程坐在车里几乎感觉不出来。有一次我用手机拍视频,画面稳得像开了防抖。
车长5230毫米,宽2025毫米,轴距3120毫米。停在理想L9旁边,明显宽出一截。机盖做得高,D柱垂直,22寸的抛光轮毂,胎宽275毫米。远看有点库里南的意思,近看细节也经得起推敲——棱线压得很锐,晚上解锁,地面会投射出山字形的光毯。
4颗激光雷达,城区辅助驾驶够用了
车顶1颗,前翼子板2颗,后保险杠1颗,加上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传感器总数34颗。
用的是华为ADS系统,城区领航辅助据说覆盖了全国主要城市。有朋友在深圳南山区测过,早晚高峰26公里,零接管通过了8个无保护左转,3个城中村临停路段。横向避障距离最小9厘米,差不多一把直尺的宽度。
系统对快递三轮、外卖摩托的识别距离能到120米,比人眼反应快3秒。夜间暴雨的时候,能见度降到150米,激光雷达还能稳定输出点云数据,仪表盘上会把横穿的行人标成红色小人,声音加图像双重提醒。
不过说实在的,再聪明的系统也只是辅助,方向盘还得自己握紧。它更像个细心的副驾,帮你盯着路况,关键时刻提个醒,但不能完全依赖。
座舱是鸿蒙系统,手机导航能直接投屏,3秒完成流转。语音助手不用唤醒词,副驾说声“我冷了”,右边空调自动升温2度,座椅通风也会关掉。
回家模式挺有意思,距离家500米的时候自动触发,家里的空调、灯光、窗帘同步开启,热水器调到42度,扫地机器人自己回去充电。整套流程2秒完成。
双电机571匹马力,油耗却只要6升
前异步后永磁,综合功率420千瓦,扭矩840牛米。零到百5.3秒,对于3.1吨的车重来说,这加速能力算是够用了。
重点在省电。后电机用的是0.2毫米超薄硅钢片,效率97.5%。高速巡航的时候单电机工作,能耗18度电每百公里。急加速时前电机0.2秒介入,扭矩爬升1200牛米每秒,坐副驾的人几乎感觉不到顿挫。
增程器是1.5T发动机,热效率45.18%,一升油能发3.8度电。长途油耗6.1升每百公里,比理想L9低半升。
有工程师在吐鲁番做过测试,45度高温连续10次全油门加速,电机温度稳定在155度,磁钢退磁率小于1%。这意味着十年之内性能基本不会衰减。
电池包底部用的是1.5毫米高强度钢加铝合金装甲,国标要求100毫米落球撞击,他们直接加到150毫米。热扩散测试,明火炙烤90秒,外部650度,内部电芯温升不到3度。
车内摄像头都配了物理挡板,副驾屏幕后面的摄像头能一键断电。鸿蒙系统数据本地加密,第三方APP调不了麦克风和定位。后台每次调用都有日志上传云端,车主可以随时查看。
二排零重力座椅,按摩点位有26个
座椅里装了36个压力传感器,上车自动匹配体型。26个按摩点覆盖肩背腰臀腿,模拟叩击、揉捏、指压三种手法,循环时间最长30分钟。
加热功能连扶手都覆盖了,冬天握方向盘不会冻手。
零重力模式一键开启,坐垫抬高8度,靠背下调30度,腿托伸到小腿位置。身高175厘米的人躺下去,大腿跟坐垫的压强能降到22毫米汞柱,达到医用零重力标准。
座椅骨架用的是镁铝合金,比钢板轻28%。侧碰的时候,激光焊接的吸能块会主动断裂卸力,舒适性和安全性都照顾到了。
内饰主线条取自泰山日出,仪表台分三段:上层真皮,中层白蜡木,下层麂皮绒,用0.3毫米的金属饰条分割。256色氛围灯藏在木皮下面,白天看不见,晚上亮起来像银河。
副驾前面有块12.3寸隐藏屏,息屏的时候跟木纹饰板同色,开机3秒渐亮。UI是青绿山水纹理,据说是美院团队手绘的。
音响是丹拿的,22个扬声器加4个头枕私享单元,总功率1520瓦。听《渡口》的时候,鼓点能下潜到24赫兹,车门饰板不振手。
OTA升级只要20分钟
天元架构,一颗800TOPS主控加4颗区域控制器,以太网主干10Gbps。升级包30GB,20分钟刷完,比新势力平均40分钟快了一倍。
双区备份机制,A区运行B区备份,升级失败0.1秒回滚,不会断电也不会死机。
智能驾驶、动力、底盘、座舱四大域都能OTA。厂家承诺每年至少4次重大更新,AI代客泊车、高速L3脱眼这些功能,法规一放开就能OTA解锁。
车卖出去之后越用越新,二手车残值也能有个隐形托底。
写在最后
50万这个价位,选择挺多的。理想、问界、蔚来,各家都有拿手的产品。
这台车的出现,或许给市场增加了另一个选项——央企背景、370公里纯电续航、12分钟快充、灵活的车身、华为智驾。
它适合什么人?大概是需要大空间、经常跑长途、对续航有要求、又不想在智能化上妥协的家庭用户。
值不值,每个人答案不一样。买车这事儿,参数是一方面,坐进去试试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