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深度研究:大型车,自主品牌何以向高端突围?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联证券,高登、陈斯竹、喻虎)

1. 大型车市场风云突变,自主品牌份额提升

1.1大型车:20 万以上 C/D 级轿车、C/D 级 SUV 和 MPV

本报告将高端大型车定义为售价在 20 万元以上的 C/D 级轿车、C/D 级 SUV 及 MPV 车型。C 级车轴距范围为 2.8-3.0 米,排量一般为 2.4L 升以上,代表车型包括奔驰 E 级、宝马 5 系和奥迪 A6。D 级车轴距超过 3.0 米,排量大于 3.0 升,代表车型为奔 驰 S 级、宝马 7 系和奥迪 A8。MPV 车型则以宽敞的车内空间和多座布局为特点,兼 顾乘坐舒适性和装载能力,代表车型包括别克 GL8、本田奥德赛和丰田埃尔法等。大 型车多用于高端商务接待、家庭多人出行及豪华私人使用,主要目标人群为公司高管、 高净值人群及多孩家庭。

1.2国内大型车市场高速增长,自主品牌表现亮眼

国内大型车市场高速增长,销量稳步上行。大型车销量从 2018 年的 118.7 万辆 增至 2023 年的 282.7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 19.0%;乘用车整体销量从 2366.8 万辆 增至 2597.5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仅为 1.9%。2024 年前三季度,大型车销量达 229.9 万辆,同比+19.6%,延续了强劲的增长态势;相比之下,乘用车整体销量为 1865.4 万辆,同比增长仅 3.1%。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大型车,自主品牌何以向高端突围?-有驾

大型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持续突破,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和市场渗透能力。自 主品牌销量从 2018 年的 10.2 万辆增长至 2023 年的 151.3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 71.3%。对应的市场份额从 8.6%大幅提升至 2023 年的 53.5%。2024 年前三季度自主 品牌持续高增,销量达 149.0 万辆,同比+54.2%,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至 64.8%。自 主品牌大型车崛起,SUV 引领大型车市场增长。 分品牌来看:自主品牌崛起。2024 年前三季度,问界、理想、比亚迪(王朝+海 洋)大型车销量分别达到 24.5/22.7/17.2 万辆,市场份额分别为 10.6%/9.9%/7.5%。 合资品牌持续承压,奥迪、奔驰、宝马、大众市场份额显著萎缩,销量逐步被自主品 牌赶超。丰田虽有增长,但增速明显落后于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正凭借新能源优势重 塑大型车市场格局,合资品牌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剧。体现了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 高端化产品布局和市场精准定位取得的显著成效。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创新和消费升 级红利,正加速抢占市场主导地位,重塑大型车市场格局。

分车型看:大型 SUV 引领增长。SUV 销量从 2018 年的 16.9 万辆增至 2023 年的 113.2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达 46.3%,占比从 14.3%大幅提升至 40.1%。2024 年前三 季度,大型 SUV 销量达 102.7 万辆,同比+48.8%。MPV 销量从 2018 年的 31.1 万辆增 至 2023 年的 71.3 万辆,2024 年前三季度销量为 46.9 万辆。大型轿车微增,从 2018 年的 70.7 万辆增至 2023 年的 98.1 万辆,2024 年前三季度销量为 80.2 万辆。SUV 凭 借空间优势和新能源车型的崛起,正重塑大型车市场格局。

分能源形式看:大型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高端大型纯电渗透率较低。 大型车新能源渗透率从 2018 年的 3.1%快速提升至 2023 年的 49.1%,2024 年前三季度进一步跃升至 61.9%。大型传统燃油车销量相对稳定,从 2018 年的 115.1 万辆增 长至 2023 年的 143.8 万辆;2024 年前三季度销量为 87.7 万辆,同比-17.6%。大型 插电混动和纯电车型增长显著,销量分别从 2018 年的 1.7/1.9 万辆激增至 2023 年 的 83.8/55.0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分别达 118.0%/95.4%;2024 年前三季度销量分别 达 88.9/53.4 万辆,分别+76.4%/+50.4%。虽然大型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稳步提升, 但在 40 万以上价格带纯电渗透率较低,尤其是大型纯电轿车,2023 年 40 万以上大 型 SUV、MPV 及轿车纯电渗透率分别为 22.1%/32.2%/2.6%。

2. 大型车市场自主品牌表现如何?

2.1大型 SUV:新能源渗透率较高,自主份额全面领先

自主品牌在大型 SUV 市场实现全面突破。大型 SUV 市场,自主品牌随着新能源 渗透率的提升实现全面突破,尤其是在 30 万以上大型 SUV 市场。2018 年,20-30 万、 30-40 万以及 40 万以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0.0%、0.0%和 14.8%,对应的自 主品牌份额分别为 96.4%、14.8%和 14.8%。2024 年前三季度,20-30 万、30-40 万以 及 40 万以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69.2%、80.7%和 74.6%,对应的自主品牌份 额分别为 81.0%、83.9%和 71.5%。

从品牌端来看,大型 SUV 市场问界、理想引领自主品牌突破。问界、理想凭借自 身强大的产品力和领先的技术引领大型 SUV 市场。2024 年前三季度,20-30 万价格 带中 TOP5 销量的品牌除了大众其余均为自主品牌,其中领克销量稳步提升,引领该 价格带市场。30-40 万价格,理想和问界表现亮眼,尤其是问界品牌销量快速增长, 大众品牌仍占据一席之地,总销量位居品牌第三。40 万以上价格则由问界品牌引领, 2024 年前三季度,40 万以上价格带合资品牌宝马仍具有较强竞争力,以 6.2 万辆位 居第三。我们认为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合资燃油车型或进一步承压。

从车型来看,领克 08、问界 M7 和问界 M9 分别引领各价格带。2024 年前三季度, 20-30 万价格带中领克 08 以 5.5 万辆稳居第一;TOP5 车型销量中,合资品牌大众途 观 L Pro 表现稳健,以 2.1 万辆稳居第三,其余全为自主品牌车型。30-40 万价格 带,问界 M7 保持高速增长,2024 年前三季度以 15.2 万辆位居第一;理想 L7 虽然销 量有所下滑但仍以 9.8 万辆位居第二,理想 L8 和坦克 500 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大 众途昂仍具较强竞争力,以 3.3 万辆位居第五,为此价格带 TOP 销量唯一合资车型。 40 万以上大型 SUV 市场,问界 M9 销量显著领先于其他车型。2024 年前三季度,问 界 M9 销量达 10.8 万辆,稳居第一;理想 L9 销量受到 M9 的影响比较显著,销量呈 现较大下滑,但仍以 6.5 万辆位居第二;40 万以上大型 SUV 市场销量 TOP5 的车型中 合资车型仅剩宝马 X5,且为传统燃油车。我们认为随车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合 资燃油车型或进一步承压。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大型车,自主品牌何以向高端突围?-有驾

自主品牌大型 SUV 通过性价比错位竞争。自主品牌通过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配 置构建竞争优势,叠加较高性价比对合资品牌形成错位竞争,从而对合资品牌产生冲 击。问界 M9 依托增程式动力实现低油耗和长续航,同时搭载 HUAWEI ADS 系统,满足 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需求,以相对低的定价实现高性价比。相比之下,宝马 X7 和奥 迪 Q7 等合资品牌曾经引以为傲的动力性能已经无法与新能源车竞争,智能化配置不 足,难以适应新能源化趋势,同时比自主品牌价格更高,甚至贵一倍以上。随着消费 者对智能化和经济性要求提升,自主品牌在高端 SUV 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2.2MPV:新能源渗透率稳步提升,自主品牌仍有较大空间

MPV 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开始逐步突破。MPV 市场,新能源渗透率随价格带 向上渗透率快速提升,尤其是 30 万以上价格带市场。2018 年,20-30 万、30-40 万 以及 40 万以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0.0%、8.2%和 0.0%,对应的自主品牌份 额分别为 17.1%、8.2%和 0.0%。2024 年前三季度,20-30 万、30-40 万以及 40 万以 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9.5%、46.4%和 75.9%,对应的自主品牌份额分别为 59.1%、43.3%和 77.1%。

从品牌端来看,20 万以上 MPV 市场合资品牌仍具较强竞争力。20-30 万价格带, TOP5 销量的品牌中已经有三个自主品牌。不过,20-30 万价格带 MPV 销量主要集中 在 TOP3 品牌。广汽传祺在这个价格带有明显的优势,从 2021 年开始持续引领。2024 年前三季度,广汽传祺以 4.9 万辆的销量稳居第一,本田和奔驰则分别位居第二和 第三。30-40 万价格带,丰田和腾势品牌表现强势,别克销量开始承压。具体来看, 2024 年前三季度,丰田品牌以 10.6 万辆引领该价格带,腾势则以 7.6 万辆位居第 二;别克品牌销量出现大幅下滑,以 4.3 万辆位居第三;第四和第五均为自主品牌, 不过销量较低仅为 1.7 万辆。40 万以上价格则由岚图品牌引领。2024 年前三季度, 岚图以 2.7 万辆位居第一,销量已经与 2023 年全年销量持平;极氪和奔驰分别以 1.1 和 1.0 万辆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从车型来看,传祺 M8、腾势 D9 和岚图梦想家分别引领各价格带。2024 年前三 季度,20-30 万价格带中传祺 M8 以 4.6 万辆稳居第一,从 2021 年开始连续四年位居 该价格带 MPV 销量第一;TOP5 车型销量中,合资品牌仅有本田奥德赛和奔驰威霆,分别以 3.0 万辆和 1.2 万辆位居第二和第三。30-40 万价格带,腾势 D9 强势引领, 2024 年前三季度以 7.6 万辆位居第一;赛那、格瑞维亚和别克 GL8 分别以 5.8 万辆、 4.8 万辆和 4.3 万辆分别位居第二到第四;其中 GL8 销量出现明显下滑,2023 年以 12.1 万辆位居第一。40 万以上 MPV 市场,岚图梦想家引领自主品牌突围。2024 年前 三季度,梦想家销量达 2.7 万辆,稳居第一,销量已经与 2023 年全年持平;极氪 009 也具有较强竞争力,以 1.1 万辆位居第二;40 万以上 MPV 市场合资车型还有奔驰 V 级和别克世纪,分别位居第三和第五,预计随着新能源持续渗透自主品牌销量持续突 破,两者销量或进一步承压。

电动化、智能化叠加性价比推动自主品牌 MPV 突破。在 20-30 万价格带,传祺 M8 在尺寸、动力、智能化等方面均超越合资品牌本田奥德赛,价格方面也更具吸引 力,因此近几年传祺 M8 在 20-30 万价格带销量稳居第一。合资品牌在更高价位传统 动力的 MPV 车型依靠品牌仍具竞争力,不过自主品牌通过电动化和智能化实现超车。 如腾势 D9 依靠电动化、尺寸等方面的优势领跑,不过赛那、别克 GL8 等车型仍占据 较高市场份额。在更高端的 MPV,岚图梦想家、理想 MEGA 等也实现了超越,尤其是 岚图梦想家,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叠加华为乾崑智驾和鸿蒙座舱实现销量高增,10 月、 11 月连续两月位居 MPV 销量榜首。预计随着电动化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智能化的 推动,自主品牌 MPV 销量有望进一步增长。

2.3大型轿车:40 万以内自主引领,40 万以上仍由合资主导

大型轿车 40 万以内市场通过电动化实现自主品牌的突破,但 40 万以上高端市 场新能源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 40 万以内大型轿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 2018 年,大型轿车在 20-30 万、30-40 万以及 40 万以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0.0%、0.0%和 2.9%,对应的自主品牌份额分别为 73.5%、7.5%和 0.0%。2024 年前三 季度,20-30 万、30-40 万以及 40 万以上价格带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 100%、94.2%和 6.5%,对应的自主品牌份额分别为 100.0%、100.0%和 3.1%。在新能源加速渗透下, 自主品牌已经在 40 万以内价格带实现全面突破,但 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场自主品 牌几乎还未突破,份额也是低个位数。

从品牌端来看,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场基本由合资品牌垄断。40 万以内大型轿 车市场,自主品牌已经实现全面突破,TOP5 品牌销量均为自主品牌。具体来看,20- 30 万价格带大型轿车市场,比亚迪具有绝对优势,2023 年以 22.8 万销量几乎垄断 市场。不过进入 2024 年,小米、银河、智界等自主品牌销量开始提升,尤其是小米 汽车。2024 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汽车品牌以 16.4 万辆稳居第一,小米则异军突起, 以 7.1 万辆稳居第二。30-40 万价格带的大型轿车市场,极氪品牌具有显著优势, 2024 年前三季度以 8.0 万辆引领市场,已经超过 2023 年全年销量;阿维塔销量开始 逐步提升。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场,几乎全部由合资品牌所垄断,TOP5 销量的品牌 均为合资品牌,其中奥迪、奔驰和宝马稳居前三。2024 年前三季度,奥迪、奔驰、 宝马品牌大型轿车销量分别为 16.4 万辆、10.3 万辆和 6.4 万辆,持续引领市场。

从车型来看,比亚迪汉和极氪 001 分别引领 20-30 万以及 30-40 万大型轿车市 场,奥迪 A6 则稳居 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场销量第一。2024 年前三季度,20-30 万 价格带中比亚迪汉以 16.4 万辆稳居第一,从 2020 年开始连续五年位居该价格带大型轿车销量第一;小米 SU7 销量显著提升,2024 年前三季度以 7.1 万辆稳居第二。 30-40 万价格带,极氪 001 表现亮眼,2024 年前三季度以 8 万辆位居第一,远超第 二名阿维塔 12。40 万大型轿车市场,奥迪 A6、奔驰 E 级以及宝马 5 系稳居大型轿车 市场销量前三。2024 年前三季度,奥迪 A6 以 14.2 万辆引领 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 场,奔驰 E 级和宝马 5 系分别以 10.0 万辆和 6.4 万辆位居第二和第三,而自主品牌 在 40 万以上价格带仍未突破。

大型自主品牌轿车在综合性价比方面超越合资,但高端豪华品牌方面沉淀不足。 在大型轿车领域,自主品牌在性价比、智能化、动力等方面超越合资品牌,从而抢占 了 40 万以内大型轿车市场。但由于自主品牌在高端豪华轿车领域积累缺乏,尤其是 品牌构建方面,短期难以与已经积累多年的合资品牌抗衡。

3. 大型车市场自主品牌何以向上突围?

3.1电动化:助力自主品牌销量高增

新能源渗透率与自主份额正相关,新能源加速重塑国内大型乘用车市场格局。 根据 Marklines 批发销量数据,大型车市场,自主品牌份额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 快速增长。大型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从 2018 年的 3.1%快速提升至 2024 年前三季度 的 61.9%。自主大型车品牌份额随之提升,从 2018 年的 8.6%提升至 2024 年前三季 度的 64.8%。我们认为,电动车渗透率快速提升,主要还是电动汽车在使用成本、动 力性、静谧性方面领先燃油车,更受消费者欢迎。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大型车,自主品牌何以向高端突围?-有驾

电动车在使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由于使用成本涉及油价/电价等变量影响, 假设 92#汽油 7.85 元/L、95#汽油 8.35 元/L,电价按家用平均 0.5 元/度、快充平均 1.5 元/度,1 年 20000km,并根据各车型的车主口碑统计平均电/油耗,计算每百公 里的能耗费用以及五年的总费用。可以发现,电动车五年综合成本显著低于油车,尤 其是在有家充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省下更多,而且是用车年限越长、行驶公里数越多, 成本差距就越明显。而且由于电车的结构简单,在车辆保养方面也并不复杂,主要就 是更换空调滤芯、电器电路的常规检查,在保养方面相比油车也有明显优势。

电动汽车在动力性能上相比燃油车拥有显著优势。由于电机特性使得电动车在 低速的加速性能一般比同级别传统油车更加优秀,十几万的电动车加速性能比肩几 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华燃油车。因为电机具有起步和低速时高扭矩特性,瞬时扭矩较 大,而且响应时间可以做到毫秒级,远高于发动机的响应时间。以小米 SU7 为例,其 电机最大功率为 220kW, 最大扭矩 400N.m,官方零百加速只需 5.28 秒。其扭矩、加 速性能远高于相同价位的燃油车帕萨特,也接近甚至高于价格远高于小米 SU7 的奥 迪 A6L、宝马 7 系等众多豪华车型。

电动车在乘坐舒适度、静谧性方面也占据优势。相较于同级燃油车发动机产生的抖动以及噪音,电动汽车由于采用电机驱动,行驶过程中除了急加速时略显电机声外, 其他行驶过程中均表现出更加优秀的静谧性。

3.2智能化:推动自主品牌份额进一步提升

智能化有望进一步推动自主品牌高端突围。“汽车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 能化”已成为行业共识。智能化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等一系列汽车智 能化技术,其中,智能驾驶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也是自主品牌向上突围的最重要的 驱动力之一。当前,自主品牌已经借助电动化实现份额的超越,但合资品牌占据一定 的市场份额。进入下半场,我们认为在电动化的基础上,智能化有望进一步推动自主 品牌份额的提升。 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高阶智驾方案加速普及。2023 年,L2 渗透率达 32.7%, 较 2016 年的 0.6%实现飞跃,预计 2025 年增至 43%,2030 年升至 45%。L2+渗透率从 2022 年的 2.6%快速升至 2023 年的 6.0%,预计 2025 年达 21%,2030 年升至 32%,成 为行业短期终局方案。这一趋势受益于高算力芯片放量及中算力方案普及,同时 L3 政策开放滞后进一步推动 L2+发展。L0 渗透率逐年下降,预计 2030 年降至 13%,L1 渗透率维持 10%左右。2024 年,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加速 L2 推广,低算力方案主 导当下市场,高算力方案逐步渗透中高端车型。

高阶智驾算力在 20 万以上中大型车加速配置,成智能化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车 端高端算力是高阶智能驾驶上车的基础,根据中保信数据,配置高端算力(如英伟达 OrinX、华为昇腾 610)的车型渗透率快速提升。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9 月,整体高 端算力搭载率从 11.1%增至 37.2%,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20-30 万价格带增速最为 显著,渗透率从 0%跃升至 49.1%,引领市场发展。30-40 万区间从搭载高阶智驾车型 的渗透率从14.6%增长至35.2%,表现稳健。40万以上车型高阶智驾算力渗透率较低, 从 2023 年 1 月的 13.0%提升至 2024 年 9 月的 25.9%。

智能座舱:2024H1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 80%,较 2019 年增长 61.1%。截至 2024 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智能座舱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 80%,达到 84.3%,较 2019 年的 23.2%增长 61.1%。车联网、OTA 在线升级、10 英寸以上中控屏以及语音识别等功能 已经成为很多车型的标准配置,也逐渐成为消费者购车必备需求。

自主品牌在 OTA 在线升级全面领先。自主品牌在 OTA 市场渗透率方面表现亮眼, 自主新势力、自主主流品牌均领先于海外品牌。截至 2024 年上半年,自主品牌 OTA 市场渗透率均突破了 85%。海外品牌虽然在 2022 年开始发力并快速提升,但到 2024 年上半年仅达到 60%的水平。分价格带来看,除了 10 万以下车辆 OTA 渗透率达到 60% 的水平,其他价格带 OTA 渗透率均超过 80%。在 OTA 技术助力下,车企智能化技术可 实现快速上车。如 2024 年多款已上市的车型实现领航/导航驾驶辅助 NOA、AEB 等智 驾新功能的 OTA 推送,且在持续不断的优化完善,帮助自主品牌持续构建自身竞争 力。

自主品牌在智能化配置全面领先,助力自主品牌份额持续提升。问界 M9、理想 L7/L8/L9 等车型均支持高级别辅助驾驶,搭载高算力域控制器,例如华为 MDC 610 和英伟达 Orin X,传感器方案覆盖 11V3R12U1L1D,具备激光雷达和高精度摄像头配 置。相比之下,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虽以 FSD 系统为核心,但在国内 FSD 仍 无法使用,主要还是增强版辅助驾驶;奔驰 E 级和奥迪 A6L 的 ADAS 配置则更为基础, 仅支持 L1 或 L2 级别。自主品牌通过整合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和领先的传感器技 术,显著提升智能化水平,在自动驾驶能力、感知精度和算力规模上实现对外资品牌 的全面超越,为高端新能源市场注入强劲竞争力。

4. 大型车市场自主品牌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40 万以上大型轿车、30-40 万 MPV 市场以及进口车市场自主品牌仍有机遇。从前面大型车市场分析可知,当前自主品牌在大型 SUV 领域已经实现全面突破,份额 已经远超合资品牌。但在大型轿车和 MPV 领域,自主品牌份额仍未实现突破。在 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场几乎被传统合资品牌奥迪、奔驰、宝马等所垄断,自主品牌份额 仅为 3.1%,而且新能源渗透率较低,市场规模较大,我们预计 2024 年 40 万以上价 格带大型轿车销量有望达 50 万辆。而在 MPV 领域,自主品牌和合资竞争激烈,自主 品牌在 20-30万以及 40 万以上价格带实现了突破,但在 30-40 万价格带核心品牌 MPV 仍具优势。而这个价格带 MPV 销量规模较最高,我们预计 2024 年 30-40 万价格 带 MPV 销量达 40 万辆。进口车领域,国内进口车年销量整体在 60 万辆水平,自主 品牌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大型车,自主品牌何以向高端突围?-有驾

4.1大型轿车和 MPV 市场自主品牌有望持续增长

40 万以上大型轿车市场自主替代空间广阔。40 万级以上大型轿车市场仍以奥迪 A6、宝马 5 系、奔驰 E 级等合资车型为主。2018-2023 年,这三款车型销量规模相对 稳定,合计年销量维持在 45 万左右,不过对应的市场份额从 63.0%下滑至 47.9%。2024 年前三季度,这三款合资车型销量为 30.7 万辆,同比-12.8%。我们认为随着 40 万以上大型新能源轿车逐步渗透,自主品牌份额有望逐步突破,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MPV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自主品牌车型有望加速替代。2018-2021 年,别克 GL8 稳居市场主流车型,持续占据较高份额。然而,随着 2022 年赛那和 2023 年格瑞维亚 等新车型的上市,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加复杂。2018-2023 年,主流合资 MPV 销量从 29.8 万辆增长至 36.4 万辆,年均复合增速为 4.1%,销量稳步增长。但 2024 年 1-9 月,主流合资 MPV 的销量降至 19.5 万辆,同比下降 26.7%。这侧面反映出 MPV 市场 中,自主品牌凭借价格和配置的优势,进一步蚕食了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 MPV 市场将会是自主品牌新的增长点。

4.2进口市场仍是蓝海,自主品牌大型车销量可期

国内进口车市场整体维持在 60 万辆以上规模。2022 年至 2024 年前三季度,乘 用车进口销量分别为 76.8/76.9/53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8.2%/+0.1%/-14.3%。其 中,大型及中大型进口车的销量和增速也承压,2022 年至 2024 年前三季度销量分别 为 54.3/54.8/38.9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5.5%/+1.0%/-10.7%。这一趋势背后,主 要是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尤其在新能源、智能化和性价比方面的优势。而且埃尔法、 帕拉梅拉等车型热销,且自主品牌还未有相似车型,若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智能化 等领先技术打造更具性价比的相似车型,则有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推动销量和经营 业绩的提升。

进口 MPV 市场,埃尔法备受国内用户欢迎。根据汽车流通协会数据,目前丰田 埃尔法每年国内销量约为 2 万辆,作为一款售价 90 万左右的 MPV,其市场规模可观。 从配置端来看,国产 MPV 在空间尺寸、动力、油耗、智能化等方面配置比埃尔法更有 优势,而且价格甚至不到埃尔法的一半。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主流国产 MPV 具有较高 性价比,在动力性能、智能化等配置方面全面对标的情况下,自主品牌通过打造相似 车型并以更低价格进行错位竞争,则自主品牌有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实现销量和业 绩的增长。

大型进口轿车,奔驰 S 级、帕拉梅拉等热销车型销量稳健。大型进口轿车领域, 雷克萨斯 ES 持续领跑,虽然销量较 2021 年有所下降,但 2024 年 1-10 月仍售卖 9.5 万辆;奔驰 S 级、宝马 7 系等高端轿车销量开始呈现不同程度下滑,S 级由 2021 年 的 2.4 万辆降至 2024 年 1-10 月的 1.4 万辆,但作为售价接近百万的车型其市场空 间仍具吸引力。自主品牌在高端大型轿车领域突破缓慢,不过自主新势力品牌如小米、 蔚来以及华为系享界等开始逐步突破。在华为加持下,江淮尊界 S800 也开始崭露头 角,尊界 S800 发布 48 小时收获订单 2108 台,而与之对标的迈巴赫 S 级、宝马 7 系 全年销量才 1 万左右。

进口大型 SUV 市场,奔驰 GLE 仍受欢迎。在进口大型 SUV 市场,奔驰 GLE、雷克 萨斯 RX、保时捷 Cayenne 引领市场。2021 年至 2024 年 1-10 月,奔驰 GLE 级销量虽 有所下滑但年销量仍超过 4 万辆。作为一款售价超过 70 万的中大型 SUV,其市场规 模接近三百亿。而对于这些热销进口大型 SUV 车型,自主品牌仍未切入,若自主品牌 采用类似小米 SU7 策略,叠加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优势以及较高的性价比,自主品 牌有望创造新的需求,从而推动销量和收入的增长。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大型车,自主品牌何以向高端突围?-有驾

4.3大型车供给丰富,自主品牌销量有望稳健增长

大型车市场迎来密集的新车发布潮,销量增长可期。比亚迪、吉利、赛力斯等车 企纷纷布局大型车市场,2024 年已经推出系列大型车,并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更多大 型车以抢占市场。如比亚迪 2024 年推出腾势 Z9、Z9GT、方程豹豹 8 等中大型车, 2025 年计划推出腾势 N9、唐 L、汉 L 等更多大型车覆盖更多价格带。理想汽车则是 在当前增程动力体系下,全面布局纯电车型,预计推出 L7、L8 以及 L9 对应的纯电 SUV,通过双动力布局进一步抢占大型车市场。赛力斯则计划在 2025 年上半年推出 40 万级中大型 SUV 车型 M8,进一步完善车型布局,覆盖 20-50 万级 SUV 市场。我们 认为,在大型车市场保持稳健增长的情况下,车企全面布局大型车市场有望推动其销 量的增长,也建议关注相关车企。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转自:未来智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