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这汽车圈的“老炮儿”,最近可不安分,又是换将,又是组“华系班子”,上海车展上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乍看,这不就是舶来车企在中国地界儿讨生活的寻常戏码吗?可细品,这滋味儿,好像又有点儿跑偏。
这几年,中国车市的风向变得忒快,快到连“老炮儿”都险些掉队。往昔是“普世圭臬”横行天下,如今呢?得瞅中国金主儿的脸色,得听中国攻城狮的号令。说白了,就得“接地气儿”。
何出此言?你琢磨琢磨,早先买车,图的是个金字招牌,图的是“原装进口”。如今呢?消费者猴精猴精的,参数、配置、智能化,一样都不能拉胯。比亚迪、吉利这些土生土长的牌子,把配置堆得像不要钱似的,价格还亲民,直接把合资品牌逼到墙角根儿。像现代起亚、三菱这些,也曾有过高光时刻,现在呢?车展上都快寻不见踪影了。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丰田自然也嗅到了这股子危机。于是,就有了这“立足全球,更懂中国”的门道。啥意思?就是全球品质不能丢,但更要贴合中国市场的脉搏。这“接地气儿”体现在哪儿?一是人事换防,中国区干将上位,更有话语权;二是研发本土化,搞了个“华系班子”,让中国攻城狮来定调中国市场的产品。
这“华系班子”可不是花架子。他们能拍板车型,能敲定技术路线,甚至能支配银子。这在以往的丰田,简直是天方夜谭。要知道,丰田以前可是把核心技术捂得严严实实,啥都是东瀛说了算。如今放权给中国团队,可见丰田是真的捉襟见肘了。
而且,这“RCE体制”还真有点门道。广汽丰田铂智3X,就是这体制下的头一个“娃”。这车一出,销量还真不赖,堪称丰田久违的走俏款。看来,让深谙中国市场的人造中国车,还真是正解。
当然,兴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新瓶装旧酒罢了?丰田还是那个丰田,骨子里还是“全球那一套”。但依我看,丰田此番变革,绝非止于表面。把研发决策权下放中国,这可是动真格的。你想啊,以往是日本总部说了算,中国团队只能献计献策,如今是中国团队拍板,日本总部反倒要洗耳恭听。这意义可大相径庭。
仅从人事变动这个细节,便能窥见丰田此番确是铁了心要改弦更张。早先丰田中国区的高管,清一色是日本人,现在呢?董长征、李晖这些中国面孔,坐上了要津。这说明,丰田开始信任中国团队,开始笃信中国市场。
不过,话说回来,丰田的考校还远未落幕。中国车市的角逐忒过惨烈,造车新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智能化、电动化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丰田想要在中国市场稳住阵脚,光靠“接地气儿”还远远不够,还得拿出看家本领,还得孜孜不倦地学习、推陈出新。
与固有认知相悖的是,中国市场已不再仅仅是个“代工车间”,而是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丰田若想在中国市场有所斩获,就得拥抱中国伙伴,借力中国本土化的供应链和人才。以中国伙伴的“长板”,补齐自身的短板。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时,是否忽略了本土创新的能量?丰田的这次变局,或许能予我们一些启迪。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本土化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安身立命的手段。
总而言之,丰田的这番“大动作”,不仅仅是丰田自家的事,也给其他舶来车企敲响了警钟:想在中国地界儿混,就得真正融入中国,就得真正读懂中国金主儿的心思。而这,或许才是“全球化”的真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