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就说这几年的汽车市场吧,真是热闹得不行。
打开手机,到处都是关于新能源车的消息,今天这个品牌发布了新技术,明天那个品牌又晒出了新一周的销量榜,好像谁不谈点电动化、智能化,就跟不上时代了似的。
在这种大环境里,像比亚迪那样全面转型的,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吉利、长安这些老牌大厂,也推出了像极氪、深蓝、阿维塔这样的新品牌,在新能源市场里玩得风生水起。
可偏偏有那么一家车企,显得有点“特立独行”,它就是长城汽车。
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按理说,长城汽车家大业大,底子厚实,可围绕着它和它的当家人魏建军,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议论。
有的人说,长城动作太慢了,在纯电动车领域没跟上节奏,已经老了。
也有的人说,你看人家新势力每周销量节节高,长城好像都没什么声音了。
这些话听多了,难免让人心里犯嘀咕:难道这个曾经靠着哈弗H6创造了销量神话的国民品牌,真的要掉队了吗?
还是说,这背后另有文章?
咱们今天就试着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用大白话聊个明白。
首先,很多人觉得长城“慢”,主要是拿它和那些一头扎进纯电动车领域的品牌比。
这种看法其实有点片面。
咱们打个比方,汽车行业的新能源转型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搬家工程。
有的家庭,家当比较少,说搬就搬,直接换个新地方,从头开始,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新势力品牌,它们没有过去的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全力冲刺。
但长城汽车不一样,它更像一个家底非常丰厚的大家族,家里不仅有新置办的家电,还有很多用了多年但依然非常好用的红木家具。
你不能要求它像个小家庭一样,把所有东西一扔了之,直接搬走。
它的搬家方式,必然是更加稳妥和全面的。
所以我们看到,长城汽车的策略,不是单押一条赛道,而是多条腿走路。
一方面,它在新能源领域下功夫,搞出了自己的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
这个技术挺有意思,它不像有些混动要么为了省油牺牲性能,要么为了性能油耗高得吓人,它想办法在性能、油耗和四驱体验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在技术上是很有含金量的。
另一方面,长城没有像很多车企那样,彻底放弃内燃机的研发。
恰恰相反,在大家都觉得大排量发动机是过去式的时候,它硬是投入巨资,研发出了我们国家自己的3.0T V6发动机,还把它和混动系统结合起来。
这种做法,可能在追求“短平快”的人看来,不够激进,不够“互联网思维”。
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看那些世界顶级的汽车巨头,比如丰田、本田,它们走的其实也是类似的路子。
它们深知,未来的能源形式可能不是唯一的,技术路线也不是只有一条。
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也不能放弃自己在传统燃油和混动技术上的优势。
这是一种既有进攻能力,又给自己留足了战略纵深的成熟做法。
说白了,长城选择的是一条更难走,但可能也更稳健的路,这不叫慢,这叫稳扎稳打,厚积薄发。
接着,咱们再聊聊销量这个事。
现在很多朋友看车,都习惯了看每周公布的新势力销量排行榜。
这个榜单一出来,谁卖了一千多台,谁卖了两千多台,一目了然,很容易给人一种“这些车卖得真火”的感觉。
这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宣传方式,但我们作为消费者,也得学会看数据背后的东西。
一周卖一两千台,一个月下来就是大几千台,一年下来就是几万到十万台。
这个成绩对于一个初创品牌来说,当然非常了不起。
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长城这样的体量级选手。
我们不妨去查查长城汽车每个月的总销量数据。
就拿去年的数据来看,长城汽车一年卖出了一百二十多万辆车。
平均到每个月,就是十万辆左右。
一个月十万辆是什么概念?
它可能是很多新势力品牌辛苦卖半年甚至一年的销量总和。
所以,当我们看到长-城没有出现在那个每周更新的榜单前列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不行了”。
它只是在用一种更传统、更全面的方式在参与市场竞争,它的基本盘依然非常稳固,稳固到足以支撑它进行各种新技术的研发和尝试。
如果说总销量还不够直观,那我们再来看两个长城汽车真正的“杀手锏”领域,这两个领域,可能很多平时只关注新能源轿车的朋友不太了解,但它们却是实打实的利润奶牛和品牌基石。
第一个,就是硬派越野车。
现在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方盒子”风潮,几乎所有品牌都想推出自己的硬派越身车,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下一个蓝海。
但是,在这个很多人眼里的“新”市场里,长城其实早就是绝对的王者了。
有专业的市场分析报告指出,在中国市场,每卖出100台带大梁的硬派越野车,其中就有大约55台是长城汽车造的。
这个数据非常惊人,它意味着长城旗下的坦克品牌,在这个细分市场里占据了半壁江山。
当别家还在画图纸、做宣传的时候,长城已经把成千上万的坦克300、坦克500开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建立起了极强的用户口碑和品牌护城河。
第二个,是皮卡市场。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皮卡可能还是拉货的工具车。
但如今,皮卡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在这个市场里,长城的地位就更夸张了。
简单来说,目前中国市场上每卖出两台皮卡,就有一台是长城炮。
这种近乎垄断的市场份额,让长城在皮卡领域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现在,我们把这些信息拼凑起来,再回头看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人盯着魏建军和长城汽车,说三道四?
答案或许已经很清晰了。
这可能不是因为长城真的不行了,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它太强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在硬派越野和皮卡这两个高利润市场已经做到“霸主”地位的企业,它手握着雄厚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和数百万的忠实用户。
现在,这个“巨人”正在不慌不忙地,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新能源领域全面进军。
对于它的竞争对手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吗?
所以,与其说是“打不过就诋毁”,不如说是一种源于“恐惧”的舆论战。
在长城这头大象还没有完全转过身来之前,先通过舆论给它贴上“老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标签,动摇潜在消费者的信心,这或许是一些杂音背后最真实的目的。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清这一点,理性看待每个品牌的战略选择,多看看全面的数据,或许才能在众说纷纭中,做出更适合自己的判断。
毕竟,一个健康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需要有全力冲刺的短跑选手,也需要有耐力十足的长跑健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