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地铁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身边搭讪的陌生人此起彼伏。昨天早上,邻座一叔叔低头看着手机,说:你看这个别克,好像挺稳的。我当时心里一笑,反正我也是刚开完一辆新车到家——别克GL8陆尚。没想到这个家庭MPV,竟然连续5个月领跑销量。
刚翻了下笔记,发现这辆车交付破三万台,确实不算个小数。也许有人觉得,这数据对个新车来说还算体感不错。估算下,可能每月销量在6千到7千之间,不到两年就能破三万(这段先按下不表),这对别克来说,是个不错的成绩。为什么呢?能在这个细分市场站住脚,跟它的用户结构有很大关系。
某天我跟个销售聊起,你们这车家用市场怎么做的?他说:家庭嘛,家庭出行,舒适又实用。这点我深有感触,GL8陆尚在家庭用户里的占比大概80%,这和它的配置有关。第二排的独立座椅和后排空调控制,是不少家庭用户买车时考虑的点。你想象一下,孩子闹腾,老人不想折腾,一个按钮就能调节后排温度,爸妈坐着舒服,咋不心动?(其实我也觉得,这种细节在忙里偷闲里很实用)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GL8陆尚和它的前身比,有啥本质差别?我给你简单说,市场上这类MPV,差不多都强调宽敞和舒适。但陆尚的最大特色在于真龙插混系统。去年我试驾那会儿,对它的动力表现还挺惊讶。说是插混,实际体验像开了个隐形的大动力。不光低能耗(百公里1.25L,看似吹的,但我想想,普通家用在城市里走走,能省不少油钱吧),还能续航1420km(真正体感就像,你开着车从北京跑到南京,基本不用担心中途没油返不来)。
我刚才翻了个相册,看到一个家庭带娃出门,孩童吵闹,父母笑呵呵地,后排空调还在静静调节。朋友曾说:这个车几个是为了家庭出行考虑的,连个小细节都贴心。但我想,设计人员在研发时,真正考虑家庭用车的核心需求,也不是只追求动力,更多还是安全和方便。毕竟,家庭用车,我们要的就是稳稳当当、用着放心。
说到这,我还在想:这套插混系统,真的厉害到超低能耗吗?或许吧,我猜这和它的能量管理策略有关,也可能是软件调校的结果。它用一种比喻形容,像洗衣机般反复折腾能量,让每滴油都用到极致——这个猜测我不太想深究,因为背后技术太复杂,但能感受到的,是奔驰、宝马那样的体验感,但价格只是在家庭预算范围内。这也许是品牌的软实力。
从供应链角度讲,别克能把插混系统做得这么节能,其实并不简单。你想想,芯片、模组、锂电池,这些零件每一块都像拼图,稍有瑕疵就可能卡脖子。制造供应的博弈,更像是生活中家里谁先把苹果切完,谁先吃到最后的水果优惠,大家都在抢资源。这一点,工厂的每个环节都要配得好,才能保证交付的稳定性。
你有没有觉得,路上很多人不太关心车的品牌,更看重用起来的感觉?我问同行。
对,就是那种‘用着顺手’的感觉。他点头。
说完我又想,别克真的是用心做家庭车的一员,价格合理,配置足,能量管理科学,似乎不输那些高端品牌的舒服。但我还是想:为什么有人偏偏就不买这个路线的?日系MPV的滤镜,对中国用户更友善,个性化少些,可靠感强很多。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别克推出的一年纯电畅行权益,挺像个糖衣炮弹。赠充电费,打个折再送个置换礼,说明它们在用价格战吸引家庭客户。这种战术,惯了,毕竟家用车不是冲刺赛,关键是稳字。
唉,要说嫌麻烦,好像也对。而有时候我觉得,买车就是这样。你选了它,不是它有多完美,而是觉得用着舒服。这让我想起来朋友说,她家的车,特别平顺,你想车内闹钟、仪表盘,什么都没有特别炫的,但用着就觉得心安。
文章写到这,我差点忘了问:你觉得,现在的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去比价家庭用MPV?难道不是因为用得顺手更重要?还是品牌认知在起作用?
这天我还踩了一脚油门,刚刚还能感受到从容不迫的动力,感觉紧凑、顺滑。我在想:真混动的是否也会像现在这个样子,成为家庭的标配?还是只是个样子货?这问题,可能没人能给我个答案吧,就像手边这辆车的细节——平凡的按钮,很难让人想象未来的每一程,究竟会多顺。
(这段先按下不表)
可我知道,车市实际上就像生活,人们在选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那一辆。毕竟,没有完美无缺的车。可能我下次会发现,家庭里最重要的事情,还不是车本身,而是它给的那份安心感。你还记得,小时候爸妈都喜欢稳稳当当的感觉,对吧?我倒觉得,这个稳,才是真的价格最高的体验。
你说,下一步,家庭用车还能朝哪个方向走?或者说,现在我还没细想过的猜测——是不是新能源家庭车,实际上更像是移动的家?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