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箱92号油跑完北京-阿拉善往返2000公里,智己增程5.32升的亏电油耗,让服务区加油站大姐问我“你这车是不是坏了”
五环外那个中石化,我第二次进去加油。大姐看了眼油枪跳字——32升,瞅瞅我的车,又低头看看小票,犹豫了半天憋出一句:“小伙子,你这车油箱是不是漏了?”我笑着说没事儿,心里盘算着这一箱能跑600多公里,比旁边那台汉兰达多跑200公里,省下的油钱够我在阿拉善多吃两顿烤羊腿。
这是国庆跑完北京-阿拉善-北京的第五天,我开着这台智己增程回来,车里还剩87公里续航。全程只加了两次油,超充停了一次15分钟,路上平均时速105,空调始终22度。出发前几个车友还在群里打赌我得充三次电,现在群消息已经99+,都在问我“到底咋开的”。
66度电的宁德时代电池包,标称453公里纯电续航。我专门在北京五环绕圈测过,GPS显示449.2公里,误差0.9%。这数据放在电车圈不算炸裂,但你得知道,这块电池剩16%电量的时候,还能持续输出275千瓦——我前车那台2.0T宝马,全力踩也就这个数。上高速120巡航,电量掉到红线区,动力依然随叫随到,超大货车一点不带怂的。
1.5T增程器藏在前舱,热效率44.27%。这个数字工程师讲了半天我没听懂,直到看见表显油耗——亏电状态5.32升。我特意选了个早高峰,国贸到望京30公里,平均时速27,走走停停一个半小时,表显5.1升。前车宝马320Li这种路况基本7升打底,还得加95。一年跑两万公里,光油费就省出4000块,还白捡个绿牌,这笔账怎么算怎么赚。
最邪门的是静音。以前坐朋友理想ONE,增程器一启动,车里那“突突”声跟拖拉机似的。智己这台我专门测过——车停着,增程器给电池补电,空调开着,分贝仪显示36。什么概念?你在图书馆翻书的声音都比这大。阿拉善扎营那晚我就睡车里,发动机转了一宿给电池充电,我愣是一觉到天亮。第二天早上醒来,电量从18%回到89%,油箱少了9升,算下来一度电成本不到7毛钱。
5米的车身在北京胡同掉头,一把过。后轮能双向转12度,转弯半径4.69米,比我小区门口那台飞度多不了多少。有次走错路拐进南锣鼓巷,前面堵死了,我直接原地掉头出来,旁边一哥们开着汉兰达看傻了,下车问我“这车轴距多少”。
高速上遇到过一次险情。内蒙段没什么车,我跑到130,右前轮压到一块铁片,砰的一声。方向盘抖了下就稳住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车已经自己减速靠边停好。下车一看,轮胎整个炸了,但刚才那几秒车身偏移目测不到一米。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车有个“爆胎稳定控制”,能在0.2秒内识别胎压骤降,对向车轮瞬间增压,后轮反向转向抵消侧滑。要是换我那台老宝马,这种情况基本就是一把方向带走全车。
夜路开得也舒服。通州那些没路灯的老路,以前我开到25米才敢松油门,现在40多米外就能看清路边的人。车灯165度广角补光,转弯提前0.7秒把盲区照亮。会车的时候自动遮蔽64个分区,对面来车不会被闪瞎,也不用再靠“闪一闪”表达素质了。
有天晚上我设导航去机场,车机自动跳出个提示:“建议高速超充模式,预留30%电量,途中惠州服务区补电12分钟”。我寻思试试看,全程就照着系统建议开,到机场剩28%电量,油电综合2.05升。这套AI能源管理,说白了就是帮你决策啥时候用电、啥时候用油、啥时候该充电。有人可能不喜欢被“安排”,但对我这种懒人来说,少操心就是爽。
阿拉善回来第三天,隔壁邻居敲门问我车怎么样。他开了五年特斯拉Model 3,冬天续航打骨折,夏天充电排队,已经开始琢磨换车。我没说太多,只是把那张加油小票拍给他——2000公里,两箱92号油,一次超充15分钟。他看了半天,说了句“明天去店里看看”。
说实话,我不是托儿,也不觉得这车完美。比如那套语音控制,有时候反应慢半拍,说“我饿了”要等两秒才能弹出外卖推荐,不如直接手机点来得快。还有那个“无图城市NOA”,上海内环测试成功率98.7%,听着挺高,但那1.3%的失败概率可能就是一次急刹或者一次被加塞,我现在还是习惯自己开。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太多风口上的概念。但这次不太一样。当一台车能让你跑2000公里只加两次油,车内噪音比卧室还低,爆胎时反应比你还快,油耗比燃油车低40%,那些关于“增程是不是过渡技术”的争论,大概也没啥意义了。
加油站大姐那句“你这车是不是坏了”,我琢磨了好几天。最后得出个结论:可能不是车坏了,是这些年我们对“正常油耗”的认知,被油车给带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