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汽车博主“苏黎世贝勒爷”发布了一条视频,声称自己花40万自购的阿维塔12,在天津中汽研风洞实验室实测的风阻系数高达0.28Cd,与官方宣传的0.21Cd相差33%。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条视频迅速冲上热搜,连特斯拉CEO马斯克也转发了相关内容,让事件热度飙升。
阿维塔反应迅速,5月9日联合央视、公证处直播风洞测试,用量产车实测风阻系数为0.217Cd,并解释不同配置(如轮毂、电子后视镜、悬架高度)会影响结果。
然而,博主5月12日的道歉视频却暗指阿维塔测试的是“原型车”,被官方斥为“断章取义、偷换概念”。
5月13日,阿维塔正式起诉该博主,索赔1000万,创下车企维权史上最高金额。
这场纠纷的核心在于“测试车型是否代表消费者手中的量产车”。
阿维塔强调,直播测试用的是带电子后视镜的量产版阿维塔12,并允许消费者自行选配相关配件。而博主在道歉视频中,将量产车称为“原型车”,暗示车企存在“特供测试车”的嫌疑。
事实上,风阻系数受多重因素影响。
比如,阿维塔在直播中展示:打开进气格栅时,风阻升至0.27Cd;换装普通后视镜后,数值也会增加。这解释了为何不同测试条件下结果差异巨大。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如何判断车企宣传的“最优数据”是否真实?博主又是否在测试中忽略了变量控制?
事件背后,是车企与自媒体日益紧张的博弈。
阿维塔此前曾悬赏500万打击“黑公关”,而此次起诉博主更被视作“杀鸡儆猴”。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车企数据的天然质疑,也催生了自媒体“测评乱象”——部分博主为流量夸大事实,甚至操纵测试。
有专家指出,风洞测试需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如车速、实验室条件),而博主自费测试的流程是否规范,同样存疑。
消费者不禁要问:当车企和博主各执一词时,该信谁?行业是否需要更透明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索赔1000万,阿维塔看似“狮子大开口”,实则意在维护品牌形象。
2025年4月,阿维塔销量暴涨122.6%,正值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期。
若放任“数据造假”标签蔓延,损失可能远超千万。而博主道歉后又“暗踩”的行为,彻底激怒了车企。
这场风波没有绝对的对错,却暴露了行业痼疾:车企追求“最优数据”的营销话术,与自媒体追求流量的“标题党”形成恶性循环。消费者成了“信息战”中的摇摆者。
风阻系数差0.06,对日常用车真有影响吗? 欢迎技术党科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