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

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两股劲风,呼啦啦地吹着汽车圈,像刮了一场梭罗树。往昔那些端着架子的合资品牌,现在好像有点“泯然众人矣”的颓势。隔三差五就有人嚷嚷它们要熄火,要撤出中国这片竞技场。可这光景,真是盖棺定论了吗?

说合资品牌不行了,好像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zz正确”。可端详三月那份溜溜的销量清单,也并非满眼尽是丧气颜色。乘联会的明细码在那儿,合资品牌里头,仍旧有24款车型月销量噌噌地过了万。这数据,说潦倒,好像也有点言过其实。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就拿销量榜单来说吧,朗逸依旧是那个“扛把子”,一个月吭哧吭哧卖了两万四千多辆。轩逸紧随其后,也摞了两万多。速腾、帕萨特也都是“万辆俱乐部”的熟面孔。甚至连奔驰GLC,这种金贵的SUV,也能卖到一万六千多辆。这昭示着啥?昭示着合资品牌,起码眼下,还没到“呜呼哀哉”的境地。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当然,你可能会嘀咕,这只是冰山一角。跟前些年比,合资品牌的日子确实紧巴巴了。早先,随便一款合资车,都能卖得金玉满堂。现在呢?得卯足劲儿拼配置、拼身段、拼服务,才能勉强维持。

这背后的缘由,其实也挺门儿清。一方面,自主品牌雄起了。往昔,自主品牌给人的观感是“廉价”、“山寨”。现如今呢?比亚迪、蔚来、理想,哪个不是掷地有声的牌子?设计、技术、智能化,样样不输合资品牌。而且,在某些细分项,比如智能化,甚至还凌驾于合资品牌之上。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另一方面,消费者的心智也迭代了。早先,买车就是图个“脸面”,合资品牌自带光环加持。现如今呢?消费者更掂量性价比、实用性。自主品牌在这些维度,往往更具优势。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合资品牌销量下挫归咎于“自主品牌崛起”时,是否忽略了合资品牌自身那点儿遮遮掩掩的问题?长此以往,合资品牌枕着功劳簿睡大觉,对中国市场的脉搏不够敏感,反应慢半拍。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就拿智能化来说吧,不少合资车,还在沿用着几年前的陈旧系统。而自主品牌呢?语音操控、自动驾驶、车联网,玩得风生水起。这就好比,旁人都用智能手机了,你还在把玩大哥大,能不被时代抛弃吗?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当然,合资品牌也在奋力追赶。比如,帕萨特,能重返高光时刻,就是因为它对市场嗅觉灵敏,在产品力和定价方面都很“接地气”,没有端着架子故步自封。但这种扭转,来得是不是姗姗来迟了?力度是不是还略逊一筹?

换个思路,合资品牌销量跳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这能倒逼它们革新,更用心地去揣摩中国消费者的心思,更积极地去拥抱新锐技术。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与大家伙儿的认知相悖的是,合资品牌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日系、德系、美系,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优劣势。日系车省油皮实,但智能化方面稍逊一筹;德系车品质过硬,但价格略贵;美系车性价比高,但油耗较高。

单单3月销量榜单这一个数字,就足以佐证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合资品牌之间在明争暗斗,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也在短兵相接。这种角逐,最终的受益者,还是咱们消费者。

合资品牌3月销量出炉,24款车型过万销量却面临挑战-有驾

归根结底,汽车市场和人生这盘棋一样,风云变幻莫测。谁能笑到最后,现在还不好下定论。但可以笃定的是,唯有那些真正洞悉消费者需求,能够持续创新,能够与时俱进的品牌,才能在这场生存游戏中胜出。

那么,合资品牌会逐渐退出中国市场吗?或许不会。但它们务必做出革新,才能在这片厮杀惨烈的市场中扎根。正如开篇所言,合资品牌的光环正在褪色,但它们尚存机会,重新打磨自己的金字招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