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致歉:小米承认SU7 Ultra“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引发众怒

5月7日深夜,小米汽车紧急发布《关于大家关心问题的回答》,针对SU7 Ultra车型1.7.0版本车机更新中“排位模式”设置解锁条件一事正式致歉。用户发现,更新后车辆最大马力从宣传的1548匹被锁定至约900匹,需达成特定赛道成绩才能解锁全部性能。此举引发大量车主不满,认为这是“未经协商的性能限制”,甚至被指侵犯消费者权益

深夜致歉:小米承认SU7 Ultra“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引发众怒-有驾

小米在声明中承认:“设计初衷是为了保障驾驶安全,但未充分征询用户意见,沟通说明不足。”并宣布暂停推送此版本,承诺下个版本(预计4-8周后)彻底解决问题。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完全平息争议,反而暴露了车企在“安全”与“性能”宣传之间的矛盾。

深夜致歉:小米承认SU7 Ultra“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引发众怒-有驾

争议焦点:解锁条件是否合理?用户为何愤怒?

“高性能”卖点 vs 实际体验缩水
SU7 Ultra以“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为噱头,标配超级三电机系统和纽北调校底盘,目标用户正是追求极致性能的消费者。然而,更新后动力被限制,用户花费高价购买的“千匹马力”沦为噱头,导致心理落差巨大

解锁条件形同“付费墙”
需达成赛道成绩才能解锁马力的设计,被质疑为“变相逼迫用户去赛道消费”。普通车主日常难以满足赛道条件,等于被迫接受性能降级,这与宣传中“标准版直接上赛道”的承诺相悖

决策过程不透明
小米称“为安全考虑”,但用户认为车企单方面设置解锁条件,未提供选择权(如保留原厂设置选项),属于“强制绑定”。此前雷军曾直播表示“会对非赛道场景限速”,但实际执行方式远超预期

深夜致歉:小米承认SU7 Ultra“排位模式”解锁条件引发众怒-有驾

行业反思:车企如何平衡安全与性能?

“安全”不应成为性能缩水的挡箭牌
电动汽车动力过强确实存在公共道路安全隐患(如近期SU7 Ultra飙车事件),但车企更应通过技术手段(如路况识别限速、驾驶模式切换)而非“一刀切”限制。此次事件暴露了小米对高性能车型使用场景的预判不足

用户信任是高端化的关键
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瞄准高端市场,但此次操作被批“缺乏豪华品牌应有的服务意识”。对比传统车企,宝马M Power、奥迪RS系列从未强制用户“解锁性能”,而是通过选装包或驾驶模式区分场景

新势力的“互联网思维”陷阱
小米惯用“快速迭代”“用户共创”标签,但此次更新却未充分收集意见,反而因“先斩后奏”引发反弹。有评论指出:“新势力的‘直连用户’模式,一旦脱离沟通本质,反成致命伤。”

结语:性能狂欢与用户主权的博弈

小米SU7 Ultra的争议本质是一场“技术理想主义与用户需求现实主义”的冲突。车企追求极致性能的同时,如何避免“为了安全而安全”的伤害用户体验?答案或许在于:将选择权还给用户——例如提供“性能全开模式”与“安全限制模式”的可选开关,而非单方面设定解锁条件。此次事件也为行业敲响警钟:在电动化浪潮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力不仅来自参数,更源于对用户尊严的尊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