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踏板车还能卖到一万块钱,这事儿你怎么看?是定价逆天呢,还是三阳真的有两把刷子,敢拿这么个小排量玩意儿怼着大城市通勤市场?有人会觉得,这车值吗?再有人会问,现在蓝牌踏板那么多,你上个无钥匙启动、ABS、22.5L座桶,就敢卖近万块钱,脸是不是有点大?
咱们聊聊这事儿。首先,这种小排量踏板,说实话,大多数人心里的第一印象——“玩具”,不管你加多少豪华配置,不管你说仿生蜂鸟外观多灵动、轮廓多可爱,本质上它还是个50cc的“小车车”。3.4匹马力,听着还不如一匹马呢,速度45公里每小时,跟电动车在城市里飙个黄灯也不见得你能赢多少。这车的实际受众,到底谁在买?
你想想,现在愿意花9000多块钱买个50踏板的,大多是啥人?预算还算充裕,但又确实需要蓝牌、合法上路的通勤代步工具。说白了,就是想找个骑着方便、不犯规,又不太烧钱的选择。你说功能上,它确实给得挺到位——小巧灵活、不挑人,不怕你是男孩、女孩、老人、小孩,只要腿能搭在750mm的座高上,前端又窄,谁都能骑。22.5L座桶一顶盔搞定,前踏板还能放20寸行李箱,储物空间照顾得挺周到。点火不用钥匙,摸摸屁股揣着卡就走,科技感也给到位了。还有亮点吗?QC3.0快充接口,出门手机没电,都能救急。6.5L油箱将近300公里续航,你天天通勤,不怕路上渴死。
可问题来了,这些东西,在日常通勤真正值多少钱?你图的是省心、省钱、省力。确实,1.5升百公里油耗听着比现在很多电动车都厉害,但你看看市场——电踏板、两轮电驴已经扫荡得差不多了,价钱大几千的不是没有,甚至低配一点三四千也能骑个几年。蓝牌是个硬门槛,没错,但买蓝牌踏板就奔着省事去了,却不一定愿意为小排量多付那么高的溢价。买得起蓝牌踏板的,可能还真不在乎那点油和维修费,可真想要动力和性价比,9499也就能买到排量大的125了。你说你这个50cc,到底跟竞争对手比啥?
其实三阳这车,定位挺“取巧”。50cc能上蓝牌,还能比电车多点城市合法通行权,不用担心“限电摩”的政策导弹。对于那些上下班不想坐地铁挤公交,又怕电摩被查扣的老百姓来说,这可不就是个进退两难的选择吗?三阳可能就是瞄准这部分人,有点“夹缝里活着”的意思。
另外,咱别忽略一个细节:女生用车的想象空间。现在踏板越来越女性化,座高没压力,整备质量93kg,搬来搬去不费劲。遇上红绿灯、窄巷道、小区门口,一脚踩地立马稳如老狗,不怕摔也不怕掉脑袋,安全感比很多男车友还强。前后小轮胎抓地力也够,ABS更是给多了点余地。前灯、液晶仪表啥的,看着也不丑,光线一变自动调节亮度,夜里骑着不刺眼。
但是,这车卖点仔细一看,有些“堆积式”。你走进三阳的4S,问销售:为啥贵呀?他肯定跟你说,咱不是玩动力,是比配置,比智能化比安全性。你看,无钥匙启动、快充接口、ABS、全LED灯组这些东西,放在大排量踏板上,贵一点合情合理。但你这小排量,本来用户对动力就没啥盼头,堆这些功能,也觉得“鸡蛋里挑骨头”。排量都不大,马力基本不够“耍帅”,你配个这么大的储物空间,反而让人想问:到底谁需要这样的过度设计?又不是城市快递车、也不是外卖摩托,大部分通勤族,早上就一顶盔,甚至女生背个轻包,桶空着留给灰尘。
再说产品设计,你仿蜂鸟外观,我承认,这车圆润挺好看,尾部收窄、前脸上翘,乖巧可爱。但你要想凭颜值吸引年轻人,市面同类踏板比你时髦不少。比如其他品牌的“小猴子”、“小狮子”,个性配色、原厂贴纸都搞得丰富,你就这两三种极光银、消光灰,想打动“挑剔”的年轻人也不容易。别说彩色仪表有科技感,现在还不是每个人都把仪表盘当作手机那样天天盯着。
至于硬件,有些地方确实省钱。前正立叉,后单枪减震,舒适性调校偏软,过坑能过滤点小颠簸,确实适合铺装路面。但真遇到点复杂路况、起伏桥头,摩托的本性还是显露出来。刹车前盘后鼓,前轮ABS,确实够用,但双活塞卡钳只是个“亮点”,对速度本来也要求不高,也就是在想方设法给用户“安全感”。真遇到大雨急刹,ABS能不能救命,和你车速关系更大。
所以,我还是得问一句:9680元到底值吗?你要只是把它当个通勤工具,不管弯弯绕绕,就是城市里安全、可靠、不用操心多的“代步车”,完全OK。但假如你追求性价比,真想“每一块钱都花得明明白白”,那这辆车的价格绝对算不上白菜价。甚至有点“质感+科技堆料”的溢价,有点像智能手机,谁家品牌有点底气了,配置拉满,就敢标高价,但功能用到几个未必清楚。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精明,你说你是老品牌,做工、品控值得信赖,这是买你的一大理由。但这几年踏板行情水涨船高,通勤车的真正价值没那么难看透。蓝牌、排量小、油耗低,这些是基础竞争力,不是高级属性。真要说创新,就是三阳敢在“萎缩”的50市场还投钱做新车,把老“玩具”配置升级,那是一种风险,也是对“渐变通勤族”的观察。
所以,人跟车的选择,终归是取舍。有人等着看市场反应,还在观望,怕花冤枉钱。也有人就吃三阳这口,喜欢不用钥匙就能骑,安全又省心,哪怕贵两千也认了。毕竟比较的是“通勤的快乐”,不是“性能的极致爆发”。你要真看重排量、动力感受,下手之前还是再合计合计。
关于蜂鸟50,我的思考是:它不算逆天产品,但却是一种典型的“都市生存智慧”。不是每个人都要动力,不是每个人都想拼价格。买得起,认配置,图省心,三阳就能给你一个“周全”的选择。你要是觉得贵,市场还有便宜大排量、还有便宜电踏板。你要是觉得不贵,9980元买个好品牌、好服务、好配置,也不亏。
最后还是那句话,买车如买菜,看需求,不盲从。踏板市场不是一棵树,两片叶,三阳蜂鸟50只是蓝牌通勤的一个选项——喜欢的人会买,不感冒的人会吐槽贵。配置堆料提升了体验,但没法把“小排量”包装成“大能量”。咱们还是要问:你真正需要的,买这车满足了吗?你买的,究竟是配置,是品牌,还是安全感?如果只是为了安心舒适地度过上下班路上的一小时,这样的踏板车也许就是你的答案了。
你怎么看?如果你真骑过类似踏板,有不同体验,欢迎跟帖聊聊。我想,关于踏板车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倒也看谁最懂自己的钱包和日常生活罢了。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