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锐宝XL单月销量仅102台,这一数字让人瞠目结舌。
要知道,今年5月它还能卖出207台,短短几个月时间销量再次腰斩。这已经是它连续多个月销量徘徊在三位,换句话说,过去大半年时间里,这款车在全国平均每家4S店的月销量连一桌麻将都凑不齐。
要知道,迈锐宝XL可不是什么"冷门车型"。
它是上汽通用为了对抗日系三强(凯美瑞、雅阁、天籁)和德系双雄(帕萨特、迈腾)推出的"美系性能中级车",主打"20万预算买2.0T+9AT"的性价比组合拳。
2016年换代上市时,靠着"大马力+运动调校"的标签,月销一度冲到1.2万台,被网友戏称"20万预算买性能车就选它"。
可如今呢?
2024年全年帕萨特卖了246,007辆稳居销冠,凯美瑞158,038辆,雅阁152,949辆,就连新能源的比亚迪海豹06 DM-i都能月销2.6万台,迈锐宝XL却连"陪跑资格"都没了。
102台!迈锐宝到底发生了什么?
2024年8月仅售102台,5月207台,1-5月累计销量1,860辆,同比下跌厉害。
什么概念?
以前一个月能卖的量,现在要半年才能完成。
按照销量水平,全国2000多家雪佛兰经销商,平均每家店每月能卖出去的迈锐宝XL连半台都不到。
把时间线拉长,断崖式下跌加令人震撼。
2022年全年迈锐宝XL还能卖出34,428台,虽然已经算不上优秀,但至少每月平均近3000台的销量还能维持基本生存。可到了2023年,情况急转直下,1-11月仅售14,000余辆,11月单月只有729辆,而且已经连续多个月销量在三位数徘徊。
进入2024年,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
销量表现在中型车市场简直是史无前例的。要知道,即便是那些小众的豪华品牌,比如凯迪拉克CT5、林肯大陆样的车型,月销量也能稳定在几千台的水平。
而迈锐宝XL作为一个主流合资品牌的主力车型,竟然沦落到如此境地,背后反映的绝不仅仅是单一车型的问题。
让人意外的是,迈锐宝XL并非没有努力过。
为了挽救销量颓势,上汽通用可谓无所不用其极。2024年7月推出的改款车型,在保持17.59-21.99万指导价不变的情况下,终端优惠幅度进一步加大,裸车价格已经降到12万出头,在中型车市场几乎是"价格屠夫"般的存在。
然而,即便如此大的优惠力度,也没能挽回消费者的心。
说明什么?
说明单纯的价格战已经无解决根本问题,消费者对这款车的抛弃是全方位的。
2024年中型车市场整体销量依然可观,帕萨特、凯美瑞、雅阁等传统强者虽然相比巅峰期有所下滑,但依然保持着月销万台以上的水平。与此同时,新能源车型异军突起,比亚迪秦L、海豹06等车型凭借插混技术和极致性价比,快速蚕食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在样的市场环境下,迈锐宝XL的108台销量显得尤为刺眼,不是市场容量不够,而是它被市场彻底抛弃了。
迈锐宝XL到底输在哪?
很多人觉得迈锐宝XL销量崩盘是因为"车不行",但真相残酷:它输在了"技术迭代慢+定位模糊+品牌掉队"的下。
失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年来战略失误积累的必然结果。
先看核心技术层面的问题。
迈锐宝XL的核心卖点一直是"2.0T+9AT动力总成",套系统在2016年推出时确实领先同级——LSY代号的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41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零百加速7.2秒,在当时属于"同级最快"。9AT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和平顺性也确实优于传统的6AT。
然而问题在于,套动力系统从2016年使用到2024年几乎没有实质性升级!
发动机还是那台发动机,变速箱还是那台变速箱,除了在排放标准上做些微调,核心技术毫无进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竞争对手早就"卷"疯了。日系的雅阁混动已经进化到第四代i-MMD混动系统,综合油耗降到4.2L/100km,零百加速7.5秒的同时还能纯电行驶,技术维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德系的帕萨特换装了1.5T EVO发动机+7速湿式双离合,不仅动力输出线性,油耗也比迈锐宝XL的2.0T低了整整2-3L。
新能源车是"降维打击",比亚迪海豹06 DM-i搭载第五代DM技术,满油满电续航超过2000公里,NEDC亏电油耗仅3.4L/100km,技术代差已经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产品了。
再看车型定位的尴尬。
迈锐宝XL从诞生之日起就想"既要又要"——既要运动性能来吸引年轻人,又要家用舒适来满足家庭需求,结果两头都没讨好。年轻消费者想要纯粹的运动感受,它不如领克03的掀背造型和赛道调校来得;家庭用户看重省油和可靠性,它又不如凯美瑞混动的低油耗和丰田品质口碑;预算有限的消费者转向国产SUV,哈弗H6、长安CS75 PLUS不仅空间大,配置丰富,价格还便宜好几万。
要命的是,它的定价区间17万-22万元卡在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位置——往上比不过BBA入门级的品牌光环,往下又没有国产B级车的配置优势。
最后是品牌战略层面的摇摆不定。
上汽通用几年明显"战略迷失",一边想保住燃油车的既得利益,一边又不得不跟风搞新能源,结果资源分散,对迈锐宝XL"老功臣"投入越来越少。
2024年的所谓"改款"连个像样的中期改款都算不上,外观小修小补,内饰基本原样照搬,配置升级寥寥无几。
对比日系品牌每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的精细化运营,迈锐宝XL就像被遗忘在角落的孩子。雪佛兰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整体影响力持续下滑,消费者对美系车的认知已经从"粗犷豪放"转向"粗糙落后",品牌溢价能力几乎归零。
据业内人士透露,迈锐宝XL目前的月产能已经调整到几百台的水平,生产线基本处于"半停工"状态。
不是因为订单太多产能跟不上,而是厂家根本不敢多生产,怕积压库存。
当一款车的生产节奏完全由库存压力而非市场需求决定时,它的命运基本已经注定了。
偶然还是必然?
雪佛兰科鲁泽从巅峰期的月销3万+跌到现在的2000+,别克君威从月销破万沦落到1000+徘徊,整个美系中级车阵营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集体性衰落绝不是偶然现象,而是美系车企在中国市场战略失误的必然结果。
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技术迭代跟不上中国速度。
中国消费者现在堪称"全球最卷的购车群体",对新技术的敏感度和接受度远超欧美市场。混动技术、智能驾驶、车机系统,些在欧美市场可能还属于"锦上添花"的配置,在中国已经成为"必需品"。
然而美系车企习惯了"慢工出细活"的节奏,喜欢在一个平台上深挖潜力,一套技术恨不得用十年八年。
开发模式在变化相对缓慢的欧美市场或许还行得通,但在中国市场的"半年一升级"节奏面前,显得极其笨拙和落后。
迈锐宝XL"五年不改款"的产品策略,在中国市场简直是自寻死路。
其次是品牌溢价的全面崩塌。
十年前美系车还能靠"大气外观+扎实底盘"卖出一定的溢价,消费者愿意为美式豪华买单。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国产车的设计水平突飞猛进,外观不输合资甚至年轻化,配置是拉满——L2级辅助驾驶、15.6寸大屏、座椅通风加热、360度全景影像,些在国产车上都是标配,而在迈锐宝XL上要么没有,要么只在顶配车型上才有。
消费者花20万买迈锐宝XL,不如加点钱上雅阁混动享受好的技术和品质,或者减点钱买国产旗舰SUV获得大的空间和丰富的配置。
美系车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
三个致命问题是新能源转型的严重迟缓。
当比亚迪、特斯拉通过新能源技术实现"弯道超车"时,美系车企还在燃油车赛道上"死磕"。雪佛兰至今没有一款像样的纯电或插混B级车,上汽通用倒是推出了奥特能平台,但基于平台打造的车型要么定价过高(凯迪拉克锐歌30万+),要么产品力不足,完全够不到迈锐宝XL原有的目标用户群体。
要命的是,当新能源汽车以摧枯拉朽之势占据市场份额时,传统燃油车被迫打价格战求生存,利润空间急剧压缩,对本就利润微薄的中级车市场是雪上加霜。
在样的市场格局下,像迈锐宝XL样的传统美系燃油车,既没有自主品牌的成本优势,又没有日德品牌的技术积淀,没有新能源车的未来属性,被边缘化几乎是必然的。
上汽通用已经跌出乘用车零售销量前十名,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系车企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出现了根本性偏差。
他们错误地认为中国消费者和美国消费者有着相同的偏好,喜欢大排量、重配置、轻技术的产品组合。但实际上,中国消费者要比美国消费者理性得多,也挑剔得多。
他们不仅注面子工程,注里子品质;不仅要求物美价廉,还要求技术先进。
当美系车企还在用十年前的思维模式来理解中国市场时,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迈锐宝XL真的不值得买?
有人痛骂自己当了"冤大头",有人坚持为美系车辩护,还有人理性分析认为车其实"死得冤枉"。
一位车主:现在二手车行情只能卖6万,贬值速度比我工资跌得还快!当初就是冲着2.0T的动力去的,结果现在连国产1.5T的油耗都不如。"
一位从事汽车行业十多年的资深人士表示:"迈锐宝XL的底盘质感确实不错,高速稳定性比日系车强不少,9AT变速箱在平顺性方面也有优势。关键是现在的价格已经降到12万出头,价位买到2.0T+9AT的动力组合,性价比其实挺高的。"
他认为,如果消费者能够接受相对较高的油耗和一般的保值率,迈锐宝XL在二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现在购买迈锐宝XL确实能享受到不错的性价比,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接受较差的保值率和相对落后的配置。如果你是投资角度考虑,款车基本没有升值空间。
如果你是为了面子,那还不如考虑其他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