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接着一事,新能源车圈的风向,最近越看越有点味儿。9月6号这天,上汽通用五菱在柳州拉上了华为,俩大佬认认真真签了个深化合作协议,一时间江湖炸开了锅。各种官宣说得满天飞,什么“助力高质量发展”“三智协同”……这些高大上的说法听多了,大家有没有想过一点——为啥现在这些老牌车企纷纷往华为怀里凑?到底是市场变了,还是大家自身有啥难言之隐?这事儿表面上看,是技术合作,实际上背后的逻辑,值得琢磨琢磨。
先说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凑在一块,按道理,这事儿本身不稀奇。五菱不是第一次和华为玩了,从2018年开始,什么工业互联网、云、5G,各种项目已经搭上线了。可这次不一样,动静更大。先不说别的,五菱作为头部国产品牌,自家车比谁卖得都猛,这次能拉着华为绑得更紧,说白了已经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头晕了。
五菱以前靠啥赢的?性价比、老百姓买得起,造微车、造电动车,价格打下来量上得去,在县乡镇和下沉市场妥妥的老大。可这几年,光靠便宜可不行了。新能源技术飞快、智能体验是新刚需,车越造越像智能手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玩意儿,普通厂家自研起来是要花血本的。一家公司的智驾系统,烧钱可不是一星半点,还不一定能弄明白。而华为,恰好可以帮车企少走很多弯路。咱不夸他别的,智能座舱、鸿蒙互联、自动驾驶,这套本事,他就是国产车企的外挂,谁挂谁飞。
大家不妨想想,这世界上有多少家车企是真正能自己弄出拿得出手的智能化方案?北汽搞了个阿尔法S,交付难交付贵;广汽Aion和蔚小理卷生卷死背地里还跟华为眉来眼去。现在的局势就是,除了特斯拉,人家全栈自研,剩下要么全靠进口方案,要么只能找华为靠山。说句不怕得罪人的话,其实大家面子上都说自己要独立自主,嘴里喊得响,脚下还是往华为门口跑。
这事咱反过来看,问大家一个问题,五菱为啥不再自个儿慢慢练技术,非得跟华为深度合作?其实背后的现实很“铁”——产业升级谁也等不起。车要卖,用户要体验,说白了,一代技术落后,转眼就被淘汰。前几天还在说小米造车,大家都觉得不就是随便堆几个屏幕加点算法。可真到落地,你才知道集成多难。上汽通用五菱要是拖沓半拍,新技术跟不上,那30年打下的家底,说丢就丢。
再往远了看,这一次的合作远不是某一台车的事,那些智能成果(什么HUAWEI ADS 4、鸿蒙、IVCS等等)是要全线铺开的。更恐怖的是,你跟华为走得越近,越脱不开身。你今年装华为自动驾驶,明年你就离不开人家创新的激光视觉,转头就得往鸿蒙座舱里接生态。大家说这像不像当年的Android阵营?
上汽通用五菱的“宝骏华境S”刚一亮相,网上火速就有人酸什么华为又贴牌,一时风头无两。可冷静想想,车企图个啥?还不是要市场占有率。技术“送钱”给你,销量又能拉升,用户体验直线上升,换谁不干?以前造车拼装配线,现在造车像拼乐高。核心技术谁牛,生态圈谁大,谁就能号令天下。
不过真要说华为有没有能打倒一切的“核武”么?其实也没那么绝对。毕竟车这个东西,最后要落到老百姓手里。用户到底买账不买账,车开起来安不安全、方不方便,可不是技术参数那些字能决定的。大家都懂,智能驾驶说到底目前还是“辅助高速”,距离闭眼就能到家的完全自动,还有很长路要走。这一点,无论宣传怎么吹,接地气的五菱最清楚。
华为做技术没话说,车厂做量产市场更懂。但最重要的是,两边现在都学会了资源整合。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带节奏。对于五菱来说,是自己琢磨两三年弄明白技术,还是当下就能和华为合作推出智能新车,抢市场,这选择其实很现实。
再反过来问一句,为什么这两年几乎主流国企都愿意进华为的朋友圈?前几天一汽红旗也官宣了,后面肯定还会有一大波跟进。这背后是啥?谁不想找个靠得住的队友?芯片、软件、数据,谁都企图自己全弄,现实是,太难。自己不行,只能找队伍里最强的来补位,国内现在能摸到这水准的,除了华为,也没别人了。自主研发重要,但眼下市场环境谁愿意一次次被新造车们抢人、抢用户、抢流量?
现在国产车圈都流行一句话,“未来是智能驾驶的天下”。可谁也不是傻子,大家要的不只是个技术摆设,真正要的是全链条、全场景、全生命周期。买车像买手机,更新要快,服务要强,技术,最好越“傻瓜”越好,用户用起来顺手省心。这套生态华为看得明白,五菱等头部车企也看得明白。抱团取暖、优势互补,是个明摆着的大趋势。
不过,也不是说联合华为以后就万事大吉了。五菱们要想真的在智能化风口站稳,首先得看清一件事:车再智能,老百姓要的是靠谱,价格亲民,体验流畅。谁能用有限的成本把智能放进每台走量车型里,谁就能成为下一个爆款制造机。所以你看,不管宣传怎么写,五菱的目标还是“让智能汽车飞入寻常百姓家”。高大上的讲法,不如接地气花小钱、买大实惠。
当然还有一些我觉得特别值得大家想清楚的问题。技术天天升级,华为今天牛,明天谁说得好?会不会华为一 dominant,后面车企反成了招租厂子,生态链变成一家独大?这不是杞人忧天,要是哪天华为变成了“车圈安卓”,那可真的大家一起进了套。
最后,回到起点。华为搞科技,五菱造车,大家各取所需,不过是时代把人推到一起。谁能把握住这个风口,靠得不是噱头,而是真能给老百姓带来切切实实的便宜和便利。再过三五年,回头看看,也许你会发现,这不就是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缩影吗?大厂联手,既有焦虑,也有希望,更多的则是不得不进化的必然。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就看风浪谁扛得住了。
说到头,技术终归是为人服务的,别被新词吓住,也别把合作看得太神秘。车,终归是要开出去拉人、送货、过日子的。谁让普通家里都能买得起、用得好,谁就是真正的赢家。这场风口之争,开始才刚刚热身而已。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