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迪拉克销量骤降,豪华车二线阵营在中国的路口
有天晚上在小区门口碰到王师傅,他蹲着抽烟,说最近修凯迪拉克的活儿少了不少。想起前几年这牌子风头正劲,小区里CT5、XT5停了一排,有时候还得让一让才好倒车。可今年再看,没几个新面孔了。
数据这东西吧,我不太信全都准,但听说2024年凯迪拉克只卖出去十一万多辆,比三年前差不多砍半了。这数字要是拿给老张那会儿刚买XT6时看,他估计要皱眉头——那会儿可是加价提车呢。现在别说加价,新款电动IQ傲歌和锐歌,一年也就三千来台,不如隔壁理想L6一个月跑得快。
CT5我坐过一次,是邻居家表哥开的。他念叨动力挺带劲,就是后排空间有点紧,开长途屁股麻。他去年换油的时候还吐槽原厂机油贵,“美系豪华就这待遇?”他说。但话又说回来,那套Bose音响是真的能把人唬住,下雨天关窗听爵士乐,很有味道。
不过这些年身边人选车变得精明起来,都琢磨性价比和智能化配置。前阵子微信群里有人问:“凯迪拉克导航系统升级怎么这么慢?跟国产新势力比差远了。”群主回复:“你以为美国佬懂中国路况啊!”大家哈哈一笑,其实心里都清楚,这品牌反应慢半拍,现在新能源浪潮冲过来,它显然跟不上节奏。
雷克萨斯也是类似情况,以前饥饿营销搞得神秘兮兮,买个ES等几个月还觉得值。但今年据销售顺嘴一提,只卖出十八万多台,比高峰期跌掉两成。沃尔沃、林肯那些更不用讲,小区地下停车场角落总能见到几辆老款S90或者MKZ蒙灰。有次技师喝茶时感慨,“这些二线豪华,不转型真要凉。”
其实我觉得吧,这些品牌不是没技术底子,比如XT5那个自适应悬挂,据群友自测高速上很稳,就是城市坑洼路段容易“咚”一下,还不如某些国产SUV调校软糯。但智能驾驶辅助这一块确实落后,新生代消费者都盯着语音交互、自动泊车啥的,而传统燃油大佬们更新速度像蜗牛爬坡。
维修方面也出了点事。有位邻居去年夏天进水,把CT4送去修,结果等配件花了一周,说厂家响应慢。“以前美国进口件贵,现在连国产组装也拖沓。”他边喝啤酒边抱怨。我插一句,其实养护成本算下来并没有想象中高,只是服务体验越来越跟不上潮流罢了。
还有个冷门细节:据一个做汽车保险的小伙子透露,今年部分二线豪华车型保费下降不少,因为市场认知度低导致残值预期下滑——买的人少,自然赔付风险降低。这种行业八卦外行听着云里雾里,但老司机心知肚明,这是市场对未来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吧?
至于以后怎么办,有人开玩笑说,要么彻底放弃中国市场,要么拼命往新能源和智能化方向卷。不卷就只能守着情怀吃老本,可现在年轻人谁认这个?连我妈都知道选电动车图省钱方便,她老人家对什么美式肌肉完全无感……
昨晚回家看到楼下旧XT6贴出转让信息,好奇发微信问价格,对方回“随便聊聊,看有没有缘分”。时代变啦,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名字,如今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哪一天还能再见到满街的新款凯迪拉克,也许它们最后只能留在记忆深处,被偶尔翻出来当故事讲给孩子听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信源杂取自销售聊天、微信群讨论、小区维修师傅闲谈及公开行业数据等日常渠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