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摊牌了:放弃“高级感”,只想活下去

大众终于开窍了,或者说,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全新朗逸Pro的谍照满天飞,我朋友圈里的同行们跟过年一样转发。标题取得一个比一个狠,什么“颠覆者”,什么“标杆再临”。讲真,每次看到这种词,我都想笑。这年头,标杆比路上的共享单车还多。但这次朗逸Pro,坏了菜了,它可能还真有点东西。

这东西不是技术,不是设计,而是一种姿态。一种“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姿态。

你看那个前脸,官方叫什么“星空璀璨”,民间叫“咧嘴笑”。这个笑,笑得非常魔性,非常不大众。那个曾经靠着一张“高级脸”通吃天下,让无数中年男人觉得稳重得能传家的浓眉大眼的大众,突然给你整了个精神小伙的咧嘴笑,就问你怕不怕?我甚至能脑补出德国总部的会议室里,一群严谨的工程师围着一块屏幕,上面放着科目三,然后领导一拍桌子,说我们的车,就要这种感觉,一种创死所有人的感觉。

这不是设计语言的进化,这是心态的崩坏。是三体人看到地球人开始玩摇滚之后,连夜把水滴涂成粉红色的那种崩坏。大众终于悟了,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体面和优雅是没用的,最好的防守是发疯。你以为它在学自主品牌搞年轻化?错了,它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它也想成为一个“老头乐”,一个能在混乱的马路上横冲直撞,让所有人都忌惮三分的雷电法王。

然后是内饰,典中典来了。大屏,悬浮大屏,贯穿式出风口。这套操作,你得承认,大众这次是真听劝了。以前的大众内饰,进去就感觉是进了我爸的办公室,一切都井井有条,但无聊到能长出蘑菇。现在这个,好家伙,直接给你一个赛博朋克毛坯房。大屏尺寸直追新势力,恨不得让你在车里直接开黑打游戏。

大众摊牌了:放弃“高级感”,只想活下去-有驾

作为我这种中年人,看到车里屏幕比我家里电视还大,第一反应不是高级,是头疼。你开车的时候,真的会去戳那个12寸的大屏玩连连看吗?不会的。你只会觉得这玩意儿反光,还全是指纹。但年轻人喜欢,市场喜欢,这就够了。大众就是在用这块大屏向世界宣告:什么狗屁的德味儿,什么狗屁的包豪斯,能卖出去的,才是好东西。实用主义的尽头,就是民粹。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智能座舱的终极形态,也不在于什么芯片算力,而在于屏幕够不够大,能不能让丈母娘觉得这车值钱。就这么简单,但能做到,就是能做到。

车长给你拉到快4米8,这是什么概念?这是A级车的身子,B级车的心。这个接近4米8的铁皮压缩毛巾,直接把空间这个痛点给你干成了爽点。我楼下那台开了十年的老捷达,漆都快掉光了,看着都比这精神。真的,有时候老东西就是耐看。为什么要这么搞?因为大众太懂中国人买车的第一性原理了:我可不用,但你不能没有。后排空间必须能翘二郎腿,哪怕一年也坐不了一次人。这就是一种仪式感,一种“我的车很大”的信仰。

最骚的是那个1.5T发动机。160马力,数据很漂亮,比之前的1.4T强了不少。这操作,就像是两个修仙者在打架,对面已经掏出了飞剑和法宝,开始念咒引天雷了,你这边还在升级自己的金钟罩铁布衫,嘟囔着“我的护体真气更强了”。卷,都给我往死里卷!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你多一匹马力,我少零点一个油的和平年代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修仙渡劫。当比亚迪秦PLUS用798直接把餐厅爆了的时候,所有还在菜单上纠结菜价的厨子都傻了。朗逸Pro这套1.5T,讲真,东西是好东西,但问题是,它来的时代不对了。它面对的敌人,已经不是那个同样在纠结油耗的卡罗拉和轩逸了,而是那群根本不跟你聊油耗,直接跟你聊电费的“异教徒”。

大众摊牌了:放弃“高级感”,只想活下去-有驾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大众比作一个学跳科目三的老头,可能有点刻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就来了?它曾经是武林盟主,靠着一套祖传的“大众拳法”打遍天下。现在江湖变了,各路奇侠都开始玩电、玩智能、玩玄学。盟主慌了,于是他把自己的拳法改得花里胡哨,还给自己纹了个花臂,学着年轻人说“666”。

大众摊牌了:放弃“高级感”,只想活下去-有驾

这有用吗?短期内,绝对有用。因为大众这个品牌本身,就是一种玄学。很多人买大众,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它“是大众”。这是一种路径依赖,一种安全感。就像我妈现在买电器,还认准那几个老牌子一样。朗逸Pro的这次“发疯式”升级,本质上就是用一大堆年轻人看得懂的“料”,去包裹那个中年人信得过的“核”。

大众摊牌了:放弃“高级感”,只想活下去-有驾
大众摊牌了:放弃“高级感”,只想活下去-有驾

但长期来看,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大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那个标,是那个标背后代表的“德系品质”、“高级感”和“稳定”。这玩意儿很虚,但就是值钱。现在,它自己亲手把这层金钟罩铁布衫给破了,它开始学着对手的样子,开始在参数和配置上“耍流氓”。这就像一个贵族,脱下礼服,跑到泥地里和人打滚。他可能会赢,但他不再是贵族了。

所以,朗逸Pro能不能成爆款?大概率能。它精准地抓住了当前市场“既要又要还要”的扭曲心态。但它能重新定义标杆吗?不能。因为它不是在定义,而是在追随。它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大众”,这本身就是对“大众”这个金字招牌最大的讽刺。

真正的问题是,当大众不再是那个“大众”的时候,你还会不会买一个,只是‘很不错’的大众?

这才是真正的玄学问题。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