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的数据简直炸裂了,前九个月就干出去了500万辆,全年冲刺700万辆大关看起来也不是梦。这成绩,直接把德国、日本这些老牌强国甩在身后,连欧盟都急得跳脚,想方设法地搞限制。
表面上,我们风光无限,全球每卖出三辆电动车,就有一辆是中国造。但热闹归热闹,一个扎心的问题摆在面前:量是上去了,钱呢?有人说得夸张,我们出口三千万辆车赚的利润,可能还不如丰田一家。话糙理不糙,这背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地方。
光卖车不赚钱,这生意怎么做
为啥中国车能在海外卖得这么火?答案简单粗暴:便宜,性价比高。我们硬是把上下游供应链的利润空间压到极致,才换来了整车价格的巨大竞争力。这种“杀价”模式,短期内确实能帮我们迅速抢占市场,让中国品牌的名字响彻全球。
但你想想,这能是长久之计吗?一直这么卷下去,利润越来越薄,从上游到下游,谁都别想赚钱。更要命的是,老打价格战,品牌形象就永远困在“便宜货”的圈子里,高端市场的大门根本摸不到。这样一来,出口规模再大,也只是个虚胖的巨人,离真正的品牌和利润双丰收,还差得远呢。
魏建军不玩了,直接换赛道
国内卷不动了,必须找新出路。长城汽车的创始人魏建军,就在雄安的中国品牌论坛上,扔出了一个新概念——“生态链出海”。这玩法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单纯卖车,现在是要搞“舰队式”出海。
说白了,就是不光把车卖出去,还要把背后的零部件、技术、服务全套产业链都带出去。长城自己就是这么干的,它一出海,身后的诺博汽车、蜂巢能源、曼德电子这些小兄弟也跟着浩浩荡荡地跨出国门。你别说,这效果还真不错,蜂巢、诺博、京城工科都已经杀进了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的榜单。这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一个军团在集体出击。
技术才是硬通货,不然都是白搭
要想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光靠人多和便宜是行不通的,最后还得拼技术。这些年,中国车企在技术上确实下了苦功夫。就拿长城来说,它自主研发的那套开放动力系统,把混动、智能、四驱全整合到一起,硬是拿下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这套系统,不仅让哈弗、坦克这些车在高端越野圈子里站稳了脚,也成了中国汽车冲击高端市场的底气。更牛的是,长城还搞出了国产大V8发动机,直接刷新了国内的技术天花板。截至今年6月,长城手里攥着将近3万项授权专利,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技术,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海真正的“护城河”。
有了技术,产品才有底气往上走。高端子品牌“魏牌”今年前三季度的销量猛增了96.35%,旗下的高山MPV在9月份单月就卖了8560台,直接登顶中国MPV市场销冠。还有坦克品牌,全新坦克500上市,2小时锁单就超过1.2万台,彻底撕掉了“网红方盒子”的标签。现在长城20万以上的车型销量占比越来越高,单车平均指导价都突破18万了,品牌溢价能力肉眼可见地在提升。
115亿砸巴西,卢拉亲自站台
光在国内牛还不够,真正的考验在海外。最近,长城在海外市场搞了个大动作,直接砸了115亿,在巴西建了个工厂。这事儿动静有多大?8月16号工厂投产那天,巴西总统卢拉亲自到场剪彩,还在第一辆下线的哈弗H6GT上签了名。长城总裁穆峰说,巴西就是长城在拉美的战略支点,要以此为中心,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这不仅仅是一个工厂,这是“生态出海”战略的完美落地。长城把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一整套体系都搬到了巴西。今年上半年,长城在巴西的销量就突破了1.57万辆,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证明,深度本土化这条路走对了。
这种成功不止在巴西。在澳大利亚,长城今年前9个月的销量同比增长了23.7%,市占率达到4.3%,稳坐中国品牌第一。最近,长城还在澳洲搞了个“全球技术体验日”,把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带了过去,让澳洲人亲身体验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厉害。在俄罗斯,坦克500甚至被选为克里姆林宫的礼宾车。长城的越野车在海外的均价已经达到了45万元,直接跟丰田、Jeep这些老牌豪强掰手腕了。
结语
从单纯地把车装船运出去,到如今带着整个产业链在全球布局,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正在发生质的改变。长城在巴西的布局,就像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告别国内的低价内卷,唯一的出路就是向外走,向高处走。
出口量全球第一,这固然值得骄傲,但这只是故事的开始。未来,当我们在全球市场不再只谈论“卖了多少”,而是骄傲地谈论我们的技术、我们的品牌、我们完整的生态链时,那才是中国汽车真正赢得世界尊重,掌握行业话语权的时刻。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
全部评论 (0)